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風水學博士誕生暨全球風水膜拜趨勢

很多人認為只有我們中國人講風水,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風水已經全面“入侵”到歐

美等西方發達國家中,正在迅速的和他們的建築居家文化相融合。在當下,我們國人還在

對風水不相信或半遮半掩時,西方已經將風水孔子文化作為一門科學,廣泛地引入到了他們

的教育體系之中。

臺灣《風水有關係》節目熱播,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看下,用事實來告訴你風水有關係。

俄羅斯人對風水到了痴迷的地步。在俄羅斯,凡是有賣書的地方就有介紹中國風水的書。

在莫斯科最大的百貨商店“古姆”商場,這裡竟有十幾個版本論述中國風水的書:有裝潢

精緻的大厚本,也有簡樸的小薄冊;有概括論述風水的,也有分類論述的。書中除了文

字,還有許多圖解,描述非常詳細。俄語的“風水”就是中國風水的音譯,它是俄羅斯現

在最流行的外來詞彙之一。俄羅斯的電視臺,每週都有介紹中國風水的節目。一次,主持

人問一位戴眼鏡的中年俄羅斯婦女:“你是否相信風水?為什麼?你是怎麼做的?”這位

女士說:“我很信風水,因為我覺得有道理,特別是在我按照風水的原則去做之

後。”“你做了什麼?”主持人問。“我每個星期日夜裡1點鐘準時將我家裡的櫃櫥挪動一

次地方,雖然我丈夫厭倦了我這麼做,可是我一直堅持著。”該女士滿臉嚴肅認地說, 現

場一片笑聲。也許大多數俄羅斯人並不像這位婦女一樣有點“走火入魔”,但她的話至少

可以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俄羅斯人對風水的痴迷程度。

美國風水學博士誕生暨全球風水膜拜趨勢


現在,一些中國風水用品也備受俄羅斯人歡迎,有人結婚生子,都專門到這些店來買一些

用品,以求吉祥如意。他們認為,中國是風水的發源地,家裡掛上或擺上來自中國的吉祥

物,一定能驅散邪氣,求得幸福、平安。

德國有上百家風水協會。自80年代開始,在德國,專業研究和推廣風水學的機構,如雨後

春筍般出現在慕尼黑、柏林、科隆等城市,隨之出現的,還有一批手持羅盤,金髮碧眼的

風水大師。勒斯伯格是一位德國風水大師,具有經濟學和社會教育學雙學位的他,他自90

年代初,就對風水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多年的學習,於1996年在波恩成立了自己的

風水中心,提供風水服務,並與其他德國風水同行一起創建了風水占卜職業聯合會。截止

目前為止,德國的各類風水協會已經多達上百個,德國的書店裡充斥著有關風水的專門書

籍,風水熱在德國的持續升溫,促成了德國在1996年還專門舉辦了國際風水論壇。該論壇

成員由德國醫生、建築師、室內裝飾師、土木工程師、商人和經理等不同行業的人士組

成,他們對風水的作用深信不疑,並努力在日常工作中將其付諸實施。該風水論壇主席洛

塔·拜爾這樣看待風水的作用:“不管信還是不信,風水都能發生作用。比如,在公司裡,

除了董事會的人,僱員們並不知道公司勘測了風水,但調了風水後,公司生病的人確實明

顯減少了,生產力提高了。”

美國風水學博士誕生暨全球風水膜拜趨勢


德國《漢堡日報》的記者海德爾這樣描寫道:“在漢堡市中心熱鬧的辦公大樓裡,你再也

找不到有銳利箭頭型的牆角、桌角,因為中國風水學認為,在辦公室裡有這麼銳利的尖角

會破壞室內的和諧環境,會使生意失敗,因而目前在德國的一些公司,代替的是磨得圓圓

的桌角和牆角,一些傢俱商也都按此進行改革。”

美國風水學博士誕生暨全球風水膜拜趨勢


風水進入美國社會主流。目前,美國已有17所大學開設易經風水學等專業課程,至少有十

二所“風水”專業學校,提供長達一年的課程,美國的建築設計院或室內設計學院,都會

提供資金給風水學校。每逢週末,無論是內陸的小鎮還是沿海的都市,成群的聽眾會擁入

教室,聽過“風水”課程的聽眾不可計數。從風水學校畢業的學生也是越來越多,從1995

年辦校以來,佛羅里達州畢業的學生已萬餘人,加州的風水學校畢業的約750人,畢業的

學生開業看風水,一般家庭的諮詢收費350到500元,公司企業諮詢一次收費700到1500

元。美國的新聞媒體也熱衷於報導“風水”題材,洛杉磯有一位開發商,請風水專家為他

的豪華公寓看風水,並邀請電視臺作現場報導,就連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公司,也曾因業

