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氾濫“成災”,這個地方都快以貓命名了


猴硐貓村又稱“猴硐貓街”。猴硐貓村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侯硐車站周邊,以光復裡柴寮路一帶為中心的山村民宅古街,為瑞芳鎮於2009年底新規劃之觀光景點。百貓街棲息的貓因長期與觀光遊客近距離接觸,多半已不怕生,更有些貓會主動與人撒嬌接觸。因白晝較炎熱,故貓群多會隱匿於陰涼處,傍晚後較容易看見大量貓只群聚的盛景。

猴硐在早期居民以礦業為生計,後因環境變遷,青壯人口大量流失,使得原本腹地狹小、地處偏遠的猴硐面臨了無以為繼的蕭條、落敗景況。如今在貓村概念的推展下,郊區一日遊活動興盛。

2012年動工改建,融入貓村特色並結合當地煤礦、貓、隧道等意象,打造為造型獨特、人貓共用的“貓橋”,2013年3月30日啟用,成為新亮點。百貓街棲息的貓因長期與觀光遊客近距離接觸,多半已不怕生,更有些貓會主動與人撒嬌接觸,造型獨特、人貓共用的“貓橋”也是旅遊亮點。喜歡小動物的遊客不妨在這裡看看。


經過改造的猴硐也變得乾淨、整潔、很多貓咪懶散、自如的生活在這,街角巷道、草叢花圃,猴硐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臺灣貓城”。 2012年4月29日,臺灣北部小鎮侯硐有一座貓村,許多流浪貓在這裡安家,每天悠閒地生活,完全有將“猴硐”變“貓硐”的趨勢。

貓村一帶自早期便有許多貓咪棲息,再加上貓群的繁殖力強,造就此處棲息了上百隻的貓咪。並故透過由愛貓人士們發起於2009年10月31日“有貓相隨,侯硐最美”的活動後,貓咪的居住環境煥然一新。

貓村的起源是因為蔚藍潔計劃”:2012年5月19日,由一群來自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同學,秉持著對社區服務的熱誠,在侯硐地區進行的活動計劃,改善貓村環境問題,還給居民們和貓咪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與未來。

貓群因為與當地居民的生活關係密切,長期為居民們所飼養,多已算家貓而非野貓,故幾乎每隻都已被起名。

許多流浪貓在這裡安家,每天悠閒地生活,完全有將“猴硐”變“貓硐”的趨勢。母貓在給小貓餵奶。

貓村在盛名遠播之後,也招來棄養及偷竊的問題。最初便由流浪貓構成的貓街,也成了一般飼主棄養貓只的主要場所,遭棄養的貓只其中有哺乳中、有殘廢、甚至患有疾病,將恐怕造成當地貓只間有疫病傳染之虞。其次是偷竊事件,當地光復裡周里長家中小貓被連籠盜走,另當地居民家中或放置住宅前之物品也有遭竊盜情形,各種狀況比比造成貓街的各種隱憂。

有些人因此批判貓夫人等愛貓人士給猴硐帶來負面的環境衝擊,也有認為棄養、偷竊和疫病傳染等問題應查究肈事真正起因而不應完全歸咎貓村和貓夫人。


而對於外地流浪貓被棄養猴硐,當地也逐漸產生共識,不再接納這種不負責任的棄養行為,唯仍未能有效阻止棄養問題。由於流浪貓平均壽命僅三到五年,若嚴格執行且不再補充貓只,則可預見猴硐以貓為觀光題材的榮景勢必有限,迴歸猴硐的居民如何推動新一輪社區再造,來延續或產生新的、具深度的人文特色,將是猴硐今後需要面對的課題。

另外猴硐的冬季屬溼冷天氣,貓只經常會患上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徵為:打噴嚏、流鼻涕、眼睛發炎有分泌物等等。這方面還需要平常加強貓咪的抵抗能力,以抵抗猴硐冬季的溼冷氣候。

150多隻貓咪在這裡繁衍棲息,因為長期與觀光遊客的近距離接觸,而變得不那麼怕生,甚至還有的貓咪會主動跟人撒嬌。

愛貓咪的你,可以買些義工出售的各式貓咪伴手禮,比如明信片、餅乾、冰箱貼、杯子、撲克牌、燈籠……為貓咪的伙食費and醫療費添磚加瓦哦。

白天的時候,貓咪一般都在睡覺,只有傍晚的時候才會看到他們大規模出現的盛況。

遊客在這裡可以享受很多貓貓的超級福利。倘若你是一個貓咪控的旅行狂,那麼侯硐貓村是你行腳臺灣必不可少的一站!侯硐貓村,緊挨著臺灣新北市瑞芳侯硐車站,下了列車過了天橋,即是貓咪的國度。

臺灣有很多地方都聚集著成群的貓咪,貓兒們在那裡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住在山裡,有的棲在海邊,有的常駐某條街或某個巷口……有的貓咪很粘人,有的卻很怕生,有貪玩的小貓,有搞笑的花貓,還有慵懶的老貓,形態各異的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

這裡處處是貓咪的身影,想象一下,如果能請貓咪當導遊,是不是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到了猴硐貓村,你一定不會空手而回的,貓咪的各種紀念品,恨不得把整個店都搬回家!就連礦泉水瓶也印著可愛的小貓頭像,真是太可愛了!別忘了帶個漂亮的本子,蓋滿這裡的貓咪印章,不只是猴硐車站,還可以留下N多各種姿態的貓咪哦!對於猴硐變“貓硐”的說法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