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化 全民公益“方法論”(圖)

新變化 全民公益“方法論”(圖)

公益發展快速,與政府的支持和放開密不可分。但是,我國慈善公益事業發展還存在突出問題和障礙,比如慈善公益組織的總體數量還不夠多;慈善公益組織的募款機制有待完善;慈善公益組織專業服務能力有待提高;慈善公益組織的透明度與公信力不夠,民眾對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認同度不夠等,總的來說,當前公益事業發展呈現出幾大特點。

持續鬆綁

官方色彩濃重的公募基金會可以向公眾募捐,眾多的非公募基金會只能依靠富人們的個人財富作為支撐,“關起門來做慈善”。不過,非公募基金會的出生權畢竟已經得到保證,壹基金實現了私募向公募的轉變。

另外,公益組織不必再掛靠業務主管單位,不必再“公司化生存”而陷入受捐善款也要納稅的尷尬處境。2013年,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四類社會組織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這具有變革性意義。

200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出現了“支持慈善事業”的提法,之後,政府層面開始對慈善事業從管控到強力推動的轉變。

困局謀變

從“希望工程”事件到“郭美美事件”,從紅十字會救災倉庫被出租到壹基金受質疑,公益慈善組織的透明化與公信力一再被置於人們視野。在透明化方面,官辦公益組織的動作明顯很慢,而民辦公益的透明度讓人感覺做得較好。由於慈善業在中國起步較晚,公益慈善領域的專業人才奇缺,缺少專業性也影響著民間公益組織的發展。

相關公益法律體系還不健全,2005年的《基金會管理條例》明確了非公募基金會登記註冊的辦法,為個人、民營企業自願興辦基金會敞開了大門,如南都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等開始進入中國慈善事業,我國的慈善事業開始走上回歸民間之路。2007年,新的《企業所得稅法》開始施行,明確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極大地提高了民營企業家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和積極性,我國的民間慈善事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的動力。

2011年,經過多次研究論證的《慈善事業法(草案)》被納入國家立法規劃。這是慈善事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誌性成果,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慈善事業的規範化、法制化發展。但是,該法一直沒有出臺。慈善立法是慈善事業健康發展與運行有序的根本保證,目前法律仍然滯後,這是造成公眾對慈善缺乏信任的重要因素。

生態鏈條

國內慈善機構雖然長勢迅猛,但仍未形成完善的生態鏈條。在公益慈善事業較為發達的社會,會形成慈善款物從捐贈者到資助型機構(基金會),再到一線執行機構(草根組織),最後到受益人群的完整鏈條,不同類型的公益機構發揮各自優勢,構成比較清晰的專業化分工,達到較高的效率,也形成一個錯落有致、可持續發展的公益生態。

但在我國,慈善組織專業分工不明,大量草根組織還很弱小,甚至部分連註冊都仍有困難,包括壹基金在內的大部分基金會要介入一線項目執行,並未走上“資助型”的專業化方向。

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健剛說,從國際上的經驗來看,基金會自我運作的效率普遍較慢,與專業的執行機構合作才是其應有的發展方向,“我們基金會的定位可以更明確一點,國內現在是操作型組織太多,專門的資助型機構太少。”

微公益火爆

“多背一公斤”網站創始人安豬在2009年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他號召網友出遊時多背一公斤物品,一點一滴地完成對偏遠農村小學的援助計劃,結果大見成效。廣州網友梁樹新曾發起“鉛筆換校舍”的活動,第一個網友拿巧克力換鉛筆,第二個網友用電飯鍋換巧克力,然後電飯鍋又換成打印機……最終籌款158000元,換來了廣西佛丁小學的新校舍。媒體人鄧飛發起“免費午餐”,迅速席捲全國,並最終由政府接手該項目,是近年來最成功的一次公益行動。

縱深發展

中國民企的公益方法論也在向前推進,從“直接捐贈”到“授人以漁”,也不再滿足於愛心捐贈,而是更有效地參與到社會建設中。

此外,政府開始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這已經成為一項重要政策。它既推動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又為社會組織開闢了重要的資金來源。緣起於滬、京、津、冀、浙等地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政策在2012年升格為國家政策。繼2012年撥款2億元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後,在2013年,中央財政再次撥款2億元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這意味著政府與慈善組織的社會分工更加明確。

從政府公益到民間公益,從傳統的富人公益轉向全民公益,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轉型呈現出民間化、問責化和專業化三大潮流,這三股潮流又與互聯網思維、市場經濟改革以及公民運動相映生輝。它的背後是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是公民社會的發展壯大,全民公益時代的大背景,正作為政府和市場之外的另一種力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辰熙)

2013年,東方今報“一碗麵溫暖一座城”引起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

微信搜索“駱駝尋人”,快速分享,快速擴散,一鍵生成尋人海報,AI人臉識別技術讓失蹤親人快速回家。

1.所有參與轉發的人都可獲得相應的轉發酬金,也讓每一位參與的志願者倍感溫暖;

2.人臉識別加AI加大數據的尋人技術將更好的幫助每一個人快速尋找走失兒童,老人和弱勢人群,讓科技充滿溫度。

3.愛心助力,即便是千里之外您的每一分愛心也必將讓走失家庭看到陽光的升起。

4.多重防刷機制,保障您的每一分愛心和轉發酬金都能真正致力於尋人啟事的擴散,讓愛不被黑暗吞沒。

5.微信小程序平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平臺,可以第一時間將您的尋人啟事以最快的速度擴散到每一個人的朋友圈,時間才是愛的保障。

6.駱駝尋人志願者群體是一群有愛心,有夢想,有責任,有科學、有信心的五有志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