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月球首株嫩芽已死,但是嫦娥四號6個創新“功不可沒”

近日,在科學中關注我國月球探索工程的人確實不少,不僅是我們一部分的科學愛好者,更多的是外國科學界也是“一雙”眼睛看到的,自從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之後,一舉一動可能比我們還要報道得快。根據科學最新報道,這裡要說一個“很遺憾”的事情,就是我們宣佈不久的月球生物實驗取得重大突破之後,這顆發芽的種子已經死亡了。

很遺憾!月球首株嫩芽已死,但是嫦娥四號6個創新“功不可沒”

這是我國在月球上培育的首株嫩芽,宣佈死了已經確定了。當然該實驗的出現,可能都是為在月球建立可以居住的場所做鋪墊的,成長出更大植物的失敗是很正常的,只有失敗才有成功,不然也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在月球環境下如何適合植物的生長,所有的實驗如果都是一次成功的話,那就沒有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了。在整個實驗過程之中,科學家們發往月球的裝置中有人工照明,可確保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還有一臺攝像機,地面操作員通過它不斷進行觀察和控制。

很遺憾!月球首株嫩芽已死,但是嫦娥四號6個創新“功不可沒”

在1月15日,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向國內傳回了一張最新照片,照片顯示,本次嫦娥四號從地球帶去的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些許嫩芽。那為什麼就死了?該消息也已經回應了。根據科學報道顯示,目前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已進入“斷電”狀態,載荷內部在月夜溫度零下52℃的情況下,所攜帶的六種生物將結束本次科普試驗使命,處於冷凍狀態。也就是說沒法進行植物正常溫度的支撐了,當然已經說了(完成了科普試驗使命)。有沒有後續是否讓它長成更大的植物,這個消息倒是沒看到。

很遺憾!月球首株嫩芽已死,但是嫦娥四號6個創新“功不可沒”

當然我們知道,如果製造的封閉式生態系統開始運作起來,那麼未來,宇航員登月就不再需要攜帶水、空氣,一切都將就地實現。而這個封閉的生態系統荷載沒有帶電池上去,沒有帶保溫的上去,發芽已屬不易,客觀條件上來說,並不能保障嫩芽繼續生長(這句話就是說沒法保證在這個同樣的條件下繼續生長)。這就是原理的所在,所以大家也不用質疑,月球的晝夜溫差很大,能夠出現就不易。並且待下一個月晝期溫度上升後,在全封閉狀態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中,六種生物將被慢慢分解成無害的有機物,並將被永久封存在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部,所以對月球也沒什麼影響。

很遺憾!月球首株嫩芽已死,但是嫦娥四號6個創新“功不可沒”

實驗嘛,成功和失敗是正常的事情,並且我們這次挑戰的還是月球,使命完成了,後面的問題可以不用想了,算是一步一步的進行的。這個跟地球完全不是一回事情的,雖然第一次完整植物生長過程失敗了,我們也學到了一部分經驗和知識,在下一次的月球生物實驗之中,我們可以藉助這些先前失敗實驗的原理進行“補救”,說不定一下次就成功了,完全可以種出一顆植物了,再次為科學家們點贊,你們在嫦娥四號發射之中已經實現了6個創新了“功不可沒”(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著陸與巡視勘察,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器和月球軌道微衛星的甚低頻科學探測,運載火箭多窗口、窄寬度發射和入軌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首次進行了超地月距離的激光測距技術試驗,首次在月面開展生物科普展示,首次開展國際合作載荷搭載和聯合探測。),已經不易了,只想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繼續加油,我們人民沒啥要求,你們慢慢研究就行,謝謝大家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