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區塊鏈之GBC的前世今生

張婷留下遺書是在7月24日晚上。那是GBC崩盤的第二天,她發現6個賬號28萬的提款一直回不來。交易的APP和網站也暫時關閉。她知道這一切玩完了。擺在面前的是,他們跟銀行貸出來這28萬根本無法還上。

她找到了解決方法。當時貸款是以她個人名義申請的。如果她死了,這筆債她認為就了結了。她的丈夫與家人就可以不用揹著這些債務負擔生活下去。不過,如果她要走了,她肚子裡這對雙胞胎也會跟著一起去了。為什麼最後會變成這樣,她覺得想不通,腦子開始一片漆黑。

數萬名的孕婦,也在這一次GBC的崩盤事件中被擊潰

GBC,是Gain Blockchain Coin的縮寫,由於他們沒有官方標準中文翻譯,可以尬譯為“增值區塊鏈幣”。當然,很多人一看會不懂這是什麼。這就對了,要的就是你不懂。這是一個聲稱要幫電商人實現財富夢想、帶來人生拐點的“區塊鏈虛擬幣交易”平臺,聲稱隸屬總部位於英國格拉斯哥市的GPG集團,聲稱服務區域超過20多個國家。

聲稱的事,我們聽著就好。2017年11月,陳琳在四川代理的微商品牌“奕驕”無法繼續經營,整個代理團隊面臨解散的結局。隨後她承接了另外一個微商品牌的代理,學到了一套快速轉化用戶購買的方法——讓底層的人把有購買意向的人都拉入微信群中,再由群裡轉化能力最強的人來負責講公開課轉化。轉化購買以後,再由這些人帶新的人頭進來拿提成。不停地重複這些步驟,他們的品牌開始滾雪球般聚集了數萬的用戶群體。

然而,每個微商品牌,都會有它的衰竭週期。到了2018年4月,新的微商品牌也出現無以為繼的情況。陳琳開始尋求新的品牌進行推廣。同樣曾經在奕驕作城市代理的周娟找到陳琳,勸她放棄再找新的微商品牌。“不斷地重複著這樣的活,你的人生不會有任何變化,我們應該換一下活法,接納一些最新的最前沿的東西。”

周娟向每一個奕驕曾經的代理商推薦了她所推廣的“最前沿的東西”,也就是她口中的區塊鏈項目GBC。GBC的玩法,簡單來說就是需要人不斷購買這個“GBC幣”。首先,你需要憑藉邀請你的人給的註冊碼在GBC平臺的App進行註冊,註冊時需要200元註冊費。然後先購入至少2000元該平臺相應的“財富幣”。購買理財富後,才能進一步購買GBC幣,GBC幣2000元一個。不過在這期間,需要有一個與上一任投錢的“投資人”對接的“匹配期”。因為操作裡,每一個人購買的GBC幣,都是上一任購買者賣出來的。

所有的這些介紹,最關鍵的是收益率。整個GBC幣購買過程,分靜態收益與動態收益。靜態收益,4天為一輪投資週期,一輪的利息為10%,一輪過後可復投,年化複利超10000%。動態部分,則是拉人頭的提成費用,直接拉到一個人加入投資,可獲得投資額的6%提成;拉進來的人如果也帶人來投資,則你也可以收到5%的提成,以此類推,到了第七輪的人頭,你還可以收到0.7%的提成。

奪命區塊鏈之GBC的前世今生

當然,周娟可不會講得太清楚。她只需要強調收益,強調拉人頭的分成模式,自然會有很多人跟著她幹。如果有人質疑,她就強調收益,強調新概念新模式,強調未來,強調聽不懂的東西。聽不懂,她就可以用一套自己的體系去解釋了。那些被她這套體系清洗下去的人,基本上別人怎麼勸都勸不進去了。

——“區塊鏈你懂嗎?我們在投資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在不斷交易過程中,自然會產生效益。它會在你所在的位置生成記賬,也可以分時記賬,它大大地促進了資金與技術對接的效益,為國際金融帶來極大的槓桿效應,這就是它所能帶來的價值。”這是周娟在某一次微信群作公開課時講的話。你覺得你聽得懂嗎?你身邊的親朋好友聽得懂嗎?

