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我的老家南阳,那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美丽的白河绕城而过,滋润着宛城大地。历史上,南阳又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在西汉时期,是全国六大都会之一。在东汉时期,成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所以,就有了“南都”和“帝乡”的称谓。

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这里有很多人文历史遗迹,比如宛城遗址、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南阳汉画馆等等,数不尽数。今天笔者想要介绍的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南阳府署,这也是家庭春节文化之旅游的首选。

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南阳府署,也可以叫南阳府衙、南阳知府衙门。据考证,这座衙门始建年代不详,有据可考的是在元至元八年也就是1271年,晋升为南阳府,为府署。

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从公元1271年算起,距今已经747年,这期间共有199任知府在这里办公。南阳府署是一座历史档案馆,它有北京故宫的缩影,还是南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南阳府署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整体建筑具备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艺术特色。它是全国215个清代知府衙门中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唯一府级官署衙门,它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府署位于南阳市民主街西段100号,很好找到的。

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仪门,在古代建筑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凡是文臣武将官员,到了仪门就要文官下娇,武官下马,兵器暂时放在这里。仪门也是迎接接待新上任的必经之门。仪门之后便是大堂。

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大堂有5间,进深有3间,是南阳府署的主体建筑。大堂,是在任知府门宣读皇帝诏书,接见地方官吏,举行一些重要仪式的地方。大堂的正中设置有公案,两侧列"肃静"、"回避"及其它仪仗等。

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大堂之后,还有个二堂。府衙长官一般会在这里处理那些一般公务。当你穿过二堂大门,再走20米左右,便到了三堂,这里是知府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处理公务及燕居的地方。燕居的意思,就是退朝而处的地方,休息的场所。

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堂后,是南阳府衙的后花园,这里亭台楼榭,景色优美,有山有水,水清如镜。假山小巧玲珑,树木郁郁葱葱。各种花草盛开,争芳斗艳。这里就是知府和他的家眷在下班后,一起散心玩赏的的休憩场所。

747岁的南阳府署,199任知府曾在此办公

南阳府署,我只去过一次,对立面的建筑和各部分功能还不是十分的熟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馆藏文物,更让它具有了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所以,家庭春节旅行推荐地,我推荐南阳府署。春节和家人一起来这里体验相当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