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臨近之際,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不多了!

在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100%集中交存大限臨近之際,央行再度下發通知明確這一要求。這也意味著,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不多了。

我們都知道,未來集中繳存備付金後,各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將都被上收到人民銀行,並且不再計息。那麼到集中交存前,支付機構的備付金是如何管理的呢?這幾天我也反覆查閱了網上的一些資料和監管之前的發文,下面,將我自己整理的一些乾貨給大家分享一下。

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臨近之際,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不多了!

1、什麼是客戶備付金?

關於客戶備付金央行給出的定義是這樣的:

客戶備付金是指支付機構辦理客戶委託的支付業務,實際收到的預收代付貨幣資金。

2、什麼是備付金銀行?

支付機構開展支付業務需要與多家商業銀行簽訂合作協議並開立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這些為支付機構提供備付金存管服務的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被稱為備付金銀行。

由於支付機構的備付金銀行眾多,為方便管理和明確監管責任,將備付金銀行分為備付金存管銀行和備付金合作銀行。支付機構只能選擇一家備付金存管銀行,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選擇多家備付金合作銀行。

2.1備付金存管銀行

備付金存管銀行是指可以為支付機構辦理客戶備付金的跨行收付業務,並負責對支付機構存放在所有備付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信息進行歸集、核對與監督的備付金銀行。

2.2備付金合作銀行

備付金合作銀行是指可以為支付機構辦理客戶備付金的收取和本銀行支取業務,並負責對支付機構存放在本銀行的客戶備付金進行監督的備付金銀行。

2.3備付金存管銀行和備付金合作銀行職責上的區別

簡單來說就是,作為一家支付機構,只能通過備付金存管銀行辦理客戶委託的跨行付款業務,以及調整不同備付金合作銀行的備付金銀行賬戶頭寸。並且要注意的是:支付機構在備付金合作銀行存放的客戶備付金,不得跨行劃轉至備付金存管銀行之外的商業銀行;不同支付機構的備付金銀行之間不得辦理客戶備付金的劃轉。

3.什麼是備付金銀行賬戶?

支付機構與備付金銀行合作,需要在備付金銀行開立對應的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即備付金賬戶),備付金銀行賬戶分為三類:備付金存管賬戶、備付金收付賬戶和備付金匯繳賬戶。

3.1備付金存管賬戶

備付金存管賬戶是支付機構在備付金存管銀行開立的賬戶。可以以現金形式接受客戶備付金,以銀行轉賬(本行或跨行)方式辦理客戶備付金收取,以銀行轉賬(本行或跨行)方式辦理備付金支取業務,但不允許客戶備付金賬戶提取現金。

3.2備付金收付賬戶

備付金收付賬戶是支付機構在備付金合作銀行開立的賬戶。備付金收付賬戶可以以現金形式、銀行轉賬(本行或跨行)方式接受客戶備付金,以本銀行資金內部轉移方式辦理客戶備付金支取業務。

3.3備付金匯繳賬戶

備付金匯繳賬戶既可以開在備付金存管銀行也可以開在備付金合作銀行。備付金匯繳賬戶可以以現金形式接收或者以本銀行資金內部劃轉方式接收客戶備付金。匯繳賬戶不可辦理備付金支取業務。備付金銀行應當於每日營業終了前,將備付金匯繳賬戶內的資金全額劃轉至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存管賬戶或在同一備付金合作銀行開立的備付金收付賬戶。支付機構可以通過備付金匯繳賬戶將客戶備付金直接退回至原資金轉出賬戶。

3.4三種賬戶的功能區別

備付金存管、收付、匯繳三類賬戶功能數量、使用條件不同,功能由強到弱。備付金存管賬戶由存管銀行管理,功能齊全,具備本行和跨行收付款、調整備付金賬戶頭寸、結轉手續費等功能。支付機構只能開一個備付金存管賬戶。收付賬戶由合作銀行開立和管理,僅具備本行的付款功能,跨行僅能轉賬到備付金存管賬戶做資金歸集。匯繳賬戶在存管銀行或者合作銀行開立,支持本行收款和原路退回業務,資金日終清零,歸集到備付金存管賬戶或收付賬戶。

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臨近之際,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不多了!

理論上:客戶備付金是指買方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付款,而賣方尚未收到而暫存在支付機構的款項。這裡的客戶通常指的是買方;

諸如淘寶購物等網絡支付中,買家在未確認收貨,支付寶末放款至賣方的資金。這個大家從字面意思上都能猜到個大概,也好理解。就是買東西后支付寶將要幫我付給商家的錢。

今年6月29日,央行再度發文,正式明確了支付機構100%交存備付金的時間表。其中提到,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

為何要集中交存?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指的是支付機構為辦理客戶委託的支付業務實際收到的預收代付資金,所有權歸屬客戶。自2013年以來,伴隨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客戶備付金餘額快速增長,2017年3季度末就已達到8000億元,分析師普遍估計當前規模超過1萬億元。

對於支付機構來說這部分資金成本為0,且沒有分紅機制,這些資金本身就屬於被忽視的“風險資金池”。因而監管部門要求2017年1月客戶備付金的20%集中存管。

2017年兩會期間,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就曾表示,“備付金被挪用的情況一度還比較嚴重,有些機構把客戶的備付金拿來炒房、炒股票,甚至用於個人賭博,最後導致損失。往往一個機構出問題可能牽扯到多個地區,消費者的人數可能數以萬計。”

這意味著什麼?

從對市場的影響來看,專家認為,上調集中交存比例邊際上縮小了商業銀行法定存準交存基數,有利於釋放銀行資金,對流動性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集中存管金額較小,且去年11月底已經交納較為充足,因此對流動性的改善有限。

但是對於第三方支付行業來說,在備付金集中存管後,利息收入消失,整個行業將面臨一定衝擊。

單就央行加強備付金管理的影響來看,支付寶和微信等受影響會相對較小,而中小型支付機構隨著利差模式的終結盈利或難以為繼,洗牌進程可能加快:

大型支付機構(尤其是支付寶和微信)受影響相對較小:

一方面備付金利息收入在其總的收入來源中佔比原本就較低,根據易觀統計2017Q4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37.7億,支付寶和微信佔比90%以上,即便保守假設扣除各類費用(包括補貼、商家返傭等)後的淨手續費率為0.1%,對應收入也達到350億左右(單季),而備付金利息收入樂觀估計也僅幾十億規模;

另一方面大型支付機構擁有較為豐富的金融業務和產品體系,支付業務僅僅是其盈利來源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中小型支付機構隨著利差模式的終結盈利或難以為繼,同時又無法與支付巨頭競爭,洗牌進程或將加快。

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臨近之際,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