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的日本人殘忍嗎

捕鯨的日本人殘忍嗎

2018年12月26日,日本宣佈脫離IWC(國際捕鯨委員會),中國媒體亦對此事大為報道。官方媒體的報道配圖有些刺激,給讀者看血淋淋的鯨魚。新聞傾向顯而易見,有國內朋友跟我說:“日本人很殘忍啊。”看新聞,確實給人“殘忍”的印象,但我欲探究一番“殘忍”的背後是什麼。

1988年,日本停止了商業捕鯨,而後開始調查捕鯨,這是為有朝一日重啟商業捕鯨而收集科學數據。30多年來,國際上捕鯨贊成和反對兩派相抗衡,日本國內亦是贊否兩論。就連日本的政府部門內也分成兩派對立,水產廳自然站在漁業和漁民這邊熱切盼望捕鯨,而外務省則不想因為捕鯨問題刺激歐美國家,持慎重以至反對的態度。

其實,日本人關於捕鯨的看法五花八門,自然反對捕鯨的聲音也不少。有網友說:就算在超市裡看到鯨肉,我也不會買,寧可選擇牛肉。稀少鯨魚需要保護。有的說:鯨魚的數量需要控制,很多魚類資源都被鯨魚吞噬,導致近年秋刀魚、沙丁魚等價格高騰。

上年紀的日本人對鯨魚有特殊的回憶。在上世紀的50、60年代,日本人曾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鯨肉為兒童補充營養,學校裡,給學生提供的午餐裡多有油炸鯨肉。日本人認為,鯨魚全身都是寶,鯨肉、鯨骨、鯨油等一直都得到充分利用,沒有一絲浪費。鯨油不僅可做食用油,也可作為燃料和工業用油。鯨肉還是一種重要的醫療食品,適合於有過敏症的兒童和哺乳中的母親食用。在日本人的意識裡,鯨肉是一種傳統食物。現在日本市場上鯨肉非常少,調查捕鯨得到的一部分鯨肉被分配到學校,成為中小學生的午餐菜餚。

捕鯨是日本傳統文化之一,可以追溯到繩文時代。和歌山的太地町,從1606年開始捕鯨,距今已逾400年。在太地町有個獨特的傳統,在大海中看到母子鯨魚,避開不抓。而在歐美,漁夫看到母子鯨魚,往往是先抓捕小鯨魚,而後大鯨魚自然跟來,一併抓獲。而日本人認為母子鯨魚如果一同被抓很可憐,感情上接受不了,出於憐憫祈禱它們快快逃走。

捕鯨的日本人殘忍嗎

江戶時代日本人開始了“網式捕鯨”,鯨肉的流通體系也開始發達,300-500人的捕鯨商業組織在各地誕生。捕鯨由分工明確的集團流水線完成,成為一群人的一種共同生活方式。鯨魚的捕獲、加工、流通到成為料理,日本都有獨自的傳統可循。與西洋國家捕鯨的最大區別是,日本的捕鯨成為傳統文化,衍生出許多繁文縟節,比如,捕鯨之前漁民們要去特定的神社參拜,出海之際,需要出發儀式,祈願安全捕魚。捕鯨歸來,把一部分鯨肉作為貢品拿到神社祭拜,感謝神靈庇護。漁夫們出海後,後方人員以及漁夫的家屬們仍是不間斷地為捕魚安全而祈禱。

日本人把固有的神道信仰與佛教融合,他們認為鯨魚與人一樣也是有靈魂的,鯨魚為人類而獻身,因此死後需要給予供奉、祭奠,讓它們實現再生。以西日本為中心,各地建了許多鯨魚墓,還有鯨魚塔和紀念石碑。山口縣晴海島向岸寺的僧侶,給當地每一隻落入漁夫之手的鯨魚起戒名,為它們超度,給予鯨魚與逝去的人一樣的尊重和地位。日本的捕鯨由於滲透了許多宗教、信仰的因素,因此有了儀式感和社會性影響力。鯨肉料理也時常用於各種宗教活動和祭奠儀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自古以來,對於作物、獵物,有著感謝的習慣。吃飯前說“いただきます”,一是對製作食物的人表示感謝,二是表達從食物那裡取得生命,來維持自己的生命的感恩情懷。日本人對鯨魚,亦是懷著敬畏和感謝之心。

保護海洋資源無疑是個重要的課題,捕鯨問題,需要用科學的方式來論證。必須摒棄感情上、道義上的居高臨下。一個驚人的事實是:鯨魚實際上是人類的競爭對手,鯨魚吃掉的各種魚類的數量相當於全世界漁獲量的3-5倍。

當今世界,各樣價值觀層出不窮,圍繞捕鯨的爭論,其實也是一種價值觀的對抗。接受價值觀相異的事實,才能以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研究和探討。個別反對捕鯨的團體用一種過激甚至暴力方式阻止捕鯨,不得不說失卻了理性。

因此,關於日本人的捕鯨,不單是“殘忍”二字所能概括的,歷史、傳統、文化、民族性格纏繞其中。前些天,看到96歲的僧侶作家瀨戶內寂聽在電視上大談如何愛酒肉,有藝人打趣道:“出家人怎能喜歡酒肉呢。”瀨戶內寂聽幽默地說:“我吃肉時,把袈裟取下。”有智慧的日本人就是以如此柔軟的方式接受“異物”。古往今來捕鯨的日本人,總是用自己的方式保持心理平衡。(黃文煒)

捕鯨的日本人殘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