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返乡养殖“稀罕物”,每公斤400元供不应求,百余户跟着致富


曲散人尽情犹在,悲欢离合话世事,欢迎各位“小主”来到裕丰人间说。一个硕士本该有着大好的前途,但他却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执念”,毅然决然的放弃这一切机会,回到农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图中看到的这一位小伙潘建龙就是一名硕士,为了心中的理想,以及带动村里人一同致富,他回到了农村从事“稀罕物”的养殖,每公斤400元供不应求,而一只大约在3到4斤左右,好的还会达到七八斤,带动百余户致富。

潘建龙是广西蒙山县长坪瑶族乡六坪村瑶族青年。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他要走出这个小山村,而潘建龙也是没有辜负父母的期盼,顺利的考进了广西大学,学习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个小山村出了一个大学生,对于那个时候的他们全村来说,可是了不起的荣誉。然而硕士毕业之后的潘建龙却做出了让父母以及全村人震惊的决定带着同样是硕士生的女友“回乡养殖稀罕物”。

其实说起“大鲵”这种东西,当地人可是不陌生。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没有污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的小溪不时跃动着野生娃娃鱼迷人的身影。因为娃娃鱼叫起来有点像狗叫的声音,所以当地的村民还叫其为“狗鱼”。虽然很多人有着想养的冲动,可是奈何父辈们一直不能突破批量繁殖的难题,养殖的数量基本不超过20条,由此就搁置下来了。


而到了大学之后的潘建龙也是对此有了很深的研究,原来娃娃鱼学名大鲵,是三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 野生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而人工饲养的娃娃鱼,具有极高食用价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优质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被誉为“水中活人参”,是很多人为之向往的“美食”。

他发现娃娃鱼对于水质、光线、温度的要求都非常的苛刻。而父辈们在家里挖地下室养娃娃鱼的传统方法,很明显得不到要求,所以才导致其繁育量很低。回村后,潘建龙将这一切进行了总结,还寻访了大量的当地养殖野生娃娃鱼的村民,决定采用防生态的方法养殖娃娃鱼,说白了就是建设一个和娃娃鱼野外生存一样的环境。

在家人以及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潘建龙和妻子贷款几十万元开始“娃娃鱼”的养殖。开始的时候潘建龙采用用盆子进行养殖,一年后利用山冲的自然条件建池放养,但在养殖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养殖第一批的时候,死了60多条,这让潘建龙好生心疼。之后,潘建龙更是在养殖经验上面听取村里人的意见,然后结合野外观察的娃娃鱼生活状态。建起了如今的生态养殖场。


一条溪水从外面直通进养殖场,将其分为两部分,两旁是一个个方形的水泥格子,格子周边种植着数十种植物。在水泥格子的下面还有着一番天地,那就是一个个深洞,而在这个深洞中又有着几十条娃娃鱼,潘建龙说这种方法让娃娃鱼有了栖息洞,也有了安全感,因此产卵量大增。因为是生态养殖,所以潘建龙的娃娃鱼非常受到市场的欢迎,每公斤400多元,主要销往南宁、珠海、香港等地,而且还要提前预定,因为本身数量不多。

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潘建龙也是没有忘记乡亲们。不但亲自带领乡亲们致富,还手把手的教授自己学到的知识。如今合作社正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乡亲们养殖娃娃鱼,带动了当地百余户的财富增长。其实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能够为大众创造集体财富才会被铭记。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