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最近中國社科院的一組數據又將人口問題帶到了我們面前——如果中國保持1.6的生育率(每個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中國將在2027年提前進入人口負增長。現如今,對於生孩子這回事,中國人的考慮越來越多了。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14億造人工程竟不敵明清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與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聯合發佈報告,稱2018年是清朝中期以來出生人數最少的年份。也就是說14億人的造人效率還不如幾十年前的3億老祖宗。

有學者研究過,清朝中期1790年,中國人口突破3億,出生超過1000萬人。實際上早在清朝以前,我國的人口從來沒有突破過一億,一到清朝,突飛猛進,難道真的是人民生活大改造提前步入富裕之路嗎?

非也,這其中還是有個小故事的。

據說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個超級物種從墨西哥遠道而來,在中國紮根。這個物種有個學名叫番薯,也有人稱之為地瓜。

打這個物種進入以後,農民發現,再沒料的田地,播下種,就能結出很多番薯。蒸煮燒燜,不管怎麼做都好吃,正所謂,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男的吃了番薯得了勁,女的吃番薯面色紅潤,乾隆皇帝一聲令下,鼓勵全國進行番薯種植,農民們第一次感受到溫飽的滋味,小日子的幸福感日益增長,小娃娃也一個個瓜熟蒂落。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從乾隆六年1741年到咸豐元年1851年整整110年間,我國人口突破新高,從一億暴漲至四億,這才讓中華兒女滿天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根據新中國1954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結果,當時全國總人口為6.02億。

二戰結束,全球迎來了一撥戰後嬰兒潮。而中國的嬰兒潮,有兩撥。一撥是戰後,另一撥是五十年代末。糧食產量在報紙上頻頻報道,“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多生娃才有機會“趕英超美”。

到了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時候,人口已經突破了十億。

西方普遍懷疑,我們以世界上區區7%的耕地,到底能不能養活世界1/5的人口?1994年美國流傳一篇文章《誰來養活中國?》,文章預言,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國糧食產量將進一步減少,到時候中國龐大的人口會導致全球的糧食危機。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然而,我國的糧食產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一路突飛猛進,從1978年的3億噸增長到2013年的6億噸。糧食產量翻了一番,靠的是“兩平”。第二個“平”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讓水稻和地瓜一樣開始了野蠻生長模式。

最新的研究成果,超級雜交水稻畝產可達1200公斤,相當於目前實際畝產的三倍,這意味著我國的糧食產量至少還有三倍的增長空間,其他國家我不知道,至少中國人,不會被餓死。

第一波人口紅利給誰鋪了財富路

改革開放以來,原本龐大的人口負擔,轉變成了滾滾的人口紅利。

中國製造靠廉價的勞動力吸引了眾多外國投資者的青睞,老外們一隻眼盯著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另一隻眼盯著中國龐大消費潛力。

他們爭相湧入,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以中外合營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直到特斯拉在上海開了第一家獨資工廠,外資汽車企業才算真正拿到了中國市場的鑰匙。

外貿產業的瘋狂增長,催生了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人稱“杭州英語第一人”的馬雲,把中國廠商的信息用英語翻譯後放到網上以供海外客戶瀏覽,建成了第一代阿里巴巴網站,搭上了外貿產業增長的快車道。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到2003年,淘寶網問世,馬雲才算真正嚐到了中國人口紅利的甜頭。淘寶比亞馬遜晚了八個年頭,但是淘寶的用戶量卻可以是亞馬遜的兩倍。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最讓老外們驚掉下巴的是拼多多,僅僅用了三年用戶量就趕上了亞馬遜。要知道亞馬遜很早就開始了全球擴張戰略,早已覆蓋了全球十幾個國家。瓜友們紛紛喊話,這就是中國人的消費力!中國果然是個大市場!

羅胖在跨年演講中說,2017年春晚的流量打了淘寶一個措手不及,一點都不誇張,春晚把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到同一塊屏幕前面,試問世界上還有什麼節目能夠做到這樣的效果?

