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是食肉動物?樹袋熊居然不是熊?無聊小編為你科普冷姿勢

大家好,我是無聊小編小漠,今天要為大家科普一批冷姿勢。

都說熊貓是一種可愛的動物,當然,會出現這種想法的,一般女性朋友們居多,她們好像對外表呆萌的東西完全沒有抵抗力。

大熊貓是食肉動物?樹袋熊居然不是熊?無聊小編為你科普冷姿勢

據說,熊貓的祖先是非常強大的,是傳說中蚩尤的坐騎,重點是有一個能吃肉的身體。

大熊貓是食肉動物?樹袋熊居然不是熊?無聊小編為你科普冷姿勢

熊貓是雜食性動物,牙齒既有臼齒也有犬齒。臼齒符合植食性需要,犬齒符合肉食性需要。熊貓吃地鼠和田鼠,一般不吃蟲子的。

大熊貓以竹類為主食,從食性看似乎應該劃入“草食動物”之列。然而以其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點以及物種進化的觀點來分類,它們卻是道道地地的肉食動物。在科學分類中,大熊貓屬於哺乳動物綱、食肉動物目。大熊貓竟與虎豹豺狼等猛獸同屬一個大家族。

大熊貓的祖先是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有尖銳發達的犬齒、較短的腸道和肉食動物的消化生理特點,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這些特點。只是由於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它們為了生存,食性和習性必須適應環境。漸漸地,它們退居深山竹林,適應了低營養、低消化率的竹類,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於是,現代的大熊貓就變成了吃草的“肉食動物”。

對於一種名字裡帶熊字的,卻不是熊,是不是有點讓人不能理解?

“樹袋熊”,從這個名字中的“熊”字我們就會認為樹袋熊是熊的一種,那麼事實是這樣的嗎?

樹袋熊,中文音譯成考拉,又名可拉熊,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英文名Koala bear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樹袋熊並不是熊科動物,而且它們相差甚遠。熊科屬於食肉目,而樹袋熊卻屬於有袋目。它們每天有18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因性情溫順,體態憨厚深受人們喜愛。1798年一位探險家在澳洲布魯山脈首次發現,但在19世紀初樹袋熊遭到捕殺、販賣出口,數量由百萬只銳減至一千多隻,澳洲政府當即立法保護。考拉棲息於澳大利亞東部沿海的島嶼、高大的桉樹林以及內陸的低地森林等各種環境。

樹袋熊之所以被叫作“熊”,是因為它長得像熊,樹袋熊與熊都有胖乎乎的身體和有神的大眼睛,兩個半圓的大耳朵,鼻子稍微隆起,渾身長滿灰色的絨毛。這些類似於熊的特徵都讓人誤以為樹袋熊就是“熊”。

樹袋熊又稱無尾熊或者考拉,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是珍稀的有袋動物,屬於有袋科目的猴科;而熊屬於哺乳類的熊科動物。首先從科目上就可以知道它們是不同的兩種動物。其次,從飲食上來看,樹袋熊主要是食素;而熊主要是食肉。最後,從外形上也是有所區別的,樹袋熊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尾巴,會爬樹;而熊有尾巴卻不會爬樹。

以上幾點都可以說明樹袋熊根本不是熊的一種。

大熊貓是食肉動物?樹袋熊居然不是熊?無聊小編為你科普冷姿勢

植物要想活命,都需要有根來吸收營養,有了根,就必須在那裡原地不動。你能想象在這個世界上竟然有一種植物可以自己走路嗎?

這種會走路的植物叫作“風滾草”,它主要分佈在我國東北的大草原上。風滾草平常的時候和其他的植物一樣,都是把根紮在土裡,茁壯成長。可是一旦到了秋天,風滾草的枝條就會慢慢地向內彎曲,捲成一個圓球狀,秋風一吹,圓球就脫離了自己的根部,拔地而起,在地上滾動起來,這一滾就是幾十里路。即使到了冬天,大雪把整個草原都覆蓋了,也無法阻擋風滾草的腳步,它們會照樣滾動前進。風滾草停止滾動後,就會重新紮根安家。

無獨有偶,在秘魯的沙漠裡,也有一種類似風滾草的仙人掌。這種仙人掌的根是由一些軟刺構成的,只要風一吹,這些特殊的根就會支撐著仙人掌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動。一旦仙人掌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停下腳步,重新紮根,繼續生長。

大熊貓是食肉動物?樹袋熊居然不是熊?無聊小編為你科普冷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