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不慣的生活裡,藏著你不敢活出的自己

活出自己,是許多人內心的渴望。然而,在活出自己的路上卻經常面臨阻礙,最常見的就是被挑剔。

即便挑剔之人看起來總是積極上進,樂於幫助他人,既熱心又無私,但當他們在你的身邊出現時,你還是想要極力避開。

因為無論你怎麼做,他們總是認為:你沒有變得像他想象中一樣足夠好,一定是你的原因。

那到底什麼才是足夠好呢?

足夠好或許只是一種感覺,一個看起來正確的標準,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他們覺得所有的人都應該像自己想象中的一樣去生活,即便連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要過這樣正確的生活,還是會不惜一切努力改變你。

如果你曾經被這樣對待過,你一定會深刻地記住這種窒息的感覺。

在你看不慣的生活裡,藏著你不敢活出的自己


-01-


看不慣別人

只因不敢活出真實的自己

在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暢銷小說《小小小小的火》中,理查德森太太就是這樣的挑剔之人,甚至連她自己都未曾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看不慣一切不符合常規的事物。

她有近乎完美的家庭,住最好的街區,幹最體面的記者工作,出入上流社會,期望一切有序進行,連她結婚後一口氣下四個孩子也是提前就計劃好的。

或許在她的眼裡,這樣的一生已經非常完美。但她的房客米婭出現,改變這一切。

米婭和女兒珀爾總是居無定所,到一個新的地方住不了多久,又會搬去下一個地方。


在你看不慣的生活裡,藏著你不敢活出的自己



米婭有出色的藝術天賦,只要她手裡的錢還能支付房租和最簡單的生活,她就會把所有時間花在藝術創作上,只有在她經濟困難時,才會外出兼職補貼家用。

這在理查德森太太看來,是多麼不可理喻,她覺得米婭憑藉出色的天賦可以找份好工作,或者多出一些暢銷作品就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她還主動提出要購買米婭的作品作為對米婭友好的接濟。

可米婭並不領情,她對創作有著理想化的追求,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創作,而不是按市場來決定她應該做什麼,她並不認為自己需要理查德森太太同情。

後來,當米婭幫助她的朋友貝爾從理查德森太太的朋友那裡爭奪孩子的撫養權時,徹底激怒了理查德森太太。作為一個記者有力的還擊,她想去挖掘米婭這個不著調的女人的身世。

然而她的願望並沒有達成,在理查德森太太對米婭講出她不為人知的過去時,一開始也讓米婭感到恐慌,但也讓她很快更多靠近自己的真實。

所以米婭說:你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選擇和你不一樣的生活,為什麼別人會選擇和你選擇不一樣的東西,這讓你感到恐懼,讓你覺得難以把握,因為你放棄了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

理查德森太太放棄了什麼呢?

或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她一直以為她所過的就是人人都應該追求的生活,她躲在自己的優越感裡,站在規則勸解者的位置,一個個去審視別人的生活,希望把別人的生活改造成自己覺得好的樣子。

如果一個人曾經想要活出自己,但是並沒有如願,他就只能用“好的”而不是“想要的”去生活,極度虔誠地擁護著各種規則,跟真實卻相差甚遠。

所以,沒有活出過自己的人,總會排斥去靠近自己內心的情感,喜歡跟隨著大家的眼光做決定,不敢相信人生可以有那麼多自己決定的選擇。

他們無法觸及自己的真實,自然也會努力排斥他人的真實。

-02-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團燃燒的火焰

叫做真實

不論任何時刻,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活得好不好,不是看外在的成就,而是看他是否能忠於內心的真實。

對於挑剔之人來說,即便可以限制自己活出真實,並且為活在這樣的限制中而自豪,但他身邊最親近的人卻並不這麼想。

當理查德森太太的女兒萊克西問她:媽媽,如果我有了一個孩子,你覺得我應該怎麼做呢?