直至今日,恐怕周娟也不懂區塊鏈是什麼,更不懂區塊鏈發幣時的白皮書是怎麼回事。這些她拉過來的代理商當然也不懂。但這不妨礙他們不斷推進GBC這個“區塊鏈”項目。因為他們有一般人所沒有的狂熱。

奪命區塊鏈之GBC的前世今生

微商需要通過熟人關係裂變拓展,由於大多數微商產品名不經傳,沒有建立起很好的品牌。因此,要獲得這些熟人用戶的接納,微商時常以誇張、驚悚等刺激眼球的推銷方式進行兜售。這樣一來,這個群體本身帶有狂熱、冒險的氣質,並且對獲利極為敏感。並且經過多年的積累,大多微商代理商都有了自己一套足夠齊全的銷售體系,說白了就是手上人頭夠足。

這裡邊的種種特點,跟周娟這個“區塊鏈項目”是不謀而合的。隨後,“奕驕”這個早已被微商發展歷史掃進垃圾堆的品牌,其代理商們悉數被周娟挖來一起做GBC。這批種子代理商,由奕驕以往的代理商,身處河南的崔雅麗帶領。從4月份開始,3個月時間瘋狂運轉,讓GBC的盤子滾出了數十億的資金。

小夏投GBC

小夏開始投GBC,是在6月20日。由於她在兩個微商商城當代理,朋友圈裡有一大幫做微商的人。GBC的推廣一直都是以微商朋友圈為主,從4月份開始,她就發現朋友圈不斷出現GBC的廣告。不少人截圖發佈自己的收益,截圖上面顯示,投4萬塊,一個月就能賺到2萬,月入十萬輕鬆不是夢。

這種事情讓她感到震驚、心動,同時也感到狐疑。這兩個月裡她開始不斷的打探、詢問。跟所有上鉤的人一樣,她抱著將信將疑,想獲利、又謹慎的心態,她試著往裡邊投了1萬塊。她的直接上線正是崔雅麗。對於直接上線,他們都稱之為“老大”。而崔雅麗,是大部分用戶們的“老大”。崔雅麗自己的“老大”,則是同處河南鄭州的周娟等人。河南鄭州,曾是微商品牌奕驕的根據地。可以說,GBC整個操盤團伙,都是以河南區域的“微商頭目”為主。

微商,以賦閒在家、電商賣家等人員為主。由於待產或新生產女性大多賦閒在家。因此,這個“寶媽”群體,被微商在這幾年裡快速發展成為主力分銷人群。這樣一來,河南鄭州的幾個微商頭目,帶著數以萬計的“寶媽”往GBC的盤子走。小夏購買GBC幣時,先以200塊購買註冊碼。該註冊碼由帶你入盤的“老大”從系統裡生成派發,這200塊是直接微信紅包形式轉給自己的“老大”。在購買的時候,需要以2000元購買1個財富幣,購買A、B兩項套餐。套餐資料如下:

奪命區塊鏈之GBC的前世今生

大多數人會選擇B套餐,但小夏不小心勾選了A套餐,這曾讓她自己懊惱不已。不過,這2000元,到頂了也就4918元,翻不起多大洪水猛獸。事實上,這2000元,就像是質子一般,把用戶先栓在GBC的盤上。2000元定期投入以後,用戶一個賬戶可以投2000~40000元去購買GBC幣。GBC幣也是2000元1個,4天為一輪,一輪利息是10%,可連本帶息一起提現。

小夏拿出1萬元進行投資。GBC平臺聲稱,GBC幣是用戶與用戶之間進行流通,因此用戶購買GBC幣時,需要有用戶賣出,再進行線下點對點銀行轉賬交易。因此便存在了一個匹配期,一般為6天,待匹配到相應的售出者後,她需要再24小時內進行打款,否則賬戶會被凍結。

