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微博抽獎引網友質疑,新媒體巨頭對水軍的愛恨情仇

萬萬沒想到,王思聰為慶祝iG奪冠搞的冠軍之月抽獎慶祝活動給新浪微博帶來了巨大流量,也給它帶來了一場隱藏的公關危機。

這次新浪微博的抽獎規則被網友質疑沒有做到全公平公正,也暴露了其算法的一些弊端。在微博CEO回應質疑後,眾多網友對回應產生了很大的不滿,“只是因為不發原創微博就判定是垃圾號?” 更有網友評論:如果是在線下,這種情況早就被消費者報警了,只是換到了線上,用戶的話語權相對於微博整個平臺來說,太小了。

在水軍號橫行的情況下,為了保證抽獎的真實性,微博不得不採用極端的方式處理。為什麼微博平臺冒著失信的風險都要進行如此操作? 因為,在 “流量為王”、“算法即核心競爭力”的互聯網時代,爭奪和引導用戶注意力仍舊是互聯網公司的主要目的及變現捷徑。

這也導致了新媒體巨頭們對水軍的既愛又恨。

11月3日,iG奪冠。為了慶祝該戰隊的成績,王思聰發動了一場113名用戶平分113萬現金的抽獎活動。1人1萬的獎金吸引了2170多萬的轉發。王思聰特意強調,該結果由微博抽獎平臺監督。

王思聰微博抽獎引網友質疑,新媒體巨頭對水軍的愛恨情仇

然而在中獎結果公佈後,引起了許多人的質疑。質疑的關鍵點在於女性用戶比例太高。113名中獎用戶中只有1名男性。不少用戶笑稱,要把性別改為女性。

#中獎的都是女生#這個話題也成了熱搜,還發展出了陰謀論。微博CEO王高飛 “來去之間”站出來解釋:“修改性別沒有用,核心是抽獎關鍵是‘不能抽出來機器號’,所以但凡行為有點像水軍的(比如只轉發從來不原創,沒發過圖等等等等)抽獎時候都會降權。女生一般行為更活躍,男的只看不說話,是比較吃虧。”

王思聰微博抽獎引網友質疑,新媒體巨頭對水軍的愛恨情仇

微博抱著“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態度,為了禁止羊毛水軍中獎,算法自動將行為類似用戶給篩選出去了。這也意味著,即使你花費在微博上的流量與時間再多,再怎麼參與討論與轉發,只要不愛發原創微博,就很容易被抽獎系統自動判定為“垃圾號”。

而現實是,目前微博中很多普通用戶都長期只活躍在評論區,他們一天能花好幾個小時刷微博,但可能一個月都發不了幾條微博,甚至垃圾號都比他們更活躍點。原以為轉發即可參與抽獎的,萬萬沒想到自己根本就沒進入抽獎名單中,連那兩千萬分之一的機會都被悄然剝奪了。

事實上,新浪微博一直以來就主打“名人效應”:頭部腰部大V創造優質內容或服務,普通用戶消費內容併產生互動。新浪微博將其能夠“二次崛起”的原因歸功於對中小V的扶持,他們認為大多數用戶是沒有能力創造優質內容的,頭部用戶的內容才是留住普通用戶的關鍵,於是流量資源與曝光都開始一併傾向頭部用戶。

2016年微博披露的數據也能證明他們為什麼選擇這種策略:平臺上目前的34萬頭部用戶在過去的一年裡增長了63億粉絲關係,其他上億的普通用戶增長量應該還不到這個數字的1/3。平臺將近80%的社交關係都集中到了1%的頭部用戶身上。

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不想互動了,頭部用戶想要保持熱度,就不得不靠垃圾號的力量。一些所謂的“大V”就只能花錢買轉發、評論與點贊。

據艾漫數據,部分廣告微博的評論轉發大多數是大V自己要加粉、刷量,雖然新浪微博官方說在打擊殭屍粉,但他們也會給大V一些不定期的推廣服務,讓不屬於他的粉絲也關注他。

還有前兩年開始大火的直播平臺,也曾被曝光機器人刷粉造假行為,直指火爆人氣全靠機器人。當時多家媒體記者在不同的直播平臺中註冊賬號作為主播進行測試驗證:

