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供應鏈的三點認識、見解深刻、提綱挈領

對供應鏈的三點認識、見解深刻、提綱挈領

導讀:全球物流己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追求物流業與其它產業的融合發展,追求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裂變,實現國民經濟的智能化與集約化。(本文作者丁俊發、系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原常務副會長、《中國供應鏈管理藍皮書》主編。)

對供應鏈的三點認識、見解深刻、提綱挈領

首先,什麼是供應鏈?

什麼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根據《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供應鏈,即生產與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與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供應鏈管理,即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並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

供應鏈從性質上我把它分為二類:一類叫產品供應鏈,也可以叫物質供應鏈;另一類叫服務供應鏈,也可以叫非物質供應鏈。從應用上可分為微觀供應鏈(對應企業)、中觀供應鏈(對應產業與城市)、與宏觀供應鏈(對應國家)。

對供應鏈的三點認識、見解深刻、提綱挈領

二,供應鏈的三個維度

2005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標誌著全世界的物流已進入到供應鏈管理時代。

我把供應鏈管理分為三個維度去理解。第一,供應鏈管理是戰略思維;第二,供應鏈管理是模式創新;第三,供應鏈管理是技術進步。

第一,戰略思維。

國家供應鏈戰略:美國在2012年,奧巴馬總統頒發了“美國全球供應鏈國家安全戰略”,指出“我們謀求加強全球供應鏈,以維護美國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保障我國的經濟繁榮”。研究歷史上世界三次經濟危機與三次產業革命,美國就憑其對“帝國木桶理論”中工業、科技、金融、軍事、文化五大板塊實施超強的全球供應鏈整合,使美國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國始終把整合全球資源作為國家核心競爭力。除美國外,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都有自己的全球供應鏈戰略。他們認為,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單打獨鬥,要在全球範圍內去發展產業鏈、供應鏈與價值鏈,以取得大國間的平衡與優勢。

產業供應鏈戰略:許多國家也把供應鏈戰略作為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即以全球地域為空間佈局,打造某些優勢產業的“微笑曲線”,建立從戰略資源、金融資本到製造生產再到銷售與服務市場的全產業鏈與價值鏈。從19世紀初的英國開始,先後有美國、日本、德國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20世紀末,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中國以土地、勞動力和規模經濟為主導,形成了新的製造業優勢,成為新的全球製造業中心。但中國是一個工業大國,還不是工業強國,“中國製造2025”,即再經過十年的奮鬥,才能進入工業製造強國行列。

城市供應鏈戰略:在互聯網與物聯網時代,人們開始研究與打造智慧城市,實際上一個城市的管理,是“五流”即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文流等各種資源的優化組合,以實現發展模式、產業結構、空間佈局、運作流程的最優化。波特提出,城市競爭力的發展有四個階段。即生產要素導向階段、投資導向階段、創新導向階段和富裕導向階段。中國城市基本處於投資導向階段,有些城市已向創新導向轉移。城市的情況千差萬別,城市供應鏈戰略有共性,更有個性,正因如此,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水平與風格。

企業供應鏈戰略:物流本質上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實踐活動,普遍存在於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各項社會活動過程中,是以企業為活動基點的。物流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就好比人體中的動脈與靜脈,起到了基本的流通與循環作用,是支撐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物流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物流產業是由於分工的不斷深入以及物流社會化、專業化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複合型服務產業。

所以我把供應鏈戰略區分為國家供應鏈戰略、產業供應鏈戰略、城市供應鏈戰略與企業供應鏈戰略四個層面,在這四大層面戰略中,企業供應鏈戰略是基礎,國家供應鏈戰略是根本。

第二,模式創新。

嚴格講供應鏈管理也是一種模式創新,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支撐下的模式創新。而模式創新在各種創新中,對傳統模式最具顛覆性和最具衝擊力。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正在改變傳統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的運作模式。如商流中的電商服務平臺,物流中的供應鏈集成,資金流中的供應鏈金融,信息流中的大數據等等。供應鏈促使不同產業深度融合,產生了製造服務業、流通製造業、物流金融業等等,萌生了新的產業結構。李克強、汪洋等國家領導人考察過的河南鮮易、深圳創捷等供應鏈企業完全顛覆了傳統的生產與流通模式,是一種了不起的創新。

第三,技術進步。

供應鏈管理也是一種技術進步,包括供應鏈可視化、綠色供應鏈、協同供應鏈、虛擬供應鏈、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風險、服務供應鏈、智慧供應鏈、物流機器人等等。目前最前沿的高新技術都在供應鏈中得到應用。

總之,推進和優化供應鏈管理,可以極大地改變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式,改變產業發展方式,改變城市發展方式,改變企業發展方式,對經濟從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的轉變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對供應鏈的三點認識、見解深刻、提綱挈領

三、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是個統一體

價值鏈:價值鏈這一概念是1985年由哈佛大學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提出,他指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他把企業價值創造的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進向物流、生產運作、出向物流、市場與銷售、服務等;輔助活動包括企業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採購等。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的聯繫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上下游關聯企業之間的聯繫構成了行業價值鏈,全球產業佈局,分工與合作形成全球價值鏈。所以價值鏈是從價值創造,從利潤切入的。

供應鏈:供應鏈也可以叫供需鏈,是20世紀80年代許多專家對企業管理研究的最新產物,英國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提出:“今後世界不存在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的競爭,存在的是一個供應鏈與另一個供應鏈的競爭”。在社會分工充分與信息化發展的今天,全球採購、全球生產、全球流通、全球消費,一個企業、一個產業、一個城市、一個國家要發展,不可能單打獨鬥,必須做好兩件事,一是內部資源整合,二是內外資源整合,這就是供應鏈。所以,供應鏈是從市場的資源配置,從流程優化,從合作共贏切入的。

產業鏈:由於社會的分工形成不同的產業,產業鏈是產業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係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佈局,客觀形成的鏈條式的關聯關係形態。產業鏈可以分為接通產業鏈與延伸產業鏈,是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經濟學概念,又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發展戰略。產業鏈主要是從不同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影響度切入的。

過去講到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主要是以企業為核心的,但國際上早已延伸到產業、城市、區域、國家。所以出現了全球產業鏈、全球供應鏈、全球價值鏈的概念,這三者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的統一體。

對供應鏈的三點認識、見解深刻、提綱挈領

我堅持知識分享的信心來自你們的支持:關注、轉發、評論!歡迎私信告知,您希望看到的內容,我當盡力而為。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