4天后,小夏獲得本息為11000元。一個月裡,她可投入5輪,也就是說如果每個月投10000元,淨賺5000元。兩個月利息就可以回本翻倍。還有什麼比這更刺激呢?高息滾盤的遊戲,可以讓會員越來越多地把本金投入到裡邊去。它就像是一個普通話不標準的張家輝,告訴你“你一定會愛上這款遊戲”。

第三輪投入的時候,小夏覺得平臺的操作、打款都比較正常,因此判斷該平臺較為穩定。又往裡投入了1萬。在整個流程裡,投入、提現、復投都還比較正常有序。每次需要提現時,都會有購入者在6天內匹配成功。同樣,她每次要購入GBC幣時,也能順利地找到賣出者。

這也是小夏願意信任這個平臺的一個原因,在她看來,除了初始購買財富幣的2000元和註冊碼的200元費用。其他投資的錢都是在平臺的會員之間進行交易,並不流入平臺,所以這是比較安全的。直到後來她才知道,她所打款的“賣出者”,跟所有GBC購幣用戶所遇到的“賣出者”一樣,其實來回都是那麼幾個人。要知道,所謂的GBC幣根本不需要發行成本,在虛擬世界裡,操盤手說是一個幣就出來一個幣,這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幾個“售幣者”,所有的錢都滾入到有限的幾個莊家手上去。這些莊家,也就是周娟的團隊,或者說是周娟的親戚家屬團伙。根據幾百個受害者呈現的打款單顯示,收錢的幾個人,姓名裡大多有兩個字都是重合的,這說明收錢的也就是一個家庭裡的幾個人。

所有的資金盤都會變著戲法讓你投更多的錢進入。讓你投入加碼,不外乎兩種方式,一是增加你的信任,二是在信任的基礎上,增加收益。在整個投入過程中,小夏曾找從事區塊鏈開發的朋友探討,該朋友通過區塊鏈的普及,GBC從商業角度無法生成價值等角度去極力勸阻。同時,小夏的弟弟對此也感到擔心。但她感覺到有錢賺,能很快實現財務自由。並且認為這個平臺說有利息,就給這樣的利息,一切都牢牢可靠歲月靜好。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很多人抱著嘗試一下的心態,投入幾千一萬塊,在短時期內獲得了高額的收益。趨利的心思,賭徒的心理,很容易就越過了諸多邏輯的縫隙。然後一開始給你洗腦的人,無論講什麼,你都會覺得很有道理。GBC會定時安排人給這些投資用戶進行講課,在後來看,每一次講課,其實都不只是簡單地穩固一下用戶軍心,而是一次收割的預演。

事實上,GBC的收割,明確而兇狠地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割完某個會員家庭的積蓄;第二步,割完你親朋好友的積蓄:第三步,讓你跟銀行貸款,然後在被割一次未來的積蓄。投入一個月左右,小夏在群裡聽課,課程的主題是“怎麼樣讓你的利益最大化”,講的內容,基本是圍繞“收益率達到最高的時候,增加單位資金量去撬動更高的槓桿,收益就會最大化。”然後回到GBC項目,GBC的收益率如此之高,是用戶們人生裡難得一遇的機會,加倍地投入,你的一生也就因此改變。所以,為什麼不讓自己利益最大化呢?

所以,為了“利益最大化”,小夏在原來的賬號裡追加了1萬的投資。並且開了第二個號,也投入了22200元。GBC平臺要求,每個人開戶最多隻能投4萬塊。如果想繼續投資,還需要重新開設賬號。按照其官方說法,是為了限制投資額度,保障其他人收益權利。但事實上,這是為了錯開提現時間,保障資金留存週期,也避免擠兌。這一次,小夏基本投入了自己家裡所有的錢。

7月上旬,GBC推出“衝V3,8月20日免費泰國遊”活動,開啟大收割的篇章。V3,是VIP三級的簡稱。V1級別,是1個人有3個號;V3,除了自己要有3個號,手下需要有20人團隊。這一波活動下來,小夏發現周邊的人全都瘋狂地增加投資、拉人頭衝V3。有人把家裡所有錢都拿出來投資,也有不少人貸款進行加註。10天不到,有不少人開通了20多個號,最多的團隊直接拉到了2000人。