但一談到人均消費就蔫了,2015年,中國人均消費支出僅為2401美元,只有美國人均35525美元的十四分之一。而一個亞馬遜的營收大概相當於600個拼多多。如果中國人真的要達到美國的消費水準,按照目前的生產水平,整個地球都支撐不了多久。

互聯網新時代 多圈層開始崛起

前段時間流傳過一個段子:“你爺爺喜歡權健火療,你奶奶穿足力健,你爸爸炒A股,你媽媽買P2P理財,你聽羅輯思維,你老婆看咪蒙。”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權健太荒唐,但事實上權健不僅養得起明星球隊,還能冠名高鐵。因為人口基數大,哪怕他們忽悠0.01%的人,就足夠他們牟取暴利。

但實際上,歸結在中國人口綜合素質能力不均的問題上。

在中國上過大學本科的人只有約5%,很多人以為中國大學生多,是因為大學生真的很多。按照14億人口來算,5%就是7000萬,7000萬足以超過全球大多數國家的人口,但這僅僅是因為中國人的基數大而已。

中產階級,老年群體、小鎮青年……你能定義的所有圈層都在崛起。

事實上不是他們崛起了,而是整個社會正在快速對人群進行分類。以前能夠平等對話的人,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代溝。我們不互相理解,我們只認同自己群體的觀點。

到了後半場,你不用取悅所有人,只要你能圈住一部分人,就拿到了人口紅利時代的生意經。

“房價才是最好的避孕藥”這句話非常真實,因為在資源稀缺的狀況下,搶得到資源才算真正拿到了準生證。

中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44人,同比之下美國的人口密度為35人,還沒中國的零頭多。同樣是一塊地,中國開發商能賣的房子比老美多太多了。所以拿中國的房地產和美國比較是不理智的。

過去四十年,中國的城鎮人口增加了6.3億,這6.3億人要安家,還得從開發商手裡買房子,所以新中國後很多人變成了所謂的“房奴”。

養兒不一定防老,養人民幣才真防老

不敢生娃,其實是社會環境優勝劣汰的結果,從側面也反映出個人觀念和主觀意識的進步。資源永遠都是有限的,教育、糧食、住房,有些“基因”天生能夠拿到更多的資源從而流傳下去。

當然對於個人來說,永恆的課題是如何過好這一生,而不是考慮自己的基因到底行不行。

從不讓生--不想生--生不起,人口負增長就像暗夜裡的犀牛離我們越來越近。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人口留給我們的最後一波紅利是養老產業,君不見多少地產和保險大佬跑步進場。只是和養老產業並行的是沉重的養老負擔,不過永遠不要低估這塊大地的能量。

我們能用紅薯和雜交水稻養活14億人,自然也能挺過老齡化這道難關。

未來我們面對的最大的威脅不是國 際環境,不是通貨膨脹,也不是養老負擔,而是人變少了。人變少了,外貿、房地產、互聯網各類產業,將再也沒有草莽英雄入場的機會。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仍然站在紅利的尾巴上,80後還沒老去,00後剛剛長成。圈層分化帶來的機遇遠遠沒有走到盡頭。

天若有情天亦老

其實在很多的農村,有大量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姥姥在一起生活,父母出門打工養活一家老小。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孩子,不是父母不愛自己,而是生活逼迫他們從農村走向城市,為孩子為一家人的未來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機會。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泥濘的路上,是我想快點長大的渴望)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是你教會我自強自立,生生不息)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孩子,要是工作忙,一定要多注意身體)


你連娃都不敢生,拿什麼和別人爭

最近朋友圈很多人都在感慨時間飛逝,寫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

沒有永遠的坦途路,失意正常,順意可喜。不管別人有什麼,不論自己得到或失去了什麼,不管有沒有足夠的錢來防老,珍惜身邊人,趁著太陽還沒下山,盡力造作一把,為了自己也為了以後你的那個ta。

年關將至,請記得提前買票回家。

因為人最大的幸福和財富在於:

還好,你不是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