王思聰微博抽獎引網友質疑,新媒體巨頭對水軍的愛恨情仇

除了平臺分配的機器人粉絲,一些主播也會花錢購買粉絲。有主播表示,自己曾花10元錢買了2000個殭屍粉。他認為,假粉絲的存在對主播而言並沒有很大的影響,主要的作用就是進入直播間後能看到在線觀眾很多,主播分享到其他平臺上也會顯示這個直播間的觀眾,較高的觀眾數會吸引其他觀眾進入。

敢問,現在的互聯網平臺,哪家敢保證自家沒有羊毛水軍?事實上,各大互聯網平臺,人氣度很大程度是由羊毛水軍炒起來的,刷粉絲、刷閱讀量、刷單等等這些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營造一種火爆的人氣,對做生意的商家總是有利的,這可以從用戶的從眾心理來探討。比如說一個電商平臺,網站上線可以訪問了,可是用戶上去一看,一個評價都沒有。那麼,用戶會是什麼心態,這個商場沒有人,我不逛了,你東西再好,沒有人逛。

迴歸到如新浪微博、直播平臺、今日頭條等內容新媒體上,首先,要有能夠吸引用戶關注的內容,吸引來用戶就能帶來流量,然後依靠流量吸引廣告等,利用流量做轉化率,實現商業變現。

把上千萬甚至上億的人聚集到一起,隨便兜售點什麼,賺錢就是分分鐘的事。互聯網公司,特別是平臺型互聯網公司,難度最高的不是流量變現,而是吸引流量。

那流量怎麼來?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也是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怎樣在“無限的信息中”獲取“有限的注意力”,除了內容上出位,如標題黨等,羊毛水軍為人氣“爆文”“爆品”“熱搜”等的推波助瀾也是一個十分重要因素。

流量有了,那就有可以變現的可能了。

廣告的投放,這個算是互聯網最傳統的流量變現方式,也是在各大互聯網公司之間一直佔據主流的一種收入。

新浪2017年投放廣告的收入為13.1億美元,較2016年的8.7億美元增加了50%。同時,新浪的廣告業務在總體業務營收中的佔比從2011年的76%提升至83%。

王思聰微博抽獎引網友質疑,新媒體巨頭對水軍的愛恨情仇

2011-2017年新浪廣告收入及佔比、增速(單位:億美元,%)

今日頭條2016年廣告收入為60億元,2017年完成150億元的目標,而今年的目標是保3(百億元)衝5(百億元),2020年信息流廣告的營收目標是100億美元(約700億元)。今日頭條的收入目標正在成幾何式增長。

王思聰微博抽獎引網友質疑,新媒體巨頭對水軍的愛恨情仇

2016-2020年今日頭條廣告收入及目標(單位:億元)

互聯網江湖,有人氣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變現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羊毛水軍能夠光明正大存在的重要原因。

而這裡還有一個互聯網企業很喜歡用的一個概念“精準營銷”。你的基本信息、每天的上網行為,消費記錄、位置信息等都已經被數據化了,通過大數據和算法,平臺能夠將廣告只推送給他們的目標用戶群體。

最突出的形式就是一些微信自媒體大號,如一條、二更、吳曉波頻道、邏輯思維等,從一開始做內容,然後做內容電商,藉助原本的優質內容和高粘性的粉絲群體,變現就變得水到渠成。

根據新榜2016年年底的數據統計,每7個大號就有1個做內容電商,且一些賬號銷量驚人,比如“吳曉波頻道”推出的吳酒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

而主要依靠廣告收入變現的平臺型新媒體巨頭們,如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相對吳曉波頻道這些內容電商變現,又是另一種形式。雖然精準營銷相對於傳統的廣告媒體可以提高廣告效果,但要想提高轉化率,還是要看平臺的用戶活躍度。(因為水軍或機器號是不會轉化為真實客戶的)

王思聰微博抽獎引網友質疑,新媒體巨頭對水軍的愛恨情仇

所以,互聯網平臺型新媒體的價值,除了用戶數量,活躍度也是一個重要指標。這就使它們陷入一個可笑的矛盾中,一方面要對外聲稱有多少用戶量(有水份那是公開的秘密),一方面則要證明自身平臺的真實用戶數(活躍度現狀)。

對水軍,它們是既愛又恨!說愛吧,又不能靠太近;說恨吧,又離不開!所以,到底要“情操”還是要利益?真心糾結!

回到王校長慶祝奪冠抽獎而引發的新浪微博抽獎危機公關,要公關的就是這裡面的矛盾兩面,平臺需要羊毛水軍黨為活動的推波助瀾,但在又不能讓其成為中獎的“羊”。這“臉”感覺打得還挺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