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PP出海編年小史

App出海算起來至今也有十個年頭了,進入海外Top3000榜單的中國app一共有217個,目前,這個數字還在增長中。但在國產APP積極“走出去”的過程中,折戟沉沙者也不少。

中國APP出海編年小史

依據當地中國app活躍滲透率試算,國家顏色越偏紅,說明在當地中國app活躍滲透率越高。

2008-2009 年:早期出海嘗試

2008年7月,蘋果隨 iPhone 3G 版一起發佈了當時只有 500 款可下載應用的 App Store,而十年後的今天,可下載應用數量已經超過 200 萬。

我國最早出海並大獲成功的開發者之一iHandy (漢迪),就是抓住了早期 iOS 開發的機會。2008年9月,iHandy在 App Store 上線僅兩個月之時, 推出了一款收費擲硬幣的應用。時至今日這家公司已先後推出了幾百款應用,其中名氣最大的是手電筒應用 Super Bright LED Flashlight。

2011- 2012年:垂直細分行業開始形成

2011年智能手機應用普遍,

2011 年出海的生態系統越來越豐富,出海 app 公司的垂直細分開始形成。

2011 年 3 月,成都品果科技發佈了 Camera360,與情人節發佈的美圖秀秀 iOS 版幾乎是同期發佈,但 Camera360 的產品名更洋氣,logo 也更直觀好理解。

很快在英語國家及東南亞斬獲了大量的用戶。不過,Camera360在後續的國內市場與美圖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但它依然可以靠海外積累超過 1 億的月活把故事講下去。

中國APP出海編年小史

2011 年 7 月,獵豹(當時還叫金山殺毒)作為一家老牌安全軟件公司,也不甘寂寞,嘗試發佈了一款 Android 工具產品——Battery Saver。

2012 年 5 月,發生了一個里程碑事件。當時市值已經高達 1970 億美元的騰訊,將微信的英文名重命名為 WeChat,大張旗鼓準備微信的全球化擴張。2013 年夏天,騰訊邀請只有最貴沒有更貴的世界足球先生梅西為代言人,向歐美和東南亞市場推廣 WeChat。

但是,微信出海所砸的錢和收穫的成果顯然不成正比。

2013 - 2015年:工具應用野蠻增長

2013 年 3 月,美圖註冊了一個馬甲公司發佈了海外版美顏相機 BeautyPlus,比 Camera360 和 FotoRus 晚了整整兩年。

搜狐暢遊也在14 年的工具出海大戰中打了一點醬油,發佈了一個類似豌豆莢的產品 Mobogenie,想在海外生態化反出一個 Android 分發的流量入口。但顯然胳膊擰不過大腿,在海外市場不是 Google Play 的對手,一年後就因為燒錢太多被張朝陽給叫停了。

中國APP出海編年小史

2014 年 5 月,獵豹移動通過工具 app 出海轉型成功登陸紐交所 IPO, 標誌著中國 app 出海的又一個里程碑。

2015 年是資本市場的轉折年,也是工具類燒錢打架的最後一年。

同一年快手也發佈了其國際版的 Kwai。

2016- 2017年:內容出海

15年下半年獵豹股價腰斬以後,大家先後開始從工具出海的幻覺中甦醒過來。其中一部分公司開始著眼於把一些國內成功的移動互聯網模式搬向海外。直播、短視頻、今日頭條等內容類產品,成為大家爭先恐後複製的焦點。

2016 年可以被視為中國開發者的“內容出海年”,很多熟悉的內容App都陸續出海,比如今日頭條,不但收購了美國一家競品公司,而且還在印度投資了本土新聞 app NewsHunt。

出海App類型分析

按分類來看,進入海外Top1000的中國app有新聞雜誌、購物、娛樂、健康與健身、圖書與工具書等5種類別。

中國APP出海編年小史

總體類型上,工具類和攝影類app依舊是出海數量最為眾多的app。

工具類、攝影類app都非常適合出海,首先是這兩類app最容易打破文化隔閡,用戶不需要太多的交互就能順利使用;其次,這兩類app不需要過多的本地化運營,即使公司總部不在當地,也能用app撬開當地市場。例如,獵豹移動的獵豹清理大師和品果科技的相機360都是成功出海的代表,工具類和攝影類app仍然是最適合出海的app類型。

除了工具類和攝影類,社交App也在一步步打開海外市場,雖然,社交類app以往被認為是不適合出海的類型,然而中國的社交類app在海外也斬獲頗豐。除了HD SMTH這樣小眾細分的app能在海外拿下一片天。但是,砸了重金的WeChat卻一直表現平平。

中國App出海的三大規律

我們進入正題,大家可以看到這一張是我們為大家整理的出海時間線,上面這一條是國內移動互聯網發展業務的時間線,下面這一條是出海的時間線,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可以從中發現哪些規律嗎?

中國APP出海編年小史

我們至少在這個時間表裡面發現了三個規律:

第一個規律,國內業務達到非常成熟的程度,到離它出海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了。舉例,2014年是電商App爆發的年份,但是它們出海卻已經是2015年的事;同樣,移動支付爆發是2015年,但移動支付出海卻是在2016年;然而,2017年共享單車崛起,同年就完成了出海。

第二個規律,視頻、直播、共享單車等工具性產品越往後越需要產品的運營,更需要跟當地文化深入的結合。

第三個規律,工具類App純線上往線下走,所以,越是線下和線上的結合,越能夠打開海外市場。

整體上來說國內的互聯網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大家都覺得出海的時間點變得越來越緊迫。

2018國產App出海之路該怎麼走?

2018 年是蘋果 App Store 和安卓 Google Play 應用市場面市的第十個年頭。從兩大操作系統分別推出各自的應用市場起,到如今智能手機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移動 APP 的便捷性使人們生活更加便利,已融入生活的各個細節之中。

中國APP出海編年小史

作為 2017 年全球 iOS 應用商店收入最高的中國市場,在 2018 年預計仍會保持領先其他移動市場的增長速度。

中國App所看好的巴西和印度市場,兩國的智能手機滲透率目前分別在 40% 和 30% 左右,從這兩個市場的體量和潛力來看,移動應用市場在 2017 年的急速上漲將只是個開始,加上國產手機的海外擴張可能帶來的換機潮,2018 年這兩個移動市場預計帶來大爆發。

除了巴西和印度之外,歐洲市場也充滿了機遇。

2018 年 1 月起歐盟將執行支付服務指令修正案 PSD2( second 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旨在改變銀行處理數據的方式、促進創新與競爭,根據規定,當客戶有需求時,銀行將必須與許可的第三方共享客戶的信息。這一法令將為歐洲移動市場移動金融、支付帶來重大創新性變革。由此,可以預計在 2018 年,我們將在歐洲移動市場上看到大量的金融服務類的App上線。

當然除了金融服務類App,還有一類值得期待,那就是海外餐飲外賣市場,在 2108 年,或會有更多的QSR(Qucik-service Resturant)也就是我們說的小吃店、路邊攤也將加入 O2O 的外面平臺上。歐洲及北美洲等發達國家市場餐飲送餐業的快速發展,令外賣類 App 數據在 2018 年將讓我們眼前一亮。

同時,第三方移動支付等這兩年一直表現優異的App也會在 2018 年全球市場繼續大放光彩,值得期待!

本文由出海傳媒(ID:chuhaimedia)出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