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會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真的很有儀式感

在《小王子》中有這樣一段話:

小王子馴養狐狸後,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相同時間來。”狐狸說。“比如,你下午四點來,那麼從三點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發現了幸福的價值……所以應當有一定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狐狸說。

過年便是如此。

為什麼我會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真的很有儀式感

我為什麼如此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每一天都過得跟平時不同,特別有儀式感。

二十四,掃房子。

家裡的老房子,房頂很高,每到臘月二十四,爸爸就會拿一根竹篙,綁上掃帚,打掃房頂的灰塵、蜘蛛網,等到爸爸把屋子的高處打掃乾淨,我和妹妹便會打一盆熱水,開始擦桌子、櫃子、窗戶等,把家裡打掃地乾乾淨淨。我記得房間的櫃子上,擺了一個老式的收錄機,按鍵和旋鈕都落滿了灰塵,雖然知道它以後也不會被打開了,我和妹妹還是認真地把它的每個按鍵擦拭乾淨。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收錄機上放了一個青蛙存錢罐、一個瓷娃娃(那是我同學送我生日禮物),好多年過去,他們放的位置都不曾改變,而每年的臘月二十四,它們都會被重新擦拭得乾乾淨淨。

為什麼我會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真的很有儀式感

二十五,磨豆腐。

家裡有一口石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爸爸會拿來一根粗粗的麻繩,從廚房的橫樑中穿過垂下來,綁在磨的推子上,一圈一圈,我和妹妹最喜歡的事情,是把泡好的黃豆,一把一把地喂進磨眼,然後看著它們變成白白的豆汁兒。

做豆腐的過程很複雜,後面還有高溫煮、點石膏之類的工序,往往做好已經是半夜了,我跟妹妹都已經去睡覺了,第二天早上起來,便能聞到清新的豆腐香味,媽媽也會打來一碗爽滑細嫩的豆腐花,給我們姐倆當早餐。

為什麼我會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真的很有儀式感

二十六,煮煮肉。

農村裡殺年豬的日子相當於一個盛大的節日。大人們忙著趕豬、殺豬、給豬充滿氣,然後刮豬毛、清洗豬大腸等等,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給豬尿泡充氣當球踢。分好的豬肉一大塊一大塊地摞起來,抹上厚厚的鹽巴放在水缸裡,醃製一段時間以後再拿出來晾乾,就成了美味的臘肉,是來年大半年的美味。

為什麼我會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真的很有儀式感

二十七,宰年雞。

天沒亮就會聽到雞嘰嘰喳喳的聲音,後來撲稜著翅膀到處飛,到最後是一聲接一聲的咯兒咯兒,再到後來就沒動靜了,等到起床以後走到灶屋,就會發現柴火堆裡躺著幾隻宰好的雞,頭被別在翅膀下,摸去,身上還有些溫度。有的時候,爸爸宰雞的工夫不到家,放在柴火堆裡雞往往會跑掉一兩隻,於是我跟妹妹就會跑到屋後的菜地裡,到處尋找,有時能找回,有時卻遍尋不見,生命力的頑強,可見一斑。

為什麼我會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真的很有儀式感

二十八,打餈粑。

南方的習俗跟北方還是有些許不一樣,我們不太吃麵食,但是會做很多跟米有關的過年食物,餈粑就是其中一種。打餈粑也是我們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做餈粑之前要先蒸上一大鍋糯米,然後再放在打餈粑的鬥裡,兩三個力氣大的人一人持一根尖頭木棒,一點點將糯米擠壓、揉碎,變成細細的糯米糰。做出來的餈粑切成塊,再放進涼水裡泡著,可以存放很長時間。餈粑可以烤來吃,也可以煮來吃,還可以蒸著吃,不用放任何作料,咬一口唇齒留香,真的是人間美味。

為什麼我會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真的很有儀式感

二十九,煮豬頭。

這一天跟北方蒸饅頭還是有所不同,為了給臘月三十的團年飯做準備,臘月二十九的晚上,媽媽就會開始準備第二天的食材,把豬頭煮熟,然後分不同部位切成小盤,還要開始準備魚糕和豆腐丸子、水晶丸子之類的熟食。我那時最愛做的事,就是在土灶前給媽媽添柴火,爐膛裡的火紅通通的,心裡也暖洋洋的。

為什麼我會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真的很有儀式感

大年三十熬一宿。

團年飯在這一天最為重要的內容。因為叔叔一家離得近,我們每年的團年都是跟叔叔一家一起過,把爺爺奶奶請來,等到所有人到齊,放完鞭炮、敬完祖先才會開飯,這是多年來堅持的傳統,與迷信無關,卻讓我一直充滿感恩和敬畏之心。

為什麼我會懷念小時候的年,因為那時的年,真的很有儀式感

晚上我們最期待的節目就是春晚了。媽媽不愛看電視,我和妹妹陪著爸爸看,基本每年都會熬到春晚零點鐘聲響起,等到爸爸放完鞭炮才會去睡覺。那時的春晚還叫春晚,現在的春晚,卻只剩下了段子。

說完這些,彷彿在腦海裡又把小時候的年又過了一遍,每一天都有它特殊的含義,每一天都鄭重對待,所以年,才有了最為特別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