績下滑,邀請香港的風水名家李居明為他們的總部勘測風水;波士頓的出版商出版的“風

水指南”一書,一直是暢銷書,該出版社至少推出十五種新的風水書;美國網絡上已有一

百二十五種風水書,“風水”現在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開始進入了美國社會的主流。

風水在法國很有吸引力。在法國,民間最流行的中國文化就是風水與生辰八字等內容,有

不少法文書籍都在介紹風水。儘管官方沒有推動過風水這樣的內容,但風水在法國很有吸

引力,法國人把它看成是中國文化遺產之一。而各種中國文化遺產在西方的影響正在擴

大,很多情況是國人想像不到的,如現在有不少法國人拼命地研究中國針灸,甚至有人把

中國傳統的穴位理論,硬說成是自己的研究成果。

英國人駕車信中國風水。在英國,對中國風水研究較多的是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

,他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一書中對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不無溢美之詞。李約瑟對中國風

水有過較深的認識和評價,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還對中國風水的景觀特色作過評

價。

另據英國《獨立報》報道,東方古老的風水術竟然成為英國駕車者的護身符。中國古代風

水術研究者、英國風水協會主席坎奇鮑爾為駕車族們提出了一些小建議:車主們在停放汽

車時應該車頭衝外,這樣可以保持心情平靜;汽車裡不要放亂七八糟的東西,因為它會吸

走司機的生命力;保持車窗清潔,這樣“氣”就會從外面進入車內;在車裡撒一點海鹽

,它們可以吸收乘客的負面能量;在汽車後視鏡上系一條藍色小絲帶,藍色代表“水”,

這樣駕車人就會頭腦清楚等等一系列知識,受到了英國人的推崇。

美國風水學博士誕生暨全球風水膜拜趨勢


中國風水在東南亞廣泛傳播。自古以來,東南亞地區就受到漢唐文化的影響。這些國家的

風水學,主要是漂泊異鄉的華人傳播過去的。

新加坡大多數人是華裔後代,他們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和風水學。他們把

這些優秀的古文化融入到現代社會中,對建設社會精神文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新加坡

學者伊長林·李普在《風水術》一書中說:“風水是中國聞名於世的一大文化現象,風水術

乃古建築理論之精華。”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一樣,也是華裔把風水傳播過去的。不過,馬來西亞的華人較少,並且

有自己獨立的文化體系,風水的影響相對新加坡較弱。

在韓國,風水的信仰一直都是很濃厚的,全社會有90%的人相信風水,國家對風水研究更

加重視,國立機構中研究風水的現象很是普遍,這是韓國的一大特色。國立漢城大學就開

設有風水理論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科目來學習,這是世上獨一無二的。近年來,風水著作

不斷出版,如日本村山智順著的《朝鮮的風水》一書在韓國出版,售價高達300多元一本

,已銷售了10000多冊。懂風水的人在韓國社會最受尊重,他們已經形成一種傳統。

80年代,日本形成了研究中國風水熱,日本的經濟發展很快,開始認為是儒家思想在起作

用,現在考慮到是風水在起重要作用。1989年日本成立“風水研究者學會”,把風水作為

一門科學來研究的思想越來越濃厚,要想把在風水研究中落後於歐美的現狀改變過來,要

在風水研究上理所當然地東方壓倒西方。日本有2200所大學,其中110所大學都正式開有

風水班,在日本,從文化角度作風水研究的人不少,並有不少專著出版。

玄學文化發現風水在國外大行其道,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但在我國,大多數人則認為風

水是一種迷信。自五四運動以來,我們一直崇拜西方的科技,並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學習

,但現在連我們的“老師”都回歸到風水——它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文化傳承中的一個重要

組成部分,西方已經將風水和孔子文化作為一門科學,廣泛地引入到了他們的教育體系之

中。而我們卻在質疑,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嗎?但中國社會名流和發達富貴的人都

在一直默默使用。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歐美等國學者也對建築風水錶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美國、加拿大、英

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學者都相繼對此作了專題研究,一些風水方面的

專刊也在國外大行其道。1994年9月,《紐約時報》幾乎以一個整版篇幅報導了我國建築

風水在美國當今建築設計中所佔有的分量。

近年來,隨著建築行業與生態環境學的發展,國際上又從新角度審視建築風水與家居環境

所具的科學性,建築風水這門古老學科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在東南亞,許多中國式寺廟

