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成都漸變

365天,成都渐变

這是一個快時代。

時間走得太快,

轉眼2018年即將過去。

生活節奏太快,

總是來不及回味得與失。

城市發展太快,

模樣在熟悉與陌生間切換。

快得久了,我們試著慢一點。

因為365個晝夜,

每座城,每個人,

足以發生太多故事。

今天,城叔邀請到7位朋友,

分享他們與成都這座城市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中,

你或許能感受到不經意間的變化;

在這些故事中,

你或許能觸摸到一座城市的進化;

在這些故事中,

或許,主角就是你!

365天,成都渐变

+1

出行,漸變!

365天,成都渐变

A女 28歲 媒體從業者

新會展終於有了星巴克,而我卻要遠赴西博城

因為工作關係,這幾年也算親歷了成都各種大中小型會議,印象最深的,是很多個前往世紀城新會展中心的清晨,都不得不在人滿為患的1號線上被擠醒。

終於,在無數次嫌棄過新會展之後,西博城的出現讓我無比懷念那些可以在新會展開會的日子。

首先是遠,就是那種只有更遠沒有最遠的遠。記得它剛開始“接客”那會兒,地鐵還沒通,雖說有專線公交吧,倒騰來倒騰去的,始終沒有自駕方便。但當絕大多數人都自駕的時候,麻煩也不用多說,只剩下路邊隨處亂停的車。

然後是大,就是大到讓你覺得空曠,甚至連杯咖啡都買不到。有一回我和同事4人去那兒參加一場高逼格大會,萬人大會啊,近萬人排隊等吃飯,同一個食堂,同一種盒飯,別無選擇,要說內心沒點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好在,不到一年,西博城地鐵通了,連共享單車也有了,當初沒少被吐槽的服務也在逐漸跟上。我知道,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會議、活動、人流往那兒去,我所期望的它都會實現,只是希望再快一點,再好一點。

你好啊西博城,請你記得不要只顧著“長得美”,別忘了修煉“內在美”。

+2

辦公室,漸變!

365天,成都渐变

B男 30歲 程序員

教外國同事用手機付錢,感覺自己很洋氣

經常看到網上很多“黑”程序員的段子,其實我們也沒那麼邋遢,比如我,還是挺想做一個精緻的豬豬男孩,每天逛逛太古裡、吃吃法餐什麼的,但是,我真沒時間啊。

不開玩笑,我們公司所在的這個區域,不只是看起來和北上廣深差不太多,都是摩天大樓,都是小吃快餐,連工作節奏也是一樣的!就連我們辦公室新來了兩個外國同事,都是蹬起腳地在做事。所以你說,你們成都的休閒、安逸,跟我們有多大關係?

可能只有在“吃”這件無比重要的事情上,大家都是好吃嘴,誰也別謙讓。不然這些“萬惡”的無人零售貨架,也不會一開始就跑到我們辦公室試點,外國同事一開始還非拉著讓我教他們買買買。

眼看著2018就要走了,2019要來了,我還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辦法,從160斤回到130斤。以後就不說三十而立了,三十而胖,差不多。

+3

週末,漸變!

365天,成都渐变

C女 31歲 海歸 設計師

綠道讓休閒時光有了安放之處

去年秋天,我結束了在倫敦的學業,回到家鄉成都。一年不見,我發現這個曾經無比熟悉的城市,有了很多新鮮感。

就拿我的先生來說,每週休息日都要去跑步,以前是去家附近的大學操場,現在愛去遠一點的青龍湖。我知道,那兒修了綠道,環境確實好,人氣也很旺,一到週末更成了男女老少舉家遊玩的地方。

雖說無論先生去哪兒跑步,我肯定都是全力支持並陪同的,但實際上我更喜歡興隆湖,因為那裡有一家可以“看海”的星巴克,一個可以消費和社交的場景。所以即便每次都要開車一個小時,我也願意,至少當先生去揮汗如雨的時候,我可以坐下來點一杯咖啡,安靜下來看一會兒書。

或許要不了多久,青龍湖也能給我驚喜呢?希望吧。其實我好多朋友也都有同感,成都變化真挺大的,以前想要復刻的那些在國外的休閒時光,如今也都有了安放之處。

以前一個弟弟還老開玩笑,覺得我不去一線城市而是回成都“可惜了”,我自己倒是覺得一點不虧,有工作,還有生活,愛人就在身邊,誰說不好呢?希望我的成都未來能夠越來越好。

+4

陽臺,漸變!

