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自己的大腦都不瞭解,還想掌控人生?大腦:呵呵

為什麼我們有時會走神、焦慮、想要集中卻感覺疲憊?你有夠了解自己的大腦嗎?

大多數人往往是在被問題困住了很久之後,才意識到自己想要做什麼。

也就是說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坐在自己思維的列車上,讓它隨意而行。

但如果能坐上駕駛座,掌控自己的人生,豈不更好嗎?


連自己的大腦都不瞭解,還想掌控人生?大腦:呵呵


《認知迭代》一書中,作者通過親身調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

為了解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作者去參加了一項大腦強化訓練,在經過三天枯燥且成績令人絕望的訓練後,她突然發現自己的注意力得到了強化。

同時,在《認知迭代》裡,針對大腦的注意力、控制焦慮、創造力、導航力、實踐感知、數字感做了相關的體驗和分析。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大腦是如何被訓練和改變的。

注意力

據統計表明,長期生活在高度焦慮狀態下的士兵,並不會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特定事物上,而是會把注意力分散在各處,留心周圍是否有危險發生;頭部創傷和中風也有可能引發類似的問題。因為注意力涉及大腦的很多區域,如果大腦出現問題,那麼注意力很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失去注意力所帶來的問題十分嚴重。

現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就是,看在上帝的份上,選擇一個自己,然後堅持下去。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也對他的學生曾經說過:“先告訴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在做你該做的事。”

如果想對自己的大腦做出有意義的改變,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集中注意力,獲得專注。

要想更好的保持專注,關鍵在於放鬆,不要心急。如果總是處於緊繃狀態,就會一點一點的磨掉自己的意志,時時刻刻都在跟自己抗爭,表現也會越來越差,此外,過分擔憂也會佔用腦力,這部分腦力本可以用來阻止大腦走神和胡思亂想的衝動傾向。

緩解焦慮

定期休息,常被認為是幫助集中注意力的一種方法。

有些人將它全部歸結於大腦中的警覺週期,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可以保持約90分鐘的警覺,接著就會走神一小會兒,隨後週期重置。

對於高效人士的研究也驗證了這一理論,他們經常會在早上進行三次90分鐘的高強度工作,每次間隔休息15分鐘。根據90分鐘法則,最好每天可以休息5到6次。

此外,事實上研究表明,只需分散注意力,幾秒鐘就會產生效果。而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是完全的分散,比如說做一個複雜的心算。如果在辦公室聊天,可能沒有什麼效果,除非聊得非常投入。

同時,如果讓大腦處於一種放鬆而且就緒的“心流”狀態,大腦就可以更高效地運轉。

那麼如何才能進入這種狀態呢?最好的方法之一便是冥想。


連自己的大腦都不瞭解,還想掌控人生?大腦:呵呵


哈佛醫學院神經科學家研究表明,堅持每天哪怕只有十分鐘的冥想,在長期實踐者的大腦中,後扣帶皮層區域的活動就會相對減少,而這部分區域主要是用來控制分析與走神。對於初學者來說,僅僅經過八週的心靈冥想,大腦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尤其要說的是,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會讓你注意到一些不好的習慣,但不會強加給你其他的想法,經過正念訓練之後,你的想法將不再是“我倍感壓力,我為什麼如此緊張,我不應該緊張”之類,而更多的是“我壓力很大,我注意到了,僅此而已。”

除了冥想,瑜伽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瑜伽是一種運動中的冥想,哪怕每週至少做一次瑜伽,也會有改善的作用。

如果沒有時間嘗試以上兩種方法的話,還有一種方法更容易堅持,因為它幾乎不需要費太多力氣,那就是:通過觀察自然景觀的照片來恢復專注(而觀看城市景觀的照片,則不會取得相同的效果),這意味著欣賞戶外風景的照片,或者直接投身大自然,有著神奇的效果。

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在欣賞風景的同時進行鍛鍊,效果會更佳。

歸根結底,不管任何事物,只要能使大腦達到與訓練時相同的放鬆就緒狀態,就能夠產生類似的效果。

關鍵就是找到你所喜愛的事情,讓他保證一定的難度,並且使你必須集中精力,但它又不能太難,因為你需要享受這個過程。

不管是什麼事,最好是頻繁的去做,慢慢地,這種輕鬆而專注的心智狀態會成為你的默認狀態,一旦你有所需,它就能隨時待命。


連自己的大腦都不瞭解,還想掌控人生?大腦:呵呵


自動導航系統

在2000年的一項研究中表明,隨著出租車司機從事時間越來越長,他們海馬體的後部區域就會越來越大,而前部區域則會變小。

右腦海馬體後部較大的人,通常能夠很好的形成認知地圖,它主要與空間記憶相關,而全部在處理焦慮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神經質特質通常與海馬體較小有關,一個人焦慮特質越高,在空間認知中表現就會越差。

