雲南擬製定待售商品房通過改造進入房屋租賃市場的政策

昨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就新出臺的《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2條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19年雲南省將抓住穩增長中的工業、投資兩個關鍵,向消費要潛力、向區域協調發展要空間、向改革開放要活力,從支撐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6個方面提出了22條政策措施。

針對2019年經濟形勢,雲南省緊扣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補短板,抓工業、投資兩個關鍵,重點在項目前期、項目推進、結構優化、資金籌集、要素保障五個方面下功夫。據省發改委副主任、省統計局局長李燦和介紹,今年將全面啟動實施“補短板、增動力”省級重點前期項目行動計劃;力爭儲備項目轉化率達到50%以上。新開工一批重點項目,加快“能通全通”工程等在建項目進度。實施“千億技改工程”,力爭年度完成技術改造投資不少於1500億元;引導社會投資進入基礎設施補短板領域。對20億元以上的產業投資項目省級預留部分用地指標給予保障;優化建設用地審批流程,開通重點項目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對新上重大項目能耗指標實行單列。

對此,省政府每半年召開全省重點項目協調推進會,各州、市每個季度召開一次重點項目協調推進會。

在增後勁、發展壯大新動能方面,將重點在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增強制造業競爭力、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強重點行業監測與運行調度四個方面下功夫。其中,將加快建設中國(昆明)大健康產業示範區;加快昆明、大理、河口、瑞麗、磨憨等物流樞紐建設。對5億元以上的工業投資項目逐個跟蹤指導。

值得關注的是,為支持實體經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力爭全年為實體經濟企業減負900億元左右。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各州市可根據本地社保基金累計結餘可支付月數合理調整社保費率。進一步加大公路分時段彈性收費。

在拓展發展空間、挖掘潛力方面,《意見》將重點在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挖掘新興消費潛力、增加高品質供給促進居民消費、穩定當前就業六個方面下功夫。其中,將啟動“美麗縣城”建設,用3年時間分類、分批、分期對全省縣城進行改造提升;加快對老城區、老社區、老廠區、老街區改造升級再利用;穩步推動老舊小區綜合功能改造;以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和“廁所革命”為重點,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提升景區基礎服務功能,完善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研究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環境,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出臺允許符合條件的閒置房產、待售商品房通過改造進入房屋租賃市場的政策措施。開展優質工業品下鄉活動。

《意見》明確圍繞激發釋放動力活力,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擴大開放穩外貿穩外資、落實穩預期三個方面下功夫。其中,今年將研究並細化落實人員、車輛、貨物、資金進出便利化舉措。支持中國(昆明)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探索實行預約通關制度,持續推動中國(雲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創新發展邊民互市貿易。全面落實外商投資負面清單。

此外,為了保證《意見》內容落實,達到預期目標。《意見》要求省直有關責任部門在20個工作日內,出臺制定並公佈配套政策或工作方案,每季度開展貫徹落實情況專項督查,確保政策及時宣傳落實到位,以紮實有效的工作實現既定目標任務。

新政解讀

淡化投資增速 注重項目落地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積極主動應對形勢變化,早謀劃、早部署,每年年初出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從2016年起,就固定為22條措施,這些措施為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穩增長22條”已經成為雲南省經濟工作的亮點和品牌,但面對2019年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新版“穩增長22條”與往年的有何不同?

省發改委副主任、省統計局局長李燦和介紹,今年的政策措施仍一以貫之地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目標指向和問題導向、堅持延續性與創新性並重。同時,還特別注重淡化行業指標,淡化財政新增投入,強化政策、項目和營商環境。

在指標方面,改變以往給各行業下指標、分任務的做法。對投資、工業、消費等重點領域,提出針對性較強的舉措,盡力避免空泛的話、落實到具體的事,以紮實有效的工作有力支撐年度任務目標的完成。比如,投資方面,不再一味強調全年投資增速,而是從項目儲備、項目落地、項目資金方面出實招,通過破解瓶頸問題保持投資平穩增長。

同時,淡化財政新增投入。今年的“穩增長22條”大大減少了財政新增投入支持行業領域或具體工作的表述。一方面,集中有限力量辦大事。比如,要重點支持八大重點產業發展、“三張牌”打造、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美麗省份建設、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等,但對具體投入方式和安排額度不作明確。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延續一些既有財政支持政策。比如,繼續支持建立製造業創新中心,對新認定的製造業創新中心按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

此外,《意見》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增強動力活力的根本。在促進項目落地、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強化政策落地落實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切實方便群眾、方便企業。比如,明確在各類園區實行投資項目承諾制,要求各地為招商引資項目提供全程無償代辦服務,以適當方式公佈《意見》第三方評估結果並作為各地各部門年終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