在以往,微商品牌業績做得好的時候,都會組織業績達標的代理進行國外免費遊。這次計劃的泰國遊活動,很好地給GBC做了背書。在很多從事微商行當的用戶看來,這說明這個公司勢頭好,業績高漲。公司有發展前景,用戶都賺到了錢,小夏認為這很值得信賴。作為GBC的“底層”用戶,小夏並不想衝V3,但她感覺這個公司足夠穩當。於是,她開通了第三個會員賬號,並與銀行貸款6萬,進行追加投資。

張婷也是在這一輪加大投入,跟銀行貸了28萬,再原有1個的基礎上,再多開6個號,悉數投入。他們都是比較激進的類型,事實上,大部分參與GBC投資的會員,這一輪選擇的都是跟親朋好友借錢,或者直接將他們拉入局一起投資。和很多微商一樣,小夏覺得這次“應該是機會來了”。要知道,投入10萬,每4天一輪,10%的收益,一個月下來,利息將達到6.11萬元。不斷復投下去,2個月基本就能收入利息15萬,還有什麼比這收益還高呢?

正在這些人趕英超美地進行GBC投資大躍進時,7月21晚發生的狀況讓他們始料未及。在以往,他們不斷投資、提現,將提現得來的本息一起放進去復投。因此資金是滾動進行的。每一次,當他們在系統裡進行匹配,一般6天內就能匹配完成並進行打款。進行匹配操作後,他們會馬上申請購入新的GBC幣。GBC每個月進行5輪投資,每次為4天。7月21正是泰國遊活動推出後,新一輪投資開始的節點。

小夏將持有的GBC幣進行賣出操作後,開始認購新的GBC幣。她所認購的GBC幣到了第6天就匹配成功了。這時候她發現,上一輪賣出的GBC幣出現了匹配延遲的標識,這是從沒有過的。24小時馬上過去了,上一輪的匹配還沒完成。GBC官方的說法是,由於系統受黑客攻擊,正在升級,因此匹配會出現延遲情況。

在GBC的投資協議裡有一個聲明,要求用戶匹配成功以後,必須在24小時內進行打款,否則將被系統直接封號。聲明後邊加上一條:“沒有理由,沒有藉口,一切按規章制度執行。”所以,即使GBC明說是官方升級系統的問題。他們也必須馬上進行打款,否則將面臨封號的危險。要知道,封號以後,事先投入到裡邊的資金將全部提不出來。這樣一來,大部分用戶開始想辦法籌錢給所認購到的GBC幣打款。大多數會員,都是拿上一輪投資提出來的錢,本息全部拿去購買GBC幣,也就是會打款給這一輪的售幣者。

但,這次他們上一輪的錢因為沒匹配成功沒有下家接盤,無法獲得相應的資金。這一輪要打的款馬上也要給了。在此之前,這些投資用戶已經傾盡所有進行投入,現在面臨如果不繼續投入,之前的資金全部泡湯的結局。所以,這些用戶有跟親朋好友借錢的,但大部分都是跟銀行進行借貸,繼續投入以維持賬號的運轉。但在進行貸款時,協議會要求借貸人不得用資金去做金融投資,否則將一次性追繳款項。所以,至今仍有不少人不敢進行報警。

這樣一來,最後一輪,包括沒匹配提現出來的,跟最新投入進去的。基本上這些會員都把原本的投資額翻倍了。7月24日,最後一波收割後的第三天。GBC發佈公告稱將要上虛擬幣交易所,要進行系統數據平移,所以將停止所有交易,凍結用戶賬號。也就是說,崩盤了。

GBC發佈崩盤公告

7月21日,GBC發佈崩盤公告前,浙江桐鄉振石大酒店,GBC股東內部會議。按照流出的錄音材料顯示,周娟並不是最大的Boss。Boss發話,認為GBC的泡沫在不斷增大,資金池的承載數額也到了臨界點。需要討論是繼續維持這個盤,還是抽掉池子裡的水走人。

