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心理素質差,其實我們家長就差這麼四步

許多孩子心理素質差,其實我們家長就差這麼四步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願以償。老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但是要恆思一二。什麼意思呢?就是所謂的積極心態與消極心態的問題。面對同一件事情,以積極心態去面對,事情極有可能向好的方向轉化,否則就會向壞的方向轉化。這不是唯心的說法,而是心理學實驗證明過的。不良情緒在人身體滯留的時間越長,危害就越大。

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於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於是倒下了。很多時候,人的痛苦與快樂,並不是由客觀環境優劣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態、情緒決定的,這就是所說的‘境由心生’。

許多孩子心理素質差,其實我們家長就差這麼四步

要想讓孩子心理素質好,一定要這樣做:

學會給孩子自己下海的機會

我們家長一般都會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照顧得“無微不至”,然而,孩子則希望家長不要像保姆似的“關照”、“代替”,而是用豐富的生活經驗指引航向,讓他自己在大千世界的海洋裡奮鬥、成長。

許多孩子心理素質差,其實我們家長就差這麼四步

學會不過分關心孩子

作為父母過分地關心溺愛孩子,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遭受適當挫折、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有哪位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從小隻會享受,不知奉獻;只會關注自己,不知體會別人呢?我們都想培養孩子良好的情商,但是養著養著就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家長也感覺很不甘心。

許多孩子心理素質差,其實我們家長就差這麼四步

學會對長大的孩子放心

隨著孩子的長大,成人對孩子的擔心,慢慢轉變為不放心和不信任。有的家長甚至偷看孩子的日記,檢查孩子的手機。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維護他們的隱私權。父母還把他當成孩子看待,就會引起他們的厭煩,產生對抗心理。

許多孩子心理素質差,其實我們家長就差這麼四步

學會給孩子設立合理的標杆

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父母的標杆永遠超越孩子的水平,孩子永遠不會有成就感。當父母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敲打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沒有多大價值的。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永遠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應該肯定他

許多孩子心理素質差,其實我們家長就差這麼四步

有人說:“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我們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日夜操勞掙錢供孩子上學,究竟為什麼?

人們常說“捨得”,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培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什麼都想得到,往往得不償失。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是要分數,還是要孩子?是要成績,還是要成長?這是我們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家庭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孩子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尋找“最真實的自己”。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那就作孩子的欣賞者,培養孩子的自信,欣賞孩子的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