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要做”換成“這麼做”,你們夫妻感情會更好!


把“不要做”換成“這麼做”,你們夫妻感情會更好!


01

11月的某一個週末,我在家很自在的收拾屋子,突然聽到廚房裡傳來噼裡啪啦的聲音,這動靜和平常還不一樣,中間夾雜著些許的不滿和憤怒,我放下手上的吸塵器,走進廚房,詢問出什麼事了。

他很生氣的轉過頭,怒視著我,說一定是我把飯菜倒進水池,造成水管堵塞。

本來很好的一個週末,因為他這莫名的指責,抹上了一層陰影。

我一瞬間的反應就是保護自己,反擊給他:“你怎麼不說說是你啊!你一直待在廚房的,和我有什麼關係?”

沒想到他反而沒完沒了的叨叨:“都告訴你,不要這麼做了,你不聽我的,真是執拗!”

說實話,我先生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喜歡把很多事情混雜一起去談;而我則很理性,什麼原因導致什麼矛盾,怎麼去解決,要比單一的抱怨指責效果好的太多。

把“不要做”換成“這麼做”,你們夫妻感情會更好!


02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把“不要做”換成“這麼做”,你們夫妻感情會更好!


首先,請按照我說的去做“不管你現在在做什麼,不要往後看.......”甚至不要想你身後發生的一切。

我敢肯定,你聽完我說的這句話後,即便你真的沒有轉過身去看後面,但你也很想去看。

這就是“不要做”的威力!

把“不要做”換成“這麼做”,你們夫妻感情會更好!


我們再來做一個小測試:

把“不要做”換成“這麼做”,你們夫妻感情會更好!


不要去想一隻灰色的小貓,絨絨的小尾巴正在搖晃。

是不是你的大腦正在琢磨我說的不要做的這些事情呢?

把“不要做”換成“這麼做”,你們夫妻感情會更好!


03

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在於,我們的大腦要明白不要做什麼事情,似乎總會先去思考“如果去做會怎麼樣”,而這個思維又會導致我們去做這個事情。

轉換到我們生活中,在吃飯的時候會遇到小孩子經常把飯菜抹的到處都是的場景,有的家長就會說,你不要再扔了!

可結果往往是相反的,除非家長本著臉非常嚴肅甚至要懲罰他了,才能制止這些行為,不然的話,孩子大多數的表現是“我還要扔”“我就是要亂跑”“我就是要打媽媽”等等這些不好的事情。

因為孩子的大腦第一反應就是你給他說的“不要做”之後的那些話。

04

接下來,檸檬要講的就是關於把“不要做”轉化為“要去做”的一些技巧。

對於孩子來說,把“不要亂跑”,可以改為“跟著小推車好嗎”,你可以預測到的結果會是“孩子聽到一個可行性的一個行為方向【我跟著小推車走好像還挺好玩的】”;“住手,你會把玻璃打碎的!”,可以改為“好好拿著,來,慢慢的放到這裡!”


有類似這樣的教育技巧上的持續改變,孩子的急躁、自卑、焦慮會少很多,換來的是孩子會更有耐心、更講道理、更有自信。

對於另一半來說,可以把“你不要一直躺著玩手機”,轉變為“起來幫我做點這個活吧”;“不要再對我指責呵斥了,也不看看你自己做了什麼”,轉變為“你對我的呵斥會給我直接帶來傷害,我更希望你來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這樣更能說服我,我也願意去調整”。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之間的矛盾已經不能用這麼【和氣】的方式來解決了。

那我們反過來思考,你覺得如果繼續按照你們之前那種呵斥和指責的方式走下去,你們的感情是會突然間變好,還是在某個瞬間爆發一拍兩散?

把“不要做”換成“這麼做”,你們夫妻感情會更好!


惡劣的方式只會惡性循環,如果想要夫妻感情有質變,首先要改變你們交流的模式,而這也是家庭關係改變的根本。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被寵著被關注著的效果遠比你去責罵去指責對方的效果好一萬倍。

就像剛開始,我先生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是我把下水道弄堵塞這件事一樣,我也有情緒需要發洩,所以對他說出了矛盾升級的語言,讓大家開始嘴皮子的戰爭,但能帶來什麼呢?

不如,緩衝一下情緒,去琢磨一下下水道為什麼會堵,回顧緣由,發現是昨天中午沒喝完的羊肉湯涼了倒進下水道導致堵塞,所以燒一壺熱水,慢慢灌下去,問題就解決了。

而這碗羊肉湯其實是我先生倒的,他根本沒有考慮到會是羊肉湯的問題。

也許是職業的原因,我知道其實很多人都有我先生這種反應,也可以說是人性心理的本能反應——

當遇到不順意之事時,人們的本能是認為,這個局面一定是某個人造成的,這個家裡除了他就是我了。

最終他向我表達歉意,我也接受道歉。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更清楚,抱怨和指責只會讓矛盾升級,不如控制一下你的情緒找出問題所在緣由和解決辦法,這才是讓夫妻關係穩定持久的關鍵。

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夫妻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檸檬心理課堂】回覆關鍵詞

該說的話一定會有收穫的!

把“不要做”換成“這麼做”,你們夫妻感情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