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轟炸》特輯,我猜這個劇組都是處女座的

拍電影要講究細節。

相信搞電影的都會同意這句話,而且也有不少電影人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上,或是奉為信條。不過很多人說歸說,為了細節,能做到每件道具都親自把關、每件服裝都親自確認的電影人又有多少呢?

《大轟炸》的劇組做到了。看完《大轟炸》的“無所不細”特輯,我腦子出現了這四個字:萬事鉅細。

【特輯視頻】

鬍子的形狀,大概是十個裡挑一個,區別只在於鬍子的密度和弧度而已。

看完《大轟炸》特輯,我猜這個劇組都是處女座的

一團線頭,是布是線,肉眼看不出來。但是照樣都要準備出來,放在一起對比。導演分別拿起來

看完《大轟炸》特輯,我猜這個劇組都是處女座的

端詳了會,說:線的比較真實。

一支樹杈,也要分新舊的。粗糙的樹杈是不能出現在鏡頭裡的,精緻的才可以。

鷯哥的籠子要重新弄,籠子裡面的小碗也是。顏色要對,而且不能新。年代在那,東西怎麼能閃閃發亮呢?

看完《大轟炸》特輯,我猜這個劇組都是處女座的

給範偉老師飾演的崔三叔配的眼鏡,要一副一副來試。

看完《大轟炸》特輯,我猜這個劇組都是處女座的

拍外景的時候,經歷了一番炸彈炮轟處於生死邊緣還未甦醒的么姑,臉上的灰,應該是點狀的。

這一切的一切,對於一個普通觀眾來說,其實是很難察覺和捕捉到的。崔三叔的鬍子,是稀疏一點,還是密一點,他都是那個幽默善良的小人物形象。一根樹杈,粗糙一點還是精緻一點,瞪大眼睛回放個十遍估計也很難看出區別。

可他們還是認真的摳這些細節,不允許出任何問題。

教堂裡的聖母像,要反覆確認其存在是否合理,要符合天主教和歷史真實性。

看完《大轟炸》特輯,我猜這個劇組都是處女座的

電影裡空軍飛行員們的作戰技術和仗勢,要是教科書級別的才算過關。

不僅小物件和歷史細節要摳清楚,服裝和道具的量也要大。為電影裡重慶老百姓設計和製作的年代服裝有六千餘件,為打造老重慶的街道實景佈置的歷史道具有兩萬種。做的這些還不是為了還原出在那個抗日年代被日軍飛機轟炸下的重慶百姓的生活實態。

《大轟炸》以當年日軍侵華對重慶進行的大轟炸為創作背景。既然電影反映的是真實歷史事件,那麼電影的佈景就要完全按照歷史原型來。電影中1:1的重慶老城就是實景還原,一點點建造出來的。

看完《大轟炸》特輯,我猜這個劇組都是處女座的

這可能和我們小時候堆雪人,在沙灘上建城堡有點像:在大雪球上嵌了兩個紐扣做眼睛,它離雪人近了一點,再插兩根樹枝做手臂,又近了一點,當我們把該有的五官都填充好,它就變成了雪人。這部電影的場景也是如此:當電影用了一萬件歷史道具來搭建的時候,它看起來像是座重慶老城。可當它用了兩萬件歷史道具的時候,它就是當年的那個重慶老城,它才真的還原了歷史。是一處處細節豐滿了這座城,給了它真實感,綠布做不到,特效也不行。

看完《大轟炸》特輯,我猜這個劇組都是處女座的

蕭鋒導演在特輯中說:“歷史質感和影片的細節決定了這部電影的品質。” 劇組對每一個物件的嚴格把控,對於還原歷史的執念和對細節的苛求,體現了他們作為電影人的嚴謹態度。作為一部戰爭歷史片,歷史質感和影片細節的把控匯很大程度上影響這部片子的專業性和可觀賞性。那麼擁有了對歷史的尊重和對細節的把控,電影就有了保障,有了基石。

我願意相信這個互相督促把控細節,叫工作人員瞪大眼睛做事,又凡事親力親為追求完美的劇組,會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的;也願意相信這部打磨了八年的電影,是有價值的,值得一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