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配音幾十年,發生了哪些大變化

近來,一檔名為《聲臨其境》的節目讓“配音演員”這一職業從幕後推到了臺前,吸引廣泛關注。

前段時間,國產遊戲《戀與製作人》當中的四大“帥哥”俘獲了少女們的芳心,其中,四位人物的配音請到了當前國內四位頗具人氣和影響力的配音演員進行詮釋,這為遊戲本身增色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配音演員的獨特魅力。

那麼,在中國,配音行業有著怎樣的發展歷史?配音演員的生存和發展現狀如何?這一職業背後究竟還蘊藏哪些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呢?

中國配音幾十年,發生了哪些大變化

1、中國配音的芳華時代

說起中國的配音,不得不提及曾經有過的黃金時代——譯製片時代。

彼時剛經歷改革開放,人們對於優秀的文化娛樂產品興趣高漲,因而迎來了一波引進高潮。那時候,配音可以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大致分為上譯(上海譯製廠)、遼藝和長影(遼寧藝術劇院和長春影視製片廠)、廣東和臺灣。

譯製作品《追捕》、《佐羅》、《茜茜公主》、《巴黎聖母院》等影片都是當時的經典之作,為一代國人留下深刻記憶的同時,也讓像童自榮、丁建華、喬榛、畢克等老一輩配音演員為人們所瞭解,他們是中國配音行業的先驅,為整個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配音幾十年,發生了哪些大變化

時至今日,中國的配音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

譯製片日漸式微,但二次元文化和電影電視劇產業卻迎來快速增長,因而在配音的形式和種類上日益多樣化。

但有意思的是,關於當前中國配音演員的數量,筆者翻閱過眾多業內人士的訪問後發現,一般認為全國較為主流常駐的配音演員數量為千人。

數字難以精確統計的原因在於:當前大多數配音演員只能算做是“散戶”,一般是等待配音導演來找人進行影視劇或者動漫、遊戲的配音。一個工作完成後,大家就各自散去,等下次工作再聚到一起。

這種模式增加了配音工作的不確定性,也使得配音演員數量基本能用一字以避之:少。

2. 中國配音演員數量為什麼這麼少?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

首先來看國內培養配音演員的機制。在當前,配音並不是一門專門的學科,而僅僅作為一門藝術類的專業課程。

在過去,只有北京電影學院曾在2002年開設過一個專業配音班。在這個班級裡,影帝黃渤、配音導演褚珺、當前諸多偶像劇男主角配音邊江、《大聖歸來》的大聖配音者張磊等都是這個班的畢業生。

不過,這樣的專業班級僅有過這麼一次嘗試。國內高校總體而言十分缺乏為社會輸送配音演員的能力,因而當前的配音演員基本依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傳承。

師傅領進門,往後還需要大量的個人前期積累。這個過程業內普遍認為需要花費兩到三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主要打磨的是配音的基本功,通過老師的指導,可以更快地上手,找到自身風格定位。

配音演員在學徒階段,收入其實很不穩定。因為他們要經歷諸多“試音”的挫敗。如果試錄最終沒有被錄用,那麼所有前期的工作投入都不會獲得勞動報酬。所以配音學徒有限的收入無疑給全職配音員的培養造成阻礙。

除此之外,著名配音演員季冠霖老師曾對這些被稱之為“棚蟲”的配音演員們,有過一段經典的日常總結:

“每天一睜眼就進棚,出棚就閉眼睡覺,不見天日。”

中國配音幾十年,發生了哪些大變化

為了保證收音質量,錄音棚一般環境封閉,空氣流通不暢。夏天不能開空調(僅少數錄音棚配有超靜音的空調),冬天不能開暖氣。這種情況如果是單人配音還好一些,如果是一群人一起,即使沒輪到你配音也必須保持姿勢不動,防止摩擦聲響。這樣多人長時間呆子啊一起,經常錄到缺氧也都不是新鮮事。

大多數不知名的配音演員,日復一日在棚內錄音,有時考慮到錄音棚租借等因素,配音演員也經常要面對加班、通宵等情況。長此以往,很多處於學徒階段的配音演員會提前選擇放棄,退出配音圈。

知名配音導演褚珺就曾透露過配音圈裡的“二八定律”:“80%的作品是由20%的配音演員完成的,淘汰率高是這個圈子的一大特徵。”

3. “中國特色”的配音演員

在國內,配音演員大致分為南北兩個派系。南派主要是以上海為中心,代表的配音演員有狄菲菲、黃鶯、翟巍、劉北辰、李曄等,他們都曾是上譯成員,不僅承擔了譯製片的配音,其業務範圍也涉及遊戲、動漫等領域。

北派則是以北京為中心,姜廣濤、季冠霖、喬詩語、邊江、張傑、寶木中陽等人為代表的知名配音演員,他們將影視劇配音作為自己工作的重點。

中國配音幾十年,發生了哪些大變化

在國外很多國家,影視劇的配音基本都是由演員本身來完成的。但為何偏偏在中國形成了影視劇配音這樣的熱門板塊呢?

原來,國內的影視劇受限於製作成本、工期以及拍攝場地等多種原因,拍攝現場難以同步收音,演員自身又排滿檔期,很難抽空自行配音;其次從成本角度考慮,專業配音演員相比演員本身配音速度快,能節省工期和租借錄音棚場地費用;此外,當前個別演員也確實存在臺詞、演技不過關,需要專業配音演員進行“再創造”的情況。

總體來看,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影視劇配音產業是當前影視劇快產快銷的產物,並且還將在接下來的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著快速增長。

放眼國外,尤其在配音行業盛行的日本,他們會給配音演員另一種稱呼——“聲優”。關於聲優的運作其實已經形成產業化:聲優們不僅僅只是幕後的背景音,他們還走到臺前,從事配音之外的主持、唱歌、影視等活動。

目前,國內知名的配音演員也正依靠自身影響力,為配音行業的發展貢獻個人力量。“甄嬛”配音者季冠霖已經開設了自己的培訓學校,由她本人運營的公眾號“冠聲學院”也時常會推送一些配音小知識。而著名配音姜廣濤所創辦的光合積木在給眾多影視、動畫、遊戲配音的同時,也參與有聲小說、有聲漫畫、廣播劇等各類有聲作品的創作。

不過對大部分的配音演員而言,他們仍然還是如上文所介紹的那樣,持續著搭班子的工作模式。

伴隨如今動漫、遊戲等行業的興起,加之互聯網時代下年輕群體對於配音職業的關注,配音行業迎來上升發展時期。不過,目前已經存在的新情況也需要引起重視。

比如,配音行業開始出現的“挑詞兒”現象:配音演員單獨錄自己的角色,缺乏情景化的對戲,其結果就是配音導演需要扮演對戲的角色,即為“挑詞兒”。這種分別錄音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配音的質量。

中國配音幾十年,發生了哪些大變化

總結下來,具有中國特色的配音市場正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但如何處理好發展過程中顯現的難題和痛點,必將成為配音行業後續發展的一大挑戰。

因此,這條路,剛起步,路還長……

中國配音幾十年,發生了哪些大變化

博凱佳音——國內首批配音公司,提供全行業全類型配音,整合一手配音資源,為配音同行和各行客戶提供優質口碑配音服務20多年,歡迎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