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讀泰戈爾《四個人》

微風拂面的清晨,到處是行色匆匆上班的人,我安靜地等待在公交站臺,馬路邊紫色的辛夷花全部凋零了,環衛工人很勤快,連一片花瓣也沒有剩下。

最近無聊,從書架上拿起一本書,是泰戈爾的《四個人》。他的小說,這似乎是我讀過的唯一一部。回想起抄過和背過的《吉檀迦利》和《新月集》,每次重讀,總是驚歎。而他的這部小說,再次讀起,也仍然覺得好。

泰戈爾和魯迅差不多是同時代的人,彼時印度和中國,同樣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籠罩之下,印度更加上了一座宗教大山。而兩位,同樣是有著浪漫情懷的詩人,雖然表面看來魯迅更加尖銳,其實在泰戈爾的《四個人》中不難看到他的鋒芒,抵禦外侮的同時,兩人都以改善國民性為己任,在這個過程中,泰戈爾絲毫也沒有隱藏自己和統治勢力的對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讀泰戈爾《四個人》

小說分為四章,分別以"伯父"、"沙奇士"、"達米尼"、"室利比拉斯"作為標題,脈絡十分清晰,而這樣的四個人作為標題,滿滿的正能量。

伯父作為民主主義的引路人,被印度統治階級包括自己的親弟弟斥為叛逆,作為一個精通西方文化的大學教授,他一直高舉不信神、尊重女性、種姓平等的大旗,雖然他放棄一切也在所不惜,也仍然沒能保護住一個被欺凌的女孩;在一次瘟疫中,為了幫助社會最底層的穆斯林,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沙奇士是全篇最閃閃發光的人物,他的博學,他的特立獨行,他的自我鬥爭,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伯父最寵愛的孩子,是比室利的偶像,是達米尼熱烈愛慕的人。最主要的他是一個探索者,一個苦苦掙扎的人。伯父的失敗,給了他很大的打擊,以致於他從一個無神論者變為一個狂熱的宗教信徒,一個被西方學者青眼有加的皮膚白皙的詩人,現在卻用他修長的手指為南達斯瓦彌按摩腳趾,在跋山涉水間,在日日頌唱的吉爾坦的旋律中,他的虔修,據說已經達到了他親眼見到自己前世的境界。但是這堆砌在沙子上的所謂信仰是如此不堪一擊,先是他提出要送走達米尼,因為她"擾亂了我們的修行";繼而他獨自一人在石窟中苦苦思索七個晝夜後,形銷骨立地回來請求達米尼的原諒:"我曾經為了自己要你離開,這是不對的,請你原諒,並請你再也不要離開我們";直至最後暴風雨之夜,達米尼幫他關上窗戶,他從床上跳下來,逃進雨夜中。。。

作為一個平凡人,我無法評價沙奇士或者說無法領會作者,我不知道沙奇士是否戰勝了自己?為什麼他不能掙脫一切精神枷鎖和達米尼在一起?從這一點來說,他沒能戰勝自我;但是換個角度,毫無疑問沙奇士和達米尼彼此愛慕,且沙奇士是感情強烈的人,他卻始終沒有對自己妥協,似乎他是戰勝自我了?

時至今日,再讀沙奇士,他仍然是一個掙扎著的青年。而我,作為一個母親,在這些文字之間為彷彿是自己孩子的他而心痛。

回顧全篇,沙奇士是一個戰士的姿態,唯一做的一件反抗社會——;拯救一個青年女子——;的鬥爭卻以失敗告終;我們或者覺得他幼稚,或者覺得他偏激,或者我們覺得惋惜和遺憾,但是我們卻不能輕視他,正如我前面所說,他是熠熠生輝的人,他的自我探索帶有悲劇意味,卻不能不使人肅然起敬。

達米尼是印度婦女反抗者的典型,作為一個被自己的丈夫奉獻給了宗教的犧牲品,達米尼沒有屈服於自己的命運,她旗幟鮮明地反抗宗教,反抗印度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她義無反顧地愛戀著沙奇士,在得到沙奇士的尊重之後,她隱忍、奉獻、自我犧牲。她的這段感情因沙奇士頑固的反抗自我而告終,但是她始終沒有放棄尊嚴,最後投身社會,成為一個普通勞動者。我設想當時,這樣一部文學作品的問世,這樣一個女性形象的刻畫,一定會激起印度女性反抗壓迫的勇氣和信心。

比室利,一個學院派的拿過普拉昌德獎學金的優秀青年,卻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戰士,他發現了伯父和沙奇士這樣有先進民主思想的人,立刻堅定地追隨他們;他發現達米尼的美德,他愛慕她,不惜和家庭決裂與達米尼結婚;他無所顧忌地和穆斯林打成一片。。。

比室利,他就是伯父、沙奇士、達米尼的意義所在,前面三個人,或者失敗,或者彷徨,但是比室利在這個過程中清晰了,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在惡勢力面前他彷彿有強大後盾,既冷靜又勇敢。

這也是作者匠心所在,這樣的結構,情節發展順理成章,作品也很穩定。

當然作品保留著作者最典型的特色——詩意的語言。作品中有大量篇幅描述虔修,描述吉爾坦的頌唱,我懷疑作者確實有這樣的經歷,作品中節奏和韻律感很強的語言也許就是受吉爾坦影響。在對惡勢力的嘲諷方面,作者也顯示了高超的能力,應該說絲毫也不遜色於魯迅先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讀泰戈爾《四個人》

說民主,說反抗,說改善國民性,在這個時代似乎很可笑,至少也是格格不入。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教育,沒有給我們的青年樹立起使命感和責任心,他們受到的最強烈的引導是實現自我價值,偏偏自我價值很大程度上以金錢作為衡量標準,這就是很多青年脆弱的原因,在金錢為標準的三六九等中,遇到挫折的話不能不感到無比的空虛和壓抑。

但凡樹立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能意識到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每個人都有責任,即便做一名默默無聞的教師醫生工人農民,就算掙錢不多,也會有滿滿的自信。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醫生,是白衣天使;工人,是社會大機器中的不可或缺的螺絲釘。。。——哈哈哈我說的好可笑——;而不會像今天,為了金錢為標準的自我價值而去辦輔導班,而去收紅包。。。

張朝陽在五月五號的直播中說:"我為什麼不能做主播?董事長就不能做主播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他是六十年代的,平等意識根深蒂固,不僅是他,掃馬路的六零後也有頑強的平等意識。反倒是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他們悲哀地無可奈何地不得不承認了三六九等。。。

再濃密的森林也有縫隙,再黑暗的夜空也有星星,我們的對金錢不敏感的青年,也還有希望,那就是對藝術的或者學術的追求,就算不能創造藝術價值,對藝術的鑑賞和熱愛——美術、音樂、文學作品等等——;也足以支撐我們的人生,因為有了這樣的熱愛,這世界會多一些色彩多一些美好,我們自己的人生也因這熱愛而更有意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讀泰戈爾《四個人》

泰戈爾不僅是一個文學家,詩人,戲劇家,且是一個畫家,他的畫作有1500多幅,他譜曲的《人民的名義》是目前的印度國歌。當然最卓著的是他的詩歌,在三十歲憑藉《吉檀迦利》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網上充斥著穿越、奇幻、武俠、言情的今天,泰戈爾再不能像三十年前般為孩子們所熟知了,是一件遺憾的事情,無數優秀的文學作品也不能逃脫掉同樣的命運。曇花一現的、快餐的時代,耐人尋味的舊作品很難再有市場,多麼可惜的事情,不能不說是人類文明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