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線電腦主板品牌一直沒有大陸的?主要原因就一個

相信很多PC行業的從業者和DIY玩家一直都很納悶:為何時至今日,一線品牌主板一直是臺灣企業的天下?十多年來,隔三差五就會有專家甚至主板廠家的內部資深人士出來釋疑,在他們看來原因很多:技術難度太高、技術封鎖陰謀論、英特爾關係論等等。但是筆者認為這些都沒說到核心處,個人認為核心原因就一個:市場空間太小。

為何一線電腦主板品牌一直沒有大陸的?主要原因就一個

組裝電腦的時候你會想到主板,其它時間你會想得到嗎

以華碩為例,2018年中國區9個品牌主板中,華碩出貨量佔到4成,以1200萬片總出貨量計算,18年華碩主板的營收也就是60多億,18年小米雙11當天成交額52億,小米18年研發投入應該在40億以上。華碩主板1年的營收也就跟小米雙11一天的成交額差不多,你說這個主板市場空間小不小,雷軍能看上嗎?在大陸科技巨頭行列,小米的營業額和研發投入算少的了,再看看華為,華為17年研發投入800多億,60多億的全年營業額夠華為幹什麼的?所以說,目前電腦主板的這點市場空間太小,大陸科技巨頭根本難以看的上。當然話說回來,如果華為、小米等大咖企業看上這個市場,可以非常輕鬆的切入進去,不出2年就可以顛覆現有的主板行業格局。

市場空間太小是主因,其次受多種因素影響,品牌主板總出貨量18年仍然在繼續走低,19年需求仍然不被看好,從傳統觀點來看,這也屬於典型的走下坡路的夕陽產業。所以不管現有的科技巨頭還是在分析考察市場的初創企業都很難會對這個市場產生興趣。

為何一線電腦主板品牌一直沒有大陸的?主要原因就一個

主板市場近些年的表現符合典型的夕陽產業特性

下次,筆者分析一下影響品牌主板出貨量持續走低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