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西藏高原的形成


揭秘西藏高原的形成


最初,藏區上、中、下三部所有地方是一片被水淹沒的大海,後來“貢格曲拉”(遠古西藏區域的河渠名稱)裂開,水沉入其中,顯露出藏區的形狀,根據現在科學研究的成果,“古近紀初中期,青藏高原是一片波浪起伏的大海。新近紀開始後,逐漸出現了陸地,高原高出海平面2000公尺左右,地勢東面偏低,西面偏高,西北部是一片生長著針葉樹和扁平樹的茂密森林,東南部不僅被蘆葦和綠草覆蓋,而且點綴著眾多的湖泊、池塘,彷彿天空群星一樣美麗。”


揭秘西藏高原的形成


隆起於海面的陸地,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動物。科學家分析的結論是,“當時,喜馬拉雅山脈尚未隆起,無法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青藏高原的氣候暖溼適宜,全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年降水量在2000-5000毫米之間。適合於溫帶地區生長的多種植物遍及高原各處,其中有4000餘種珍貴生物種類。在如此溫暖的地方,不僅有三趾野馬,而且有狗、大象、兔子鹿群等多種動物。


揭秘西藏高原的形成


以後喜馬拉雅山逐漸隆起,愈來愈高,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青藏高原的氣候以及周圍的環境隨之發生了變化,成為一個寒冷的地方。”由於這一地區氣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導致那些動物的自然生存條件減少。天氣和自然條件的全面變化,使生活在這片高原地區最早的遠古猿猴具備了成為人類的條件。對此,藏文史書中的零星記載和從地下發掘的各種古生物化石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得出的結論都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