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我們無法以一己之力改變這個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以不同的視角,以不一樣的思維去重新看待這個世界,讓我們更自信,更幸福!聽著自己的故事,一起踏上追逐幸福的認知之旅-《與我同行,你會擁有一個不同的世界》。第一集:從《自私的基因》來學習如何正確看待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一、生活總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一直在困擾我們

每當與朋友談起孩子青春期問題,多數父母會情緒激動地抱怨孩子不會主動跟自己交流,對於如何處理與孩子的正常關係顯得異常無奈。我本人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從小父母為生計而操勞,我們已經養成了一種對於情感泰然處置的習慣,我們從來也不會有“擁抱”這樣的親密動作,高興了相視一笑,生氣了眼角一挑,這並不是說我們情感關係過於淡化。在我們心裡,不去給其他人(包括自己親人)添麻煩就是對別人最大的在乎,只要你好好的,我就很心安,這種情感就像朱自清描述的《背影》一樣。上個週末我母親感覺眼睛不太舒服,跟朋友一起到醫院辦了住院手續,自己就要醫生幫她做白內障和眼底裂縫手術,要不是醫生要求親屬簽字,這件事她連我姐姐也不想告訴。後來姐姐告訴我們這個消息,我母親為此批評了我姐。因為我們在海外不能趕回去,她怕我們知道這些事情後著急上火。這就是我們家祖傳的處理家庭關係的方式。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我夫人有時也抱怨我對女兒不夠在乎,因為我從來不主動給女兒打視頻,有時她對女兒婆婆媽媽的教誨我還有點小煩感。其實我不是太想去解釋自己的兒女感情,我繼承了父母的基因,秉持行動好於嘴巴的真理。我也知道自己在處理女兒情感方面過於理性,打不打視頻並不能來衡量我對女兒情感的深與淺。再精彩的家庭的辯論也不可能像《奇葩說》一樣最終辯出一個輸贏。最近恰好讀了一本書評,在網上我也看了很多孩子和父母的悲劇故事,我想從理性思維的角度去看看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我也希望我的女兒能認真看看這篇文章,因為我是真心為你而寫。

 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類具有理性思維,而動物是在消極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依靠本能活動維持自己生存。如果要想看清和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需要把本能的思維開關關閉起來,不要帶著本能去評判對與錯,要學會從從實踐中發展自我認知意識。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二、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你只是基因的奴隸,不要自作多情

英國演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於1976年出版了《自私的基因》,這本書銷售量超過了100餘萬冊,被翻譯成了超過25種其他語言。人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很多自己迷惑問題的答案,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開腦洞的思考:生物體的進化總是朝著有利於基因自身傳播的方向進行,而並不是必須向利於生物體自身發展的方向進行。比如雌性螳螂與雄性傳宗接代時,雌性會把雄性吃掉,繁衍後代給自己帶來了死亡,這是一種違反個體自身利益的做法,唯一的解釋就是基因控制了宿主,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是生物存在的唯一目的。這種觀點也解釋了很多自然界中的利他行為,尤其是親屬之間的關係:當一個生物體為了保護親戚的安全而戰鬥的時候,雖然冒著很大風險,是為親戚體內有很多相同的基因,因此該行動對基因專遞是有利的。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很多人很想知道當雌螳螂享受美餐時,被吃掉的雄螳螂是怎麼想的。於是不少理性的網友開始養螳螂做實驗,他們最終發現雌性螳螂飢餓程度決定了雄性螳螂被吃掉的幾率。有一些狡猾的雄性螳螂事畢立即展翅逃跑,可以成功逃脫被慘食的命運,進一步證明雄螳螂並不是甘心情願被吃掉的,生存下去還是動物的本能。以後請不要再用“羊羔跪乳”這樣的偽科學故事來教訓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正確認知。

按照基因的自私原理,人類完成了基因的傳遞,現存的個體就沒有必要存在,人類就不應該壽命太長,長壽更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按照動物生存的本能原理,傳宗接代也沒有什麼意義,我們只是基因傳遞的一個軀殼,只是基因的一臺生存機器而已。人畢竟不是動物,既然走入思維的死衚衕,他還會按照理性做出自己的選擇,這就是通過避孕選擇不生育,失去生存的理由就選擇自殺。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我們為什麼養育後代-想法是美好的,結論是讓你失望的

我嘗試了很多方法想找到一篇關於人類養育後代好處的文章,查詢的結果讓我都很失望。我不是一個具有消極思維的人,無論如何我也要找到一篇具有正面思維的文章,下面是來自簡書《蘇秦的生活觀》的一篇文章觀點,不過作者並沒有生過孩子。

1、一開始,生孩子是大自然延續物種的需要。

2、後來,生孩子是傳承家族血脈的重要目的之一。

3、孩子不是維繫婚姻的唯一紐帶,是婚姻生活最美的禮物。

4、孩子不應該是一不小心就有的產物,而是我們用心期待的家人和小天使。

5、孩子不是用來養老的,是相互欣賞與陪伴的。

6、孩子與我們,不過是紅塵中需要了卻的一段緣分。

作者的這些觀點從道理上說得過去,但打死我也不會相信作者最後的總結:做父母是一件門檻最低,不需要成本的事。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如果你說網絡資料不可信,我們就來看看專家觀點:

