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戶”漁民村,就在深圳羅湖(下)

接著給大家講講“萬元戶”漁民村。

漁民村的大發展,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也迎來了鄧小平、楊尚昆、王震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小平同志是在1984年來的。

1981年漁民村請來專業的建築設計師以及建築團隊,花費10多萬元建設了30多戶兩層樓高的小洋房,還配有花園和噴泉,有幾戶還買了空調,基本上“電冰箱、電視機、電飯煲”豪華三大件都能買上,每戶年均收入能達到6000多元,生活水平在全國是最好的。

小平同志現場看到小洋房,感慨地說:“這標準,要放在北京那是部長級才能住的上!”漁民村最擔心的還是國家政策的變化,改革開放前,很多人冠以“走資派”、“地主”的帽子,工作找不到,媳婦娶不著,基本沒有前途可言,小平同志說,國家政策是一定會變的,但是隻會變得越來越好。

後來,漁民村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漁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更加規範和科學,加上小平同志的視察,名稱越來越響亮,對整個村的招商引資帶來很大的便利,陸續引進了傢俱廠、錶帶廠等等,收入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發展到1992年,由於外來人口不斷增多,很多村民在原來的小洋樓基礎上加蓋了五六層,並建起了一棟棟握手樓、親吻樓,形成了典型的城中村“髒亂差”的樣式,與剛開始的環境優美、河水清澈形成了很大反差,在2001年,漁民村被列為城中村重點改造項目。

改造完畢後,漁民村生活指數又上升了一個等級,村民們的年均收入至少在6000元以上,年底還有分紅,能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和深圳的大發展,計劃經濟體制時代大家都被束縛著,按著國家的計劃進行生產,現在村民們除了打漁,還能再去跑運輸等,收入自然就上來了。

漁民村的發展,就是深圳大發展的一個剪影,今年雄安新區總規劃的出臺,能否想當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初,以飽滿的熱情,再創新區的發展輝煌呢?

“萬元戶”漁民村,就在深圳羅湖(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