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人才成長的四大支柱

21世紀人才成長的四大支柱 ——滬華校長孫富新談辦學(五)

21世紀人才成長的四大支柱

中原基礎教育研究院 今天

一所不好的學校會使學生望而卻步,甚至想而生畏、噩夢連連;而一所好的學校可以持續催生學子的美夢,使之時刻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那麼,有什麼理由相信滬華國慶學校將使學子時刻憧憬著未來呢?

21世紀人才成長的四大支柱

理由之六: 滬華國慶學校是學子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生存的所在。

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生存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提出的21世紀人才成長的四大支柱。完美地為學子們造就這四大支柱,是我們全體教職員工的使命。

學會學習:

首先,我校理想的教師集體能與學子們結成和諧的成長共同體。

我校教師由中青年教師構成。如前所說,我校的中年教師大多是中原地區的名優特教師,他們的教育教學理念本身就前衛,他們的教育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原本就科學高效;而經精挑細選的青年教師們,猶如一張沒受任何汙染的白紙,華東師大頂級學科教學專家、教授和中原基礎教育研究院教學專家及本校的河南省特級教師、骨幹教師培訓師在他們身上定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他們與學子們必將成為良師益友。這是我校能讓孩子們學會學習的先決條件。

其次,我校的制度為孩子們學會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把培養學子的預習習慣、自學能力和學習方法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我們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既看教師怎們教,更關注學生怎麼學。我們對教師“教”的要求是引導思考、啟發思路和點撥方法,而不是灌輸、填鴨和包辦代替;我們要讓基於問題的個體學習、探究和小組合作相結合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而不是教師口如懸河似的滿堂灌;我們要的小組討論是實實在在的、步步深入的問題解決,而不是為討論而討論的形式主義。我們看一節課是否高效,首先看學生的學習是否主動,其次看學生所發現及提出的問題的深度,再看學生對知識的質疑及其產生新的教學資源的程度。

第三,我們評價學子的學業水平從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和考試分數三個維度進行,既重視結果也重視過程,以促進學子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節課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教師在前臺,學生必然在後臺;教師是主演,學生只能做看客。相反,教師退後一小步,學生就能前進一大步;教師做導演,學生才能成為演員。

試想,當孩子們養成了自學的習慣,總能在課前進行預習的時候,當孩子們具備了自學的能力,並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時候,他們的學習不是從痛苦變成快樂了嗎?

我們滬華國慶學校就是要在建構面向未來的現代學校教學制度方面,在鄭州做出示範,在培養學子學會學習上做出示範!

學會做事:

我們滬華國慶是寄宿制學校。本著生活育人的原則,我們為學子們選聘的生活老師既要有寄宿制學校工作的經驗,更要懂得各年齡段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有差別地對學子進行生活自理方面的指導。比如,小學一、二年級,孩子的衣物雖然完全由生活老師幫洗,但仍然要有明確的育人目標,就是讓孩子學會觀察,樹立從小事做起、自己能幹的事情自己乾的意識;同時,教會孩子們自己刷牙、洗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引導孩子們試著摺疊衣服、被子等。從三年級起,不但要教會孩子獨立完成以上事務,而且要讓孩子們學會分享做事的快樂。

從在學校會做自己的事開始,逐步培養孩子們樂於做事,直至回家主動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我們堅信,媒體報道過的高材生考上名牌大學卻不會洗衣服,要母親陪讀的現象,絕不會在滬華的任何學子身上發生。

學會相處:

由知識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各種技術的結合應用,以及“地球村”的普遍性等因素所決定,未來社會是合作的社會,任何個人的單打獨鬥都將難成其事。學會相處與合作,將是未來獲得成功的核心素養與品質。我校的寄宿制生活,培養學子學會做事的過程,也是培養學子學會相處、學會共同生活的過程。同時,我校獨特的STEM系列課程,注重小組式學習與實習,發展學生的交流及協作能力,必定能培養起學子們在人際領域方面勝任未來的的能力。

學會生存:

進入滬華學校的學子,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將逐步形成21世紀認知、自我、人際三大領域的技能。自然,他們制勝未來的意志就會變得異常堅強,生存於未來的能力就會變得異常的強大!

我真誠地希望更多的孩子就讀我們滬華國慶學校,讓高端優質的教育惠及更多莘莘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