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這個人有什麼本事?能成為政府部門的“座上賓”!

莱芜这个人有什么本事?能成为政府部门的“座上宾”!

莱芜这个人有什么本事?能成为政府部门的“座上宾”!

初冬時節,走在萊蕪市大橋路上,一陣涼風吹過,金黃色的法桐葉紛紛散落,地上像鋪了一層金色地毯,既詩情又畫意。

但在兩年前,大橋路兩邊全是白楊樹,漫天的楊絮空中亂舞,行人眉頭緊鎖,手捂鼻子,行色匆匆。

莱芜这个人有什么本事?能成为政府部门的“座上宾”!

楊絮滿天飄,給市民生活帶來了不便,也引發了諸多議論。萊蕪市人大常委韓金來在一次市人大常委會上遞交了《關於變更白楊樹樹種的建議》,核心內容是:“優先更換大橋路樹種”。

《建議》向市委、市政府遞交後,引起了分管副市長的關注,專門邀請韓金來詳談,一番商討後,副市長將《建議》批轉主管部門。不久,政府文件下達,大橋路兩側的白楊樹全部更換成法桐樹。群眾拍手稱快。

莱芜这个人有什么本事?能成为政府部门的“座上宾”!

能給市長當“參謀”,是因為韓金來作為山東金來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常年與城建打交道。

韓金來是土生土長的萊蕪人,1984年,他帶領26名建築工人到淄博市張店區包工程,躋身“先富起來”的行列。韓金來說:“那個年代根本沒有公司的概念,大家都是個體戶。”大家都悶著頭掙錢,很少對政府事務發聲。大家都覺得“幹得再好再大,說話也沒力度。”

1993年,按照《公司法》章程,金來集團進行系列改革,健全體制機制,韓金來成了公司董事長。

在商界中摸爬滾打的韓金來,在與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企業家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作為一名民企企業家,韓金來不止一次向市裡遞交對各行各業各方面的看法和建議,有的被採用,有的被拿到會議上研究探討,這在改革開放初期很少見。同時,身為省個私協會副會長,韓金來以“直言敢言”著稱,他時常在會議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希望通過一己之力為民企發展鋪路墊石。

韓金來說:“我們企業家說話,政府願意聽,進而改進工作,這讓我們企業家感受到了自己的分量和責任。”

2012年9月,韓金來反映土地證、房產證辦理難的問題,得到了分管副市長的高度重視。市領導在批示中指出:“請相關部門分別對不同年代註冊登記的企業各選10家,對‘兩證’辦理情況作出調查分析,提出工作建議。”最終,萊蕪市成立了相應機構,利用半年時間集中辦理企業“兩證”遺留問題,為大批企業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新時代的到來,民營企業迎來了又一個春天。今年11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說:“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這番話,讓韓金來感慨萬分:“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的堅決落實,‘親’‘清’的政商關係構建起來,我們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的發展到了一個最好的時候。”

莱芜这个人有什么本事?能成为政府部门的“座上宾”!

文章發表於11月21日大眾日報(萊蕪新聞版)

如果本條內容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