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风采丨管华诗跨界创业攻坚海洋药物:在奋斗中收获自信和勇气

齐鲁网2月7日讯 海洋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宝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打造"蓝色药库”。眼下,我国海洋生物制药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正带领他的团队,向这一目标奋力迈进。

院士风采丨管华诗跨界创业攻坚海洋药物:在奋斗中收获自信和勇气
院士风采丨管华诗跨界创业攻坚海洋药物:在奋斗中收获自信和勇气

“红旗的就是完成了,黄的就是还没有完成……”每天,80岁的管华诗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两个海洋创新药计划进度表。他主持研制的全球第14个海洋药物——甘露寡糖二酸去年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现在,团队又制定了“大干五百天,拿下两个药”的新目标。

“我说开发蓝色药库是我们海洋人一个梦想,主席在这里讲,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实现。”管华诗说道。

院士风采丨管华诗跨界创业攻坚海洋药物:在奋斗中收获自信和勇气

按照规划,未来三到五年,管华诗要和他的团队推出三到四个海洋新药。然而谁能想到,他这一宏伟的梦想起点竟然是一次偶然的发现。

1979年,在山东海洋学院任教的管华诗在一次食品加工实验时,为降低硫酸钡制剂的黏稠度,尝试添加了点从海藻中提取的分散剂,黏结现象瞬间消失。这一瞬间触动了他的心弦。

院士风采丨管华诗跨界创业攻坚海洋药物:在奋斗中收获自信和勇气

“如果是血栓,那么血液那么粘,加里头能不能也出现这种现象?”管华诗就此决定:转身向海,攻坚海洋药物。40岁的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院士风采丨管华诗跨界创业攻坚海洋药物:在奋斗中收获自信和勇气

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处处长李岩告诉记者:“科研跨界是很难的事情,管老40岁了还能如此跨度地跨界科研,背后的付出难以想象。”

1985年,管华诗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第五个、我国首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脂钠。目前全国有近40家工厂生产制剂,产值数十亿元。

院士风采丨管华诗跨界创业攻坚海洋药物:在奋斗中收获自信和勇气

管华诗说,“促进成果转化,必须强化工程化平台,把它真正转成造福人类的产品。”

院士风采丨管华诗跨界创业攻坚海洋药物:在奋斗中收获自信和勇气

立足工程化平台,70岁的管华诗开始二次“创业”。他创新了“二元化”法人治理模式,依托事业法人进行科研创新、依托公司法人实现产业化协同发展。现在,他带领的研究员合作单位已有185家,输出技术480多项。

院士风采丨管华诗跨界创业攻坚海洋药物:在奋斗中收获自信和勇气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金波说:“研发和生产要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我们的蓝色药库才能多出药,出好药,造福人类。”

眼下,管华诗正带领团队在抗肿瘤、抗抑郁等10个领域研发新药,并承担30多项海洋大健康产业项目。

“最终一天,我们会实现这个梦想,使真正的孕育在海洋当中的一些产物,造福于全球人类。”管华诗说道。

闪电新闻记者 郭静 青岛台 王黎帆 崂山台 刘承波 黄岛台 崔颖 编辑 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