的建造都明顯受到風水學的影響;許多賓館、高層建築都是按照當地華僑風水師的意見設

計的。德國興起了生物住宅熱,房屋採用土木結構;生物住宅的選擇標準就是中國古建築

風水。美國人原本不信風水之說,20世紀80年代末,宇宙氣場養生學開始在美國流行;一

些政要、富翁和明星在買房時都要諮詢風水師;目前,美國有17所大學開設了易經、風水

等課程;上世紀70年代,世界上第一個風水學博士學位,被韓國人尹宏基從美國取得。

美國風水學博士誕生暨全球風水膜拜趨勢


美國風水學博士證書

10多年前北大於希賢教授應邀去英國大使館講中國文化,去了才知道使館召集了駐京的38

個國家大使來聽講,"英國大使點題要聽的就是中國的風水文化。"

2002年3月8-10日第一屆世界經典風水大會在德國科隆召開。一位居住在科隆附近從事風

水研究已經18年的德國風水專家表示,他的工作就是"替房子針灸"。韓國於2004年8月正

式宣佈了遷都計劃;多年來,韓國政府一直在為遷都做準備,迄今已經僱請了400名風水

師,希望他們為新首都、包括為建築總統府尋找最理想的地點。與中醫藥相比,澳洲人似

乎更相信八卦風水。在英語裡,"陰陽"和"風水"的寫法就是漢語拼音原樣;"陰陽"一詞在歐

洲許多大城市的書店裡經常出現,通常是被印在名為《Yijing》(易經)一書的封面上

。Fengshui(風水)學在歐洲更是風行。葡萄牙的建築工程師手中握有一本厚厚的英文版

中國《風水》書。

西方人崇尚中國文化的歷史悠久,從飲食、服裝,到中國功夫、中國建築,如今建築風水

也頗受青睞,但這並非對中國文化盲目崇拜。建築風水雖然充滿迷信色彩,但它具有我國

古代哲學、美學、地質、地理生態、景觀諸多方面豐富的內涵,幷包含人如何順應自然的

論述,這正是其流傳國外的真正原因。"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是對待建築風水應有的

根本態度。

西方工業的高度發展,"征服自然"的無節制慾望膨脹,人類與自然相互對立,從而演變成

20世紀下半葉以來談虎色變的一系列環境危機和社會危機。在反省過程中,學者們感到了

人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的重要性。開始有學者矚目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人合一"的整體論

哲學思想,並因此"發現"了風水思想價值,遂掀起了風水研究熱,希望在既有環境規劃和

設計思想中,引入風水理論和方法,給後工業化社會以新活力,在這方面美國人走在領先

的位置。

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史密森夫婦為首的青年建築師就認為只考慮人的接觸是不夠的,必

須是"人+自然+人對自然的觀念"。196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麥克哈格教授出版了

《結合自然的設計》一書,書中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指出:風景是由生態決定

的,自然萬物均處於相互關聯之中,主張從整體有機角度去考慮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

系;這種建立在生態學理論基礎上的觀點,成為生態建築學產生的基石,對整個建築與城

市規劃領域產生了深刻影響。建築生態學把人、建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看作是人工生

態系統,建築只是系統中為滿足人某種需要而屬於人的部分,它必須跟人一起成為生態系

統中一環,依生態規律行事,才能確保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建築風水講究選擇優良建築

環境,適應自然,使人和建築、環境密切融合。從這種意義上,建築生態學與中國風水思

想具有一致的步調。

1984年,託德夫婦《生態學設計基礎》一書出版。作者引述1982年《紐約太陽村會議》上

孫保羅報告說:風水世界觀源於對天地仰觀俯察,它是一種大自然和諧、協調的方法,使

居住者及其子孫能在其聚居處擁有平實的生活。託德夫婦在書中詳細指出了風水與現代太

陽能建築、覆土建築及地下建築等生態學建築形式的種種相同性,然後結論說風水確實含

有深邃的智慧,使之完全成了對大自然謙卑、恭順行為的指南。

總之,建築風水重新興起是人們對全球環境危機和社會危機反省的必然結果,其結果是必

然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這與中國建築風水"天地人合一"整體論思想相一致,在新

條件下重新煥發出生機。所以對建築風水認識,既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又要剔除封建迷

信的汙垢,採用"揚棄"的方法,使其合理的內在成分古為今用,造福人類。

因團隊發展需要,如果你對命理 六爻占卜風水面相手相 占星塔羅牌情感諮詢等一系列有經驗,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團隊。我們平臺提供在線服務,培訓招生,線上線下社群交流。我們團隊擁有國內一流的知名命理風水諮詢師。如果你對此感興趣,可以來我們參加我們社群培訓,從入門到精通,直到學會為止。表現優異者直接與我們合作。平臺提供一對一服務諮詢,另有講師,課程大綱編寫以及在線課程文案編寫等時間自由,收入無限!多一個斜槓身份多一份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