理查德森太太立刻無比堅定地告訴女兒:放心吧!你的人生永遠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你看不慣的生活裡,藏著你不敢活出的自己



實際上,一切已經發生了,萊克西早戀懷上孩子,為了防止理查德森太太知道,她只能用米婭女兒的名字去醫院墮胎,然後回到米婭的出租房等待身體康復。她知道在自己最脆弱的時候,媽媽的懷抱永遠不會向她敞開。

然而,就在理查德森太太在醫院的名單中查到米婭女兒的墮胎記錄時,她就像找到有力證據一樣,認為一個不正派的媽媽才有這樣的女兒,實際上在醫院墮胎的卻是她自己的女兒。

理查德森太太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最好的媽媽,看不上米婭這樣不負責任的媽媽,而她不會知道,她的孩子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內心裡深處都有一塊向她關閉卻可以向米婭敞開的世界。

理查德森太太並不知道她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但她隱約感覺到了不對勁,伊奇燒燬了她引以為傲的房子,就在她想著好好收拾對方一頓時,才意識到她的女兒或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她以為選擇限制,會讓一切變得更安全,可當她逼走出租房的米婭母女,也讓自己建立起來的優越感隨之坍塌。不管她願不願去看,她終究還是沒辦法限制生活展露出真實的一面。

越限制什麼,就會越得到什麼。即便你可以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但你永遠也限制不了身邊每一個人去展露自己的真實。真實就像一團小小的火焰,在每個人心底燃燒,等待著被看見的一刻,燒掉束縛自己的那根韁繩。

所以,當你在關係裡成為那根緊緊捆綁別人的韁繩時,最終被燒燬、被拋棄的人也恰恰是自己。

-03-


你呼吸的每一個瞬間

都應該去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伍綺詩在《小小小小的火》中說:你呼吸的每一個瞬間,都應該去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只有撥亮自己內心的小火苗,你才可能快樂,才會發自內心去接納別人心裡燃燒的真實火苗。

在這一點上,米婭是幸運的。

在她很小的時候,她不顧父母反對迷戀上攝影;

因為她的堅持,讓她遇上了威爾金森先生,學會了如何取景和沖洗照片,也開始為自己選擇最好的相機;

後來,因為她出色的作品,她被自己的導師格外青睞,通過導師的悉心指導,她走向了自己內心理想的巔峰。

不論是替人懷孕去掙生活,還是後來毅然決定留下自己的孩子,還是在離開查德森太太時為每個人留下關於他們人生真實寫照的創作,米婭每時每刻都在替自己選擇真正想要的生活。

因為她的勇敢,她一次次遇見接納她的人;因為被接納,她可以一次次在困境中做出了忠於內心的選擇。

可以這麼說,在《小小小小的火》中,米婭內心燃燒的火焰,就是每一個渴望活出自己的人所感受到的內心真實的火焰;米婭的人生之路,就是每一個渴望活出自我的人真正要走上的自我實現之路。

面對感覺內心極其不自由的伊奇,米婭對她說:有時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燒乾淨,就像草原上的大火一樣,才會有新的東西長出來,你需要從廢土之上重新開始,明白嗎?

當一個人內心的真實被看見,她就可以活得更自由和通透,並且能夠去更多接納別人的真實,這是一個人真正跟挑剔告別的自我和解之路。


在你看不慣的生活裡,藏著你不敢活出的自己



在董卿的節目《朗讀者》中,徐靜蕾讀過一段話非常感人: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不再滿足於去挑剔別人,而是儘可能活出自己,那麼這份勇敢和看見,也會為別人成長路上添些光亮,讓人在面對不認同,因處境感到不安時,依然可以珍惜內心的真實,堅持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許,努力活出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在看見別人的不好之前,先學會忠誠於自己的內心,別讓太多的道理和規則,限制了你內心最深刻的情感表達,阻礙了你去理解別人和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