365天,成都渐变

D男 43歲 攝影師

看得見的雪山陽臺,這鏡頭挺接地氣的

在今年夏天的時候,我時常登高望遠拍照。說實話,成都夏天的天氣很適合我們這些搞攝影的,有好多人拍到了雪山,什麼巴朗山、么妹峰、趙公山,連貢嘎山都拍到了。

圈子裡不少外地朋友都很羨慕我,可以拍到這種“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景色,還揚言要來成都採風呢,我候著。

我是個用鏡頭說話的人,別的也不會,能夠把城市的發展變化記錄下來,傳遞給更多的人,既可以掙錢養活自己,又好像有點小小的責任感,挺好的。

要說這一年,成都東邊變化那才叫大啊。我媽之前一直想把東門的房子賣了,眼看著門前的綠化多了,道路也在整改,還有個藝術園區,她老人家發話看好東邊的發展,決定不折騰了,我這懸著的心也算是放下了。

2019年我可能要多去龍泉山看一看,那邊在修森林公園,以前沒怎麼拍過。看2019年還有什麼驚喜吧,我很期待。

+5

街巷,漸變!

365天,成都渐变

E 女 30歲 自由職業

接待外地朋友,吃完火鍋逛書店

今年,我接待過三波北京來的朋友,寬窄巷子、武侯祠、太古裡,城裡邊該轉的地方都轉了轉。一個感受就是,成都火鍋店真的很多,春熙路周邊一個接一個的,然後凡是火鍋店必排隊,晚上十點還在排隊是常態。

作為一個非吃貨,對火鍋其實並沒有多感冒,大同小異的,我也經常問自己,除了火鍋串串,我們在接待外地的朋友時,還能吃什麼?或者還能看點什麼?

有時候我也會想,比如以前在寬窄巷子裡面吃火鍋,景點也逛了,東西也吃了,是挺方便的,但是多去幾次就會發現,“吃”這件事佔比太大了,現在有一些變化,在這裡新開了一家書店,外地的朋友吃完火鍋會去裡面逛一逛,看看書,本地的朋友偶爾會談起生活美學,什麼是生活美學我理解得不夠透徹,但我想,吃完飯去看看書,這可能就是一種生活美學吧。

+6

大地景觀,漸變!

365天,成都渐变

F男 50歲 高校教師

有時候從機艙看下去,是越來越可愛了

我經常要去外地搞學術交流,以前在路上花的時間真是不少。好幾次去沿海城市開會,完事之後我都是眼睜睜看著別人去趕高鐵,沒辦法,東部地區的高鐵網絡的確比西部這邊發達,坐高鐵就像坐公交一樣。

所以要說這一年印象最深的事,肯定是蜀道越來越暢通了。就說西成高鐵吧,我的那些學生,現在去西安的時間多了,回來都開始說陝西話了;還有個學生印象特別深,女朋友在西安,前兩年沒看他怎麼過去,現在自己開始掙錢了,高鐵也通了,一有時間就過去,祝福他們。

當然,往遠了說,我很高興成都的國際(地區)航線越來越多,能夠去的地方越來越多,尤其是直飛航線的增加,我們不用再去北京、上海轉機,直接就能飛到紐約、洛杉磯,大大減少了路途中的疲憊。

說實話,成都的點滴進步,我都看在眼裡,交通的便利,這種通達性,更是我能夠切身感受的大利好。有時候從機艙裡看下去,無論是白天的綠色農田,還是夜晚的燈火通明,這座城市是越來越可愛了。

+7

生活,漸變!

365天,成都渐变

G女 35歲 便利店員工

路邊樹下拼桌吃麵,這不就是生活嗎

我們這個社區小店子很多,有快餐店、藥店、便利店、雜貨店等等,要想買個什麼東西,還挺方便的。以前覺得只有年輕人會用手機支付,最近我發現有些老年人來我們店,也會用手機付款了,2塊、5塊的,估計他們收到了不少手機紅包。

要說,他們家裡的年輕人還挺值得表揚的,現在成都出門買個菜、路邊買個水果,都可以用手機付錢,教會他們用這種工具,跟上這個大趨勢,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這個人話比較多,愛跟顧客聊天。有一次一個相熟的客人問我,“你覺得什麼是成都?”我說,“你這是在考我,姐姐我沒讀多少書,答不出來。”她又說,“不說大道理,就想想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這裡買東西方便,坐公交方便,逛街散步也方便,鄰居顧客都很友好。當然,它也堵車,也會有爭吵,偶爾天氣還不好,但不影響它的生活氣息。像我,午飯經常是在附近小店解決,路邊樹下襬上一張小桌,認識的、不認識的人拼桌吃麵,這不就是生活嗎?

你說這是成都嗎?我不知道,至少是我感受到的成都。

文字 | 餘蕊均 製圖 | 帥靈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