周娟說,22日我們去北京來個上交易所的啟動大會,跟用戶們解釋,我們因為這個事暫停匹配三天,但這三天裡,原有已匹配完的,必須進行打款,不打款就封號。這樣一來,資金池有更多的時間退出,也可以更大限度爭取用戶投入。

場記秘書驚得張大了嘴巴。最後周娟的提議被股東團隊採納,收割的大鐮刀當天晚上出鞘。這次被收割的,除了小夏、張婷這樣的底層會員,還有不少團隊的帶頭人。這些管著幾百上千人團隊的“老大”們,除了自己去投入,賺的都是拉人頭的錢。21號開始,老大們發現自己賬戶里拉人頭的收入,全都變成了一串串無法變現的數字。趙小玲就是一個200人團隊的“老大”,她拉人頭帶來的動態收入達70多萬。

在這3個月裡,無數的微商因為拉人頭賺到了分成。然而即使你數額再大,GBC要求一個月拉人頭的分成只能提4萬元,3個月最多拿到12萬。這些拉人頭大戶們,自己投入的就不止12萬,並且,即使提現出這12萬拉人頭的錢,他們也都放裡邊繼續投資去了,沒有一個例外。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無辜的。不少人明白這是一個龐氏騙局的遊戲,只是都不覺得自己是最後的那撮韭菜。當然,不是所有參與的人都是韭菜的。有些專業“玩盤”的人,紛紛在七月初就撤了出來,逍遙網外。這些人當然也有栽過,他們是專業炒這類資金互助盤的賭徒。有一月暴富,也有傾家蕩產。不管怎樣,他們首先都明白,這些本質就是傳銷的資金盤。

隨著區塊鏈概念的興起,不少傳銷資金盤,都給自己冠以“區塊鏈”、“虛擬幣”的名頭。核心不過是龐氏騙局+傳銷模式。GBC這個項目,就是一個吸儲資金的“互助盤”。互助盤是傳銷資金盤的一種形式,從字面上來說,互助盤就是“互相幫助”的資金盤。通過系統匹配,不斷的打錢收款,每次你都有利息。但通俗來說,你幫助我,我幫助你。但在這個過程裡,是不會產生任何利潤的。

今天金角大王給人打錢1000元,日息10%,明天小銀角大王給金角大王打錢1100元(本金加利息),後天小銅角大王給小銀角大王打錢1210元。當越來越多的人加進來,整個模式就運轉起來,資金開始不斷流轉。但由於打錢這個事並不產生利潤,拿著後進場的錢來支付早期進場的人的利。這麼循環下去,泡沫越來越大,資金漏洞也會跟著越來越大。當新投資的人數減少,這個資金盤也會因此崩掉。

一般情況下,這種盤三個月左右就會崩塌。操盤的人自然知道這個規律,所以基本都會通過內部人員接納大部分入款。虛擬幣發行掌握在他們手上,尤其是當用戶什麼都不懂的時候,發多少幣更是他們隨口說出的一個數據。這點關鍵是,不需要成本。在資金池積累到合適的點,操盤團隊就會在崩塌前攜款跑路。

所以,操盤者跑路,相對於投資參與者來說,那是一種崩盤。通常而言,這類資金盤跑路,都會出一個公告,聲稱自己發行的虛擬幣要轉成挖礦形式,要上交易所,所以暫停了一切交易。

挖礦,是區塊鏈獲取相應虛擬幣的形式。用戶需要拿錢來買礦機(這個東西往往不存在,只是一堆簡單的數據),去獲取虛擬幣。挖礦的過程,是按照不同礦機的級別,結合計算機和顯卡的運算能力,去進行哈希碰撞來爭奪這個區塊的記賬權,這個記賬就是把前一個階段,區塊鏈上面產生的數據節點打包存儲下來並且蓋上時間戳來防造假。成功獲取記賬權的就會獲得代幣獎勵。

