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情所困,翁美玲選擇了和她一樣的離開方式,可悲可嘆

為情所困,翁美玲選擇了和她一樣的離開方式,可悲可嘆

1

為情所困的"黃蓉"

中國香港已故著名女演員翁美玲,1959年5月7日在香港出生,1983年因參演武俠劇《射鵰英雄傳》飾演黃蓉而一炮走紅,成為一線明星。

但很不幸,1985年5月14日在她26歲時,為情所困,在家中開煤氣自殺。讓無數影迷傷心扼腕。

翁美玲為情所困的主角是男明星湯鎮業,她和他是在拍攝《十三妹》的時候認識的,當時湯鎮業已經是一線明星,翁美玲還只是一個小配角。

為情所困,翁美玲選擇了和她一樣的離開方式,可悲可嘆

從小缺愛的她被湯鎮業在情感上俘獲了,從此便深陷情感無法自拔,即使之後她憑黃蓉一角成為了一線明星,也依然困在自己的情網裡。

兩個人因工作的緣故會經常見不了面,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湯鎮業早已習慣了她發脾氣和吃醋的行為做法,他並不放在心上。

但翁美玲面對湯鎮業不在意的態度,為了引起他的重視,她漸漸變得越來越極端,於是說要自殺的話,但湯鎮業依然不在意,他以為她只是又在發脾氣了。

但有一天,她關上了家中所有門窗,打開了煤氣,她真的殺死了自己。

在翁美玲的葬禮上,對於湯鎮業人們盡是咒罵聲,有人謾罵他"去死"。

但是湯鎮業並未去死,他依然過他自己的生活,繼續拍戲,繼續拍拖,結婚生子,努力過好自己想過的生活。

為情所困,翁美玲選擇了和她一樣的離開方式,可悲可嘆

最終誰應該為翁美玲的死負責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回顧歷史,有些事件竟然會驚人的相似。

為情所困,翁美玲選擇了和她一樣的離開方式,可悲可嘆

2

不法承壓的"大小姐"

在翁美玲選擇離開的21年前的同一天,1964年7月17日,香港當紅明星林黛因"家庭矛盾",在寓所開煤氣並服藥自殺,終年30歲。當時林黛死訊傳出後,震驚全球華人社會,出殯當天,萬人空巷。

林黛,1934年12月26日出生,原名程月如,著名愛國政治家程思遠的長女。年少時因為戰亂同全家移居香港,並在1948年定居。17歲進入電影圈,後來逐漸成為當紅明星。

為情所困,翁美玲選擇了和她一樣的離開方式,可悲可嘆

後來林黛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在那裡遇見了雲南前督軍龍雲的兒子龍繩勳,門當戶對的兩人雙墜入愛河,林黛27歲時與龍繩勳結婚。

婚後,兩人育有一子,林黛因為從小養尊處優,事業上又很早成名,造成了她的小姐脾氣,事事以自己為中心,一切都要依她的想法走,受不了一點打擊,因此夫妻間經常會發生爭吵。

事發當日,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原本預定是林黛的女一號卻被別人頂替了,她回到家中失聲痛哭,她認為自己不再受到重用遭到拋棄。

正好此刻又因為傭人的事情與丈夫大吵一架,一氣之下,林黛在服下大量安眠藥後打開煤氣自殺身亡。

誰又應該為林黛的死負責呢?

為情所困,翁美玲選擇了和她一樣的離開方式,可悲可嘆

3

當人們處於戀愛或婚姻中,當感到不幸福時,很難過時,是否有想過:可能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1)可能因為我們缺乏獨處的能力,過度依戀對方,所以我們會反覆去驗證對方是否如自己所想的那樣愛自己。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在於可能我們自己對戀人的情感是不夠有信心的。所以我們會需要不斷得到對方來自行動或語言上的表達,來印證我們所想。

當對方外在的做法剛好與我們自己所想好的一面一致時,我們一直懸浮的心便會稍稍放下來,心想原來對方還是愛我的。

當對方外在的做法不巧與我們自己所想好的一面不一致時,便可能導致我們心情緒低落,甚至會歇斯底里的發作,因為我們在心裡不斷暗示自己,對方並不真心愛自己。

此驗證如此不斷往復使用,驗證者所有關注點全集中在對方一言一行上,心中沒有了自我的存在,於是,最終可悲的事情便可能發生。

於是,聰慧伶俐的美少女"黃蓉"便永遠離我們而去。

(2)可能是因為我們從小所處優渥的成長環境,又受到不當的教養模式,沒有經受過挫折和打擊。遇事總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換位思考,無法體恤別人的難處。

無法用真正成人的模式去理性看待和處理情感和婚姻的問題,以為全世界都應圍繞著自己轉 ,一旦同時面對多種壓力就會完全被擊垮。

所以,美少婦林黛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如果每個人都能在感情或婚姻中,保有並持續擁有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生活的能力,能夠將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照顧妥當,讓自己感受到快樂,那麼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也會主動找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