實踐表明,通過訓練,不管大腦回路究竟有沒有發生變化,人類完全有可能通過外部設備的輔助,增加一種自然進化中不可能出現的技能,從而自動獲得導航感知。

時間感知

大家都可以理解,時間不是恆定不變的,它會隨著主觀感受而變化。

比如,在孩子們眼裡,暑假彷彿永遠不會結束,因為一切都是嶄新的,值得全身心地投入。

在不斷往記憶中儲存新的事物時,事後回想起那段經歷,總會有一種心理上的錯覺,彷彿花了很久的時間才適應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

一旦長大之後,生活就會進入一種非常容易預測的節奏:工作,社交,日常瑣事,或許還有一些愛好。

但似乎我們開始了渾渾噩噩的過活,幾乎懶得去關注究竟發生了什麼,因為身邊所有的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熟悉的,這意味著儲存新記憶也越來越少。

因此回顧近期的生活,是會感覺時間在飛逝。

那麼我們究竟有沒有可能學會操控時間,不作為被動的觀察者,而是作為自己感知的駕馭者呢?


連自己的大腦都不瞭解,還想掌控人生?大腦:呵呵


對於時間,心理學家曾經這樣說過:“其實我們在關注時間的時候,實際上關注的是自己的身體和精神。”

通過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或精神的某個方面,就可以讓當下的時間延長。

就像又回到了正念冥想訓練,專注於身體或精神體驗的細節,比在夢中游蕩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同時當你在鍛鍊身體時,會感覺到時間加速,此後對於身體信號的持續關注,會讓你恢復到平靜的正常狀態。

心理時間感知,其實還有另外一種狀態。就是進入一種時間徹底消失的意境,也就是所謂的“心流”狀態。

如果我們遇到的挑戰剛好與我們的技能相當,就會進入一種放鬆就緒的心流狀態。如果我們目前所進行的活動超出了自身的能力範圍,就會被毫不客氣的趕出這種狀態,同時感到時間越來越慢,彷彿靜止了一樣。

數字焦慮

談到數字焦慮,也許有些人說了,其實我並不擅長數學,從小成績就一直不好,等等…

但牛津大學的教授並不這樣認為,他表示:“我們所有人都是數學家,因為數學基本上就是發現規律的能力,換言之,可能你並不擅長算術,但你絕對能夠發現規律,而發現規律,是一種綜合技能,其中涉及許多的數學知識,作為人類至關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

發現規律經過了時間和進化的考驗。

比如,如果你看到對稱的東西,那很可能是某個動物的臉,要麼就是你的捕食者,要麼就是你的獵物,不管怎樣,那些對對稱性敏感的動物都能夠生存下來,同樣,數字感良好的人,能夠判斷自己的部落在人數上處於優勢還是劣勢,從而做出戰鬥還是逃跑的決定。

如果想改變你的數學頭腦,那麼就要進行以下三步:

一、做一些簡單的數學題,用紙筆作答,慢慢來

二、做稍有難度的數學題,用紙筆慢慢來

三、意識到如果自己用心去做,其實完全可以做到

必要的時候重複第一步至第三部。

控制大腦

總之,如果你相信大腦會改變,那麼一定會有什麼地方變得跟從前不一樣。如果你不止一次的去完成某件事,就一定會越做越好。

訓練大腦進入一種冥想狀態,只要記住了這種狀態,就等於掌握了訣竅,可以利用這種狀態來完成一些平時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在任何感到壓力或者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能夠進入另一種狀態,就是一種進步。

如果希望針對大腦的基本特徵做出改變,以下方法供參考:

一、鍛鍊,尤其是戶外

二、找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或愛好

三、參加,正念冥想課程

四、記住要時不時的任由思緒飄飛,以已重置大腦

五、選擇某項技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練習

六、堅持,很快你就會對自己的大腦有更好的理解,也能發現更直接的改善大腦的方式。

未來可能性

當一些人類還沒有想到的技術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時,我們之後的世世代代,可能就不會去懷疑人類是否可以改進先天和後天形成的能力了。

同樣,當你能夠對大腦進行刺激和訓練,或根據意願來接入各種新能力,改進原本的缺陷時,是否還需要忍受自己原本大腦的優缺點,似乎也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連自己的大腦都不瞭解,還想掌控人生?大腦:呵呵


到目前為止,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很神奇的器官,不管你計劃對他做出什麼改變,他能做到的,一定會超出你的想象。

《認知迭代》一書中,作者通過親身對電腦的訓練,來證明給我們人的單腦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改變的,從而獲得我們之前沒有獲得的一些感受和能力。

掌握了這些概念和技巧,在生活中反覆去實踐運營,我們對生活的感知和大腦對任務的效率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就是說,朝著你希望改變的方向努力,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效果。

萬事不都是這樣嗎?首先要打破自己的思維觀念,然後接受新理論,最後再去實踐。

那麼對於大腦的改變,你有沒有認真學習對待呢~

如果更加深入感興趣,歡迎來讀一讀《認知迭代》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