哈希碰撞就像擲骰子,比特幣的產生就是通過不斷的碰撞哈希值。誰先碰到了正確答案,誰就能夠從中獲取一定的貨幣份額。簡單地說就是,挖礦就是在10萬個數字裡面去猜一個準確的數字。每個單位的算力每秒鐘只可以猜一次。那麼挖礦機越好,算力越高的計算機每秒進行競猜的次數就會越多,就越可能猜中這個幸運數字。這就是區塊鏈裡的挖礦規則。

GBC們所謂轉換成挖礦形式,就是從資金盤的形式向區塊鏈轉化。也就是說,原本是會員間相互流通的形式都會暫停。用戶在裡邊的GBC幣要變現,必須要通過區塊鏈交易所裡邊與以太坊、比特幣等幣種進行兌換交易,最後在通過這類幣種與日常使用貨幣交易,以變成現金。

這些都不過是一個說法而已,就GBC的硬件條件,離區塊鏈挖礦、交易所交易,還遠得不止十萬八千里。要知道,GBC的註冊公司,不過是深圳的一個手工護膚品公司,並且從沒生產過護膚品,連護膚品的搬運工都沒做過。說上交易所,就是你前邊買了GBC幣的錢,就當時參與這個新的區塊鏈項目的募資。說白了,就是告訴你沒法再打款交易了。

周娟和她的操盤團隊會徹底消失嗎?不會的。畢竟很多人顧忌太多不敢報警,怕報警了自己貸款被一次性追索,也怕報警了自己被定性成搞傳銷的,畢竟GBC的拉人頭分級,到了第七代之多。太多人都有參與幫拉人頭,隨便一個就三級分銷了。他們認為,即使報警,也奈何不了。

在內部會議上,他們認為若是警方查下來,就直接回復“錢都在會員之間流動,我們又沒有吸納存款,沒有集資,沒有詐騙。要說傳銷,他們誰能作證說有給拉人頭的嗎?那他自己拉了幾個?”不過,這次GBC的會員們還真選擇了報警,他們特意避開拉人頭的事,只是說被投資詐騙了。當然,這些小閃躲,根本躲不過警方的眼睛。7月28日晚上,周娟再次出現了。在微信群裡,她說GBC正在上線交易所,讓他們給一些時間。“大家的錢都在裡邊,如果報警的話,警察來干擾我們的公司,所有東西沒法進行,不按時上交易所平臺,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大家的錢也會拿不回來。”

在群裡,GBC會員問她,辦公地點在哪裡?周娟發來一個視頻,視頻裡是一個正在加班的辦公室。時值晚上九點,視頻裡拍到的窗外一片陽光,有人查看視頻的屬性,拍攝於2017年。群裡的會員們開始感到被欺騙,有人認為她是要再來一次覆盤收割,也有人認為她是想阻撓人們報警,好完成資產轉移。當群裡有人截圖發出鄭州公安局的立案憑證時,周娟停止了她的勸說,用語音說了一句“草泥馬的”,然後再度消失。

參與GBC維權的人群都在想盡辦法人肉周娟,這些人群遍佈成都、深圳、湖北、河南、山東等全國十多個省市。每個省市的維權微信群都有幾個,每個都能到達爆滿的500人狀態。保守估算,全國的GBC受害者不低於5萬人。人均投資的平均線超8萬。涉及金額四十多億。類似於GBC這種傳銷幣,目前在市面上並不罕見,比如已經崩盤的ADC,馬上要崩盤的保綠木。套路基本都差不多。。

以一個GBC的微信維權群作單位測算,每500人裡,就有近200人跟銀行貸款進行投資GBC。額度普遍不低於10萬。由於這個群體裡,有不少是懷孕或者新生產的媽媽,巨大的償債壓力,較易波動的情緒,都讓她們對於被騙的現實無法接受。想著個人如果離世了,債務也就與自己家庭切割了。因此,尋短見的受害者不為少見。

不過,周娟們才不會理會這些。不久,她會帶著自己的“核心團隊”,包括崔雅麗等,又將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一個新的“區塊鏈項目”又將會出現,這次命名為“CHP”,中文名字叫,城市獵人計劃。獵的,還是那些帶貪念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