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煤礦被遺忘的大片日本軍官房,衛生間、暗道、木地板逾80年


今天去拍了位於雞西市滴道區大半道的日本軍官家屬房,去之前只知道有一些,但沒想到數量這麼多,足足走了三個小時還沒逛完,因為95%的住戶已經搬走,只剩極少數還在住人,大部分房子都掛上了“保護文物,重點保護”的牌子,索性遇見了一位奶奶,82歲了,她老人家熱情地帶我去她家裡拍。

“我61年就住這兒了,一直到現在,還沒拆遷,手裡沒錢,也不能往樓房搬,俺家在這趟房有三棟房子,我一個,兒子一個,姑娘一個,後來那倆房子都租出去了,一個月100塊,沒幾個月這邊停水了,人家房子也不租了”奶奶站在亮堂的客廳給我們滔滔不絕地講她和這些老房子的故事。

“當年搬進來的時候,全屋子一共14個門,有獨立的廁所、廚房、儲藏室,捋著牆邊還有一米寬的帶牙咬合的地板,籀開地板有一人高,可以從這家出去,不一定從哪兒鑽出去,打仗的時候,聽著動靜人往那裡頭一跑,就抓不著了”圖為未經改動的大屋的飄窗,寬40釐米有餘。


後來熱情的奶奶主動要求帶我們去看更多的未經改動的日本房細節,難得啊,82歲了,除了耳朵有點兒背外,腿腳靈活,口齒清晰,路上都結了冰,我們挎著並肩走,邊走她老人家邊給我們講這片房子的歷史。

“我在這片來的算晚的,有好幾戶人家一九四幾年就搬來了,就是把小日本子打走之後唄,現在人家都上樓了,有一個大姐86歲,她十幾歲就在這片住,你看這門樓子和雙道門都是一早前兒的,前後都有門樓子和雨搭,後面的窄,前門兩扇,寬,為了通風好……”

“這噶的你現在看破破爛爛的,當年這片房子有幾百棟,都是當官的住的,最早住的是日本軍官和家屬,按等級分房,等級高的分的面積大,房型也不一樣。後來呢,咱們中國人住也是當官的才能住上,因為帶衛生間啊條件好,最次也得是個科級和副科級,這家的沒咋改,你看……”


進去後看見了很有年代感的小窗戶,這是主臥,帶大窗臺,主臥的一角有個小門,小門後又是一個次臥,主臥和次臥都是半截炕,分別設有火牆子和採光窗。

窗臺。奶奶說她們家剛搬進來的時候,沿著大窗臺下面是一組巨大的暖氣,跟窗臺長度相等,熱水循環,屋子裡冬暖夏涼;另,家家都配有獨立衛生間和廚房、儲藏室,廚房設有下水道,一直用到兩年前從未堵過,最近兩年是因為停水了,漸漸地不用了。

沿走廊往後走,便是廚房和一個拐角走廊,走廊盡頭是一個採光窗,這種三塊玻璃豎著排列的小窗戶使用很頻繁,家家都有,走廊的兩個門分別是儲藏室和衛生間,大概這戶人家規格較高,儲藏室和衛生間的面積都很寬敞。


走廊的天棚上有一個長方形小窗口,我不知道它的用處,哪位知道請告知……

衛生間,洗澡和馬桶在一間裡,瓷磚從下貼到棚上,有三個採光窗,一個放置物品的檯面,雖然歷時80多年了,瓷磚依舊光亮潔白,看來主人保持得挺好。

衛生間的另外一面,靠角落有個坐式馬桶,奶奶說,別看這馬桶長得不咋地,就沒換過,抽力挺大,廁所通風也比較好。“你想想60年代啥概念,東北平房能在室內上廁所,那都不一般人家”想想也是,一直到2000年了,回到平房時,依舊是在室外的公廁裡解決五穀循環問題。

地上保留的原裝瓷磚,用腳搓一搓,還能瞅出來原來的質地,不得不說,從這些房子的質量和內部設計來看,小日本一定是認真地在東北做長久打算,所以才這麼費時費心地造了這些居所,前後算來足有好幾十趟房,共有幾百戶人家。

儲藏室,木頭地板,踩上去跺腳發出空空的聲音,往下一看,離地有40釐米,在儲藏室的一角有一處地方被填平了,奶奶說這有可能是地窖,當年很多人家有地窖,好多人家的地窖是相通的,中國人住進來之後為了安全,進行了隔斷,把地道當菜窖使用。


木頭地板是紅松的,刷的是紅色油漆,當年這些老房子都有統一的色調:門窗是藍色,牆圍子和水泥地都是紅色的,地板也紅色,衛生間白色瓷磚,廚房白色牆壁,爐子和洗菜檯面灰黑色。雖然都掛上了保護建築的小牌子,但這裡像被遺忘的角落,連狗叫都沒聽見一聲,不知道這麼空置下去,這些保護建築還能堅持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