 來自挪威社會研究所的托馬斯漢森總結了人們對於是否擁有孩子的普遍態度:人們認為孩子會讓自己更加開心和幸福,世界範圍內90%-95%的年輕人都有著生育和撫養孩子的計劃, 80-90%的被訪者認為看著孩子成長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人們同樣認為擁有孩子是婚姻幸福與否的關鍵;人們普遍認為不撫養孩子的人是自私的享樂主義者。但是他最終的研究結論是:從全球整體來看,擁有孩子的人,主觀幸福感比沒有孩子的人的居然要低!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四、人為什麼與寵物爭寵-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也許有些敏感的問題是無法直接找到答案的,就像我們不借助鏡子就無法看到自己的容貌一樣!颶風過後,美國有居民上書政府,要求取消公共交通禁止攜乘寵物的禁令,理由是寵物也是家庭的一員,某些人唯一的伴侶。那麼我們就放下人類的尊嚴再談談寵物吧,畢竟在網上有很多人與寵物爭寵

 寵物的英文定義譯文:寵物,又稱伴侶動物(Companion animal),是為玩賞、提供個人保護和娛樂而飼養的動物,不包括工作用動物、家畜和實驗動物。最常見的寵物需要具備吸引人的外表、智商和穩定的個性。

下面是關於人類養寵物好處的一篇流行文章摘要:

1. 寵物讓你動起來

遛狗及參與戶外運動都會讓身體的細胞活躍起來,將內心的不悅釋放出來,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能讓人精神愉悅。

2. 寵物讓人減少過敏

有研究發現:與兩隻或更多的小狗小貓相處的寶寶對草、塵土等過敏的幾率很小,也很少得哮喘病。

3. 撫摸寵物會減壓

有節奏地撫摸寵物或給寵物洗澡不僅可以讓寵物感覺舒服,也可以讓人感覺良好。

4. 陪寵物玩讓人更專注

和寵物一起玩樂可以讓我們遠離煩惱。當我們專注於某件事的時候,往往不會有太多精力去擔心過去或未來,我們陪寵物玩的時候通常就會有這樣的感覺。

5. 減弱孤獨感

寵物是最好的家庭伴侶,幫我們驅走孤獨。寵物直覺非常靈敏,當我們感覺低落時,寵物會來“安撫”我們,不讓我們獨自傷心。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6. 很好的傾聽者

小貓小狗絕對是一個忠實的傾聽者,替我們保守秘密,讓我們釋放內心的壓力。

7. 瞬間為你補充能量

不管你是剛處理了一堆棘手工作,或剛剛奮戰在題海中,看見她們天真無邪地向你跑過來,煩惱瞬間化為烏有。

8. 幫我們擴大交際圈

遛狗為你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機會。帶著小狗可以更容易結交到新朋友,寵物能讓你和新朋友能夠迅速打開話題。

9. 幫你走出情緒低谷

照顧寵物可以讓你活得更有目標,尤其在你情緒低落、無法自拔的時候,照顧寵物可以將注意力從自身及自身生活中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10. 帶給你微笑和平靜

當小狗或小貓在地上打滾或是把它可愛的小爪子放在你的胳膊上時,你肯定會很開心,讓壞情緒全部釋放掉。這種快樂的感覺會增加人體中的血清素及多巴胺水平,這些神經介質可以讓人平靜,給人帶來愉悅感。

11. 最重要的是:寵物會讓家庭生活更有趣,更開心!

有很多西方人選擇一輩子不結婚,但他/她一定會養一隻寵物,有的甚至在公開場合下稱呼自己的寵物為兒子或女兒。更有甚者,每年給自己的寵物開生日PARTY。我也問過自己的一些中國朋友,如果政策允許,二胎後是考慮三胎還是養條小狗,他們的回答無一例外都是選擇養條小狗。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五、對於親情關係的正確認知應該是什麼?-父母要放手,兒女要感恩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好像找不到生孩子是理性思維的證據,生養後代完全就是一種感性和本能行為。既然生育是一種非理性,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進行推論:孩子和父母的相處關係(非指血緣關係)是非常不穩定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讓這種關係賦予更深的意義,人類才不會成為基因赤裸裸的奴隸。

人類畢竟是高智商的高等動物,在我們對養育後代有迷思的時候,有位網友對生孩子的意義找到了一個很完美的答案,請你扔掉手中準備給孩子套在脖子上的寵物鎖鏈,一起欣賞人類的智慧

“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孩子,千萬別把上面網友的話當做父母為你無止境付出的理由,這是父母給你通向人類的最後臺階。你可以向爸爸媽媽喊:“我不是你們的寵物”,也請不要反對爸爸媽媽寂寞無助時把一個寵物當作自己的孩子!寵物就排在你的身後。

人為天地立心,為自然立法,是宇宙的中心,賦予一切以意義。

孩子,爸媽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每天進步一點點,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從優秀走向卓越!白天謀生、夜晚發展!

上一篇文章:他山之石之技能修煉(1)-簡單實用的手機攝影技能

引用文章:【自修】-知識管理十大工具之八-人脈管理

感謝網友提供的資料和圖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釋義:“芻狗”是指古代祭祀時用草編織的狗,作者想通過《道德經》中的這句話來說明現在家庭關係出現的認知混亂,也同時暗示推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係處理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