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撒貝寧讓座,94歲數學教授講詩詞獲5千萬點擊,還被央視聚焦

2018年2月,曾經因一段呼籲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視頻走紅網絡的老教授走進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節目,他精神矍鑠,引經據典,暢談詩意人生。他就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潘鼎坤教授。

拒絕撒貝寧讓座,94歲數學教授講詩詞獲5千萬點擊,還被央視聚焦

因一堂詩詞課,潘老成"網紅教授"

2017年,因為一堂詩詞課,講述了60多年高數課的潘老一夜成名。談起這節課的初衷,潘老說,他發現很多人對七律,對詩詞格律一竅不通,於是想要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做一次小範圍的討論。結果出人意料,200人的教室坐滿了聆聽的"學生",他們有專程改回來聽課的校友,也有在校的後輩學子。

"2017年5月16日,那個日子我記得很清楚,我的題目就叫試講中文對聯詩詞中的對稱美。"潘老記憶猶新,他在課堂上講道:"兩個黃鸝鳴翠柳,兩個對一行,兩對一,個對行,個是量詞,行也是量詞,鸝是鳥,鷺也是鳥,鳴翠柳,鳴是動詞叫,那邊是上青天也是動詞,飛上青天。你看,動詞對動詞,就感覺非常美。"

在這節特殊的課堂上,潘老講得酣暢淋漓,學生們聽得熱血沸騰!所有人都跟著潘老師一起,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文化之旅。為了讓更多人聽到這精彩的一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將潘老的小部分授課內容放到學校官方微博,短短几天,

點擊量達到將近5000萬,人民網、新華網等多家官方媒體也相繼進行了轉載。

拒絕撒貝寧讓座,94歲數學教授講詩詞獲5千萬點擊,還被央視聚焦

走上央視,潘老講述數學與詩的碰撞

不只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課堂上,潘老還將中國詩詞之美傳向更多人。去年春節之際,潘老走上央視綜合頻道2018年重點創新節目《經典詠流傳》,用他的教學生涯告訴所有人,數學與詩歌的碰撞也可以那麼優美。

擇一事,終一生。1951年畢業之後,潘鼎坤便與講臺結緣,一站就是60餘載。直至90高齡,依然在為大學生做"我愛微積分"等專題講座,但教了一輩子數學的他卻不曾忘記心中的詩歌夢。"數學與詩是雙胞胎,一個表達的是自然規律,一個表達內心世界的感受。"潘鼎坤教授用一輩子時間踐證了他大學時代語文老師提出的命題,站在舞臺上的他與觀眾一同感受對聯的平仄之美。

舞臺上主持人撒貝寧得知老教授93歲高齡時曾希望搬一把椅子讓老人坐下,可潘鼎坤教授婉拒了他。"我們當老師的,一定要站著,什麼時候坐著講過課?"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首律詩,內容或婉轉悱惻、或豪邁壯闊,卻以格律為骨,自成一種氣派。

拒絕撒貝寧讓座,94歲數學教授講詩詞獲5千萬點擊,還被央視聚焦

潘老:唐詩萬歲、宋詞萬歲!

有人說,潘老之所以成為網紅,是因為一個93歲的高等數學教授講詩詞格律,但對於潘老而言,他其實已經準備了幾十年。潘老說,格律美是中國古詩詞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眼看著這樣的經典被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他怎能不心急如焚。

"這種美是任何其它拼音文字不可能有的,是咱們中國文化特有的。現在很多人欣賞不到了,光會背,不理解,也不會寫詩,不會寫就不會產生新的詩詞了,那麼舊的詩詞就變成化石了。所以我想,我要喊唐詩萬歲、宋詞萬歲。"潘老說道。

拒絕撒貝寧讓座,94歲數學教授講詩詞獲5千萬點擊,還被央視聚焦

"每一個時代都應該表現出每一個時代的聲音,有每一個時代的好詩出現,

這個中國的瑰寶才能代代相傳下去。我活到九十多歲了,而且我也讀了八十幾年的書,不管是數學也好,詩詞也好,我感覺自己有一些獨到的見解,有一些體會,這些體會希望能與天下人共享之……"

潘鼎坤教授,用他長長的一生去體驗了什麼是詩詞之魂,傳承了詩詞之美。中國古典詩詞帶給大家的是耐人尋味的審美趣味,是慰藉人生的文化滋養,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通過潘鼎坤教授的教導和影響,更能從古典詩詞中感悟詩心,讓生活充滿詩意,在人生的平平仄仄中找準自己的格律,找到文化的自信與動力。

關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招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陝西省教育廳、西部網、三秦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官網、研究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