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過年,是孩子們數著日曆盼來的

風雪吹拂之中,紅燈禮花之年讓人真的無法忘記。那時的年,是孩子們數著日曆盼來的。

過年,有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還有新衣服穿,壓歲錢也很誘人啊。

冰雪中的大興安嶺,遠山近嶺銀裝矇頭沉睡中。新年來了,萬物好像從安靜中迅速甦醒過來,大街小巷人們開始忙碌起來,要把紅色填滿世界。

八十年代過年,是孩子們數著日曆盼來的

父親早安排家裡人,把燈籠從庫房中取出來。直徑80公分的大燈籠龍骨放在地上,然後把大紅紙一張張糊在燈籠上,這活得心細的人來幹,不然糊出來皺巴巴的,不好看。燈籠龍骨是八號線鐵絲圍成的,我查了一下原來是大哥早先做的,規整漂亮,很見功力。

紅紙糊好以後,還要取黃色的紙剪成十個雲紋圖案對稱貼在燈籠上下,再取幾張剪好的黃色長紙穗粘在燈籠下面。

我糊過燈籠,也剪過雲紋和燈籠穗。現在想那時的孩子家務活參與的多一些,肉雖然沒有現在孩子吃得多,生活也不盡如人意,可大家都動手過年,生活能力也一年一年培養起來。

八十年代過年,是孩子們數著日曆盼來的

燈籠杆有十米多高,全家人齊心合力把燈籠杆立起來綁在院中,下面再堆雪澆水直到結冰,搖了搖燈籠杆紋絲不動。抬頭一看杆頂扎著的樹頭很威風,上面粘著五顏六色的三角小旗在迎風招展,很爽……

二十三豎燈籠杆,紅燈沿著扁繩帶向高空升起直到杆頂,特別好看。你再看周圍的鄰居,比賽著立杆掛燈籠,沒到半天,視野所及已是燈籠的天下。

母親上街回來,選好買回來的豬肉讓人看了眼饞。可還不能著急吃,大家用鍬一點點把肉用雪埋好。豬頭、豬肘、豬排、豬裡脊、豬肝、牛羊肉等等,從三十到十五是不會少肉吃了……

與現在吃瘦肉的想法不同,那時選豬肉膘要三指以上厚的,不然會被否決,是沒吃好喝好養大的豬,豬肉不好吃。

八十年代過年,是孩子們數著日曆盼來的

三十早上,母親把肉皮剃下來,反覆清洗煮好刮掉油。最後只留下純粹的肉皮,切成小條,然後用火煮到肉皮呈黃色透明狀,水反覆沸騰後只餘下漿湯,取出入盆,放在下屋中。冰寒的氣溫很快就見效果,清清爽爽的豬皮凍就做成了。

其實,母親不厭其煩,做成兩種凍,一種是純清湯凝固的凍,另一種是肉皮凍。輕輕搖搖盆,豬皮凍顫微微的,看到的人沒有不咽口水的。也可能是聞到禍裡的肉湯香氣刺激的,胃咕咕的叫來,母親一笑從鍋中肘子肉上撕下一塊肉遞過來,關切地問一聲:你嘗一下,看看鹹淡……

八十年代過年,是孩子們數著日曆盼來的

父親把紅紙取出來,摺疊裁好。墨汁隨著毛筆在紙上飛舞,“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家裡兄弟多,一人提上聯,一人提下聯興奮地去張貼了。背後是父親大聲叮囑,要趕在中午前貼好了,別貼錯了!大福字也早有人提起奔向門外,用打好的麵漿粘到大門上,一左一右兩扇門上都倒著貼著福字,福運到了……

你再看家家戶戶,文化水平高低看出來了,有的春聯寫的字讓書法家都讚歎。不會寫的就貼上街上買的,也紅通通,喜氣洋洋的 ……

八十年代過年,是孩子們數著日曆盼來的

對聯的橫批很有講究,用剪紙圖案的“掛籤”貼在下面。早在小年以前“掛籤”就刻好了,我親手刻過,一邊刻一邊數著過年的日子,特有盼頭。“掛籤”是三種以上彩紙剪刻出來取其吉祥如意,在大門上陪著紅對聯飄飄灑酒的,很好看…… 

三十晚上,雪還在下,踩在上面咯吱咯吱響著,院中親手倒好的冰燈點亮。穿著新衣服心裡自豪感油然而升,手裡拿著小鞭炮,淡定地用香點燃,瀟灑地扔到空中。

八十年代過年,是孩子們數著日曆盼來的

啪!啪啪!啪啪啪!炸得人興奮,與天上溫暖的紅燈輝映,人氣高升。

半夜時,把五千響大鞭炮排在院中,追問屋裡一句,餃子要出鍋了嗎?

馬上!

從容地點燃地上的鞭炮,啪!啪!啪……

早擺好位置的雙響炮被一一點燃,咣……咣……遠近之地全都在點鞭放炮,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驚天動地,燦爛的禮花爭先恐後的上天。

整個世界紅通通,暖洋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