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每天活在掙扎中,不如放生彼此

與其每天活在掙扎中,不如放生彼此

與其每天活在掙扎中,不如放生彼此

餘願已盡,君意亦了。道璃刪除了關於一司的微博、微信、QQ等一切社交媒體帳號好友,就因為他的一句狠話——"與其每天活在掙扎中,不如放生彼此。"

這不就是"我們分手吧"的委婉版本嗎?

那天,道璃沒有刻意地回答一司,只是猛地一回頭,跑回家裡關上房門。殊不知,這一賭氣就是半年沒有和一司聯繫。

一司還沒來得及說他轉學的事情,就看不到人影了。

她知道:再怎麼掙扎,再怎麼爭吵,都無法讓他們回到最初的愛戀。伸手需要一瞬間,但牽手卻要很多年。一個星期後,道璃才知道一司要轉學了,她連最後一個知道的機會都沒有。她開始沉浸在書海中,也不和好閨蜜路真說她和一司的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她看到了網上的一個故事:男孩患了絕症,女孩片刻不離地照顧他。記者想要定格這些美好的畫面時,男孩說了一句:"別拍,以後她還要嫁人呢",才知道原來愛是成全,而不是佔有。

道璃開始享受難得的自由。

她知道自己曾經為了他輾轉難眠,一直在他不在時哭得很傷心,而他卻總是一臉無所謂的樣子。就像闞清子和紀凌塵最後還是沒有走到一起,原以為闞清子有一千種方式生氣,紀凌塵就有一萬種哄她開心的方法,可是,原來不是他會哄人,而是她總會想盡辦法原諒他。

與其痛苦地糾葛,不如放生彼此。

與其每天活在掙扎中,不如放生彼此

分手的第二天,一司約了青容出去打LOL,還通宵呆在網吧一整天。天剛亮,青容說:"hey,兄弟,沒有人會打擾我們的二人世界咯!"

一司才發現,這幾個月一直沒有試過在網吧度過一個夜晚,都是被道璃的電話call走的。一司望了望手機聯繫人,又翻了翻通話記錄,剩下的是青容的手機,而那個熟悉的號碼早已與他斷聯24小時多了。

一司找了她的微信,才發現他已經被她拉黑了,完全看不到她的朋友圈,也無法發送任何信息給道璃。馬克·吐溫說:"有皺紋的地方,表示微笑曾經在那兒待過。"他想:她一定不知道,他說分手是因為爸媽讓他轉學。

照片他並沒有刪除,只是變為私密;她送的相冊他並沒有丟,只是放在了櫃子最底層,怕被收拾的阿姨看到沒收給媽媽;而道璃他也沒有不愛,只是不想看到她傷心的模樣。

是他給她希望,又是他親手毀了他們的愛;是他把她寵成公主,又是他要求她成熟穩重;是他說盡了甜言蜜語,又是他將一個個諾言弄碎……說出去的話像潑出去的水,不管是不是故意,都已經無法收回來,若想要當作沒有發生過,那是不可能的。

與其每天活在掙扎中,不如放生彼此

感情耗不起,吵著吵著人是會累的。

他只是在父母和她之間,選擇了父母。當初曾經許諾給她的事情,最後還是沒能帶她去看雪。扯不上深情,扯不上羈絆,終是深感遺憾罷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指的是越是種種阻攔而無法得到的,越是深入人心,但婚姻一般會以悲劇收場。棒打的鴛鴦,關係似乎更為密切。輕易得到的東西,其價值往往會被人們所忽略,而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會越高。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一司由於離開,變得越發想念,剛開始還沒怎麼發現,但是意識到了後來的很多個場景再也無法和她一起時,他的心裡空蕩蕩的。

於是,他用拙劣的演技,騙過了青容,去努力忘記,卻騙不了深夜的自己。他收藏著她的微信語音,每晚反覆聽著,假裝她還在。明明還是很喜歡道璃,一司卻驕傲地說了分手。沒有防備的思念,讓他發了一條朋友圈:"你有沒有假裝忘記過一個人?"青容立刻評論一句:"總會慢慢忘記的……"一司回覆了一個微笑的表情和"打遊戲嗎?"但他終究還是無法瞞過自己呢,只能用遊戲麻醉想她的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