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人,鄰里之間為啥十幾年都互不相識?

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休要失了人情。這句話在農村非常適合,但是到了城市裡這句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城市中兩家對門可能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互不相識,更不要說對方姓誰名誰了,而農村就不一樣了,在30年前一家包餃子或者炒肉整個村莊都可能知道, 農村老少爺們兒見面都會相互問好。

城裡人,鄰里之間為啥十幾年都互不相識?

而且最厲害的是農村的一些老孃們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悄悄話”,東家長西家短的,今天誰家老婆偷漢子了,明天誰家的老公偷星了,總之,凡是有老孃們聚集的地方就是整個村莊的信息集散地,三個女人一臺戲一點都沒有說錯。不過農村鄰里關係確實非常融洽,但是為啥城市裡鄰里之間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老死不相往來呢?

城裡人,鄰里之間為啥十幾年都互不相識?

第一點城市裡工作時間比較固定,一般都是早上八點開始上班,晚上六點下班,工作時間的固定就給城裡人之間交流,聯絡感情的時間就少了,另外一點城裡人晚上下班後,勞累一天了已經沒有精力和時間再像農村一樣竄個門在一起吹牛逼,到了週末又想和家人單獨過,而農村的勞動時間相對要鬆散一些, 而且農村下地幹活勞動量比較大,所以說需要鄰里之間相互幫忙,這樣鄰里之間交流的時間就比較多一些。

城裡人,鄰里之間為啥十幾年都互不相識?

第二點農村農民思想單純,不善於勾心鬥角,有啥說啥,這樣反而省事,而城市裡的存在魚龍混雜的局面,林子大了啥鳥都有,表面客客氣氣,實在暗流湧動。城裡人人與人的心理距離很大,為了利益啥事都能幹出來,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城裡人更多的是追逐利益,而忘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農村講究鄉里鄉情,你看看農村誰家有紅白喜事,整個村莊都自發幫忙。

城裡人,鄰里之間為啥十幾年都互不相識?

第三點城市裡的生存壓力大,城裡人工作競爭大,你不努力可能失去工作機會,就有可能被別人代替,所以城裡人都比較繁忙,鄰里之間的關係相對工作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但是農村就不一樣了,在農村混的再差也不會丟掉工作,也就是土地,掙不了大錢,家裡還有一畝三分田,也不至於沒有飯吃,但是城裡人如果丟掉工作了可能也就是丟掉了飯碗。尤其是城裡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嘴巴都在等著吃飯。

城裡人,鄰里之間為啥十幾年都互不相識?

第四點農村人是世代居住本地,形成了特定的人際關係和風俗習慣,祖祖輩輩都在一個地方生活,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口碑和形象,以至於整個村莊的人都認識,但是城裡人可能是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不一樣,觀念也不一樣,所以很難有共同的文化和話題作為談資,而且城裡人流動性非常強,今天認識了,可能以後永遠都不再見了,也就說城裡人互相成為朋友的成本非常大,所以很多城裡人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認識人包括鄰居。所以在城市裡就有了“老鄉”的稱呼,但是在農村就沒有老鄉這個稱呼,大家見面都會稱呼對方輩分,比如大爺,大奶,嬸子,老表等等,但是幾乎沒有稱對方是老鄉的。

不管社會怎麼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還是必須的,像現在老人摔倒了都沒有人敢去扶上一把,有的人扶之前還有錄像不免被訛詐,甚至有人扶了老人後反被逼致死,社會如此冷漠,非傳統文化的所要求,這個社會還是需要溫情的,而要改變這種冷漠的人際關係,只需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社會也不至於如此冷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