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俊波因何被“雙開”:謀取個人政治利益,政績觀扭曲

項俊波因何被“雙開”:謀取個人政治利益,政績觀扭曲

《財經》記者 彌月櫻/文 袁滿/編輯

距離原中國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項俊波接受組織審查五個月之後,9月23日,中紀委官網發佈公告,宣佈對項俊波作出嚴重違紀開除黨籍和公職並立案審查的處理。

中紀委發佈於9月23日8點40分的公告顯示,日前,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紀委對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保監會原黨委書記、主席項俊波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公告稱,經查,項俊波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工作紀律,為謀取個人政治利益,濫用審批權和監管權,對抗組織審查,搞迷信活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接受宴請;違反組織紀律,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在員工錄用、幹部職務晉升等方面為他人提供幫助並收受財物;違反廉潔紀律和生活紀律,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鉅額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中紀委今日的公告指出,項俊波身為中央委員,理想信念喪失,毫無宗旨意識,政績觀扭曲,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並涉嫌違法犯罪,性質十分惡劣,情節特別嚴重,應予嚴肅處理。

項俊波因何被“雙開”:謀取個人政治利益,政績觀扭曲

五個月前的4月9日下午2點30分,中紀委官網發佈的一則公告,宣告項俊波因涉嫌嚴重違紀,正在接受組織審查。而在此之前的4月6日的保監會與中國地震局簽署戰略合作儀式,是項俊波最後一次以保監會主席身份公開露面。

就在中紀委發佈項俊波被審查消息後不到三個小時,中國政府網於4月9日下午5點20分發布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1日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長篇講話,其中提到,“保險公司套取費用等違法違規行為”、“個別監管人員和公司高管監守自盜、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等非法行為”,以及“加大問責力度,強化機構問責、監管問責和對監管者問責”等重要表述,被外界解讀為這可能是項俊波“落馬”的重要原因。

早在去年2月,中央第十四巡視組對保監會黨委進行了專項巡視的反饋中指出,保監會黨委存在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等四大問題,其中“保險監管權力行使不規範”,幹部監督管理不規範,有的幹部未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等。

對於中紀委公告中指出的項俊波“為謀取個人政治利益,濫用審批權和監管權”、“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鉅額財物”以及“政績觀扭曲”等問題,諸業內人士認為,這正是項俊波五年任內保險業出現諸多亂象的根源所在。

項氏政績觀:重形象、重業績數字

2011年10月29日,時年54歲的項俊波從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轉任保監會主席。

這一年正值“十二五”開局之年,同時還是中國加入WTO的第十年,而保險業卻告別高速發展期,陷入瓶頸期,總資產增速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出現首次下滑,產險和人身險保費收入增速均出現下滑,行業平均投資收益率低於兩年期銀行基準存款利率。

項俊波上任之初,除了展開以整治保險銷售誤導和理賠難為主題的行業整頓,還力推保險文化建設,其中一個重要動作是要求保監會和保險行業協會聯合籌資億元在央視投放“保險讓生活更美好”的廣告。據瞭解,該鉅額廣告費被強制性分攤給各家保險公司,此舉引來諸多保險公司不滿和無奈,私下抱怨不斷。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項俊波當時親自指定經辦的廣告公司,並召集保險公司開會親自審閱廣告片的細節和投放事宜。會上一些保險公司負責人對於廣告費以及相關的招投標程序提出異議,被項俊波斥之為不重視保險業形象。

除了斥巨資打造行業“形象改造工程”,項俊波亦大力推行行業改革。2012年6月,項俊波召集保險公司召開“保險投資改革創新閉門討論會”,推出13項保險投資新政。2013年7月,提出“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市場化定價機制、保險資金運用和准入退出機制三大市場化改革。2014年2月,出臺《關於規範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開閘銷售高現金價值產品。隨後,萬能險和分紅險費率改革相繼啟動。

藉由高現價產品和13項投資新政等政策推動下,富德生命人壽、安邦等一批所謂平臺系保險公司開始崛起。安邦保險、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恆大人壽、華夏人壽平臺系保險公司迅速衝進“千億保費俱樂部”,並頻頻舉牌,在投資領域攻城掠地。

對於諸改革帶來的行業變化尤其是增速等指標,項俊波頗為重視,除了在各種場合突出宣導,還曾多次安排媒體進行系列宣傳。比如,2014年,全國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增速達17.5%,達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的一年。利潤總額在2013年暴增的基礎上又激增106.48%,創出新高。2015年,保險資金運用實現收益7803.6億元,同比增長45.6%,平均投資收益率高達7.56%,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水平。

然而,華麗增速的另一面是滿期給付及退保金額逾萬億元。曾有多位保險公司負責人不無擔憂地指出,以躉繳型產品作為擴張規模利器的保險公司,一旦業務後續無力,將導致現金流風險。

頗有意思的是,一些敢於說真話的保險公司人士,常因此受到來自項俊波授意的批評和冷遇。

事實上,來自保險業諸人士的這種擔憂正變為現實。諸保險公司發佈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一季度,多家風格激進的中小公司現金流出現缺口,比如安邦人壽現金流為-57.04億元,前海人壽和恆大人壽淨現金流亦則分別為-124.41億元和-21.20億元。到二季度末時,前海人壽的淨現金流缺口進一步增至256億元,成為二季度現金流缺口最大的公司。而華夏人壽二季度的淨現金流缺口亦高達90億元左右。

據瞭解,二季度仍有五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其中有C類公司有誠泰財險和弘康人壽兩家公司,D類公司有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人壽和浙商財三家。

相關統計顯示,二季度共有30家保險公司淨現金流為負值,而成因在於此前銷售的高現價產品將在今年迎來退保高峰,而在諸項政策收緊下,保費新增乏力。

保監會發布的信息亦顯示,今年以來,一段時間以來,個別保險公司盲目擴張,一些重點領域、重點公司的風險正逐步顯現,包括流動性不足、公司治理失效、偏離主業、內控不嚴等風險。其中,首要的就是防範流動性風險。

8月22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個行業的影響力,不能簡單看其資產規模,關鍵要看它起什麼樣的作用,是否幹好自己該乾的事。

有保險公司人士和監管人士指出,對於項俊波時代留下的諸多後遺症,保險公司和保監會都需要花大力氣糾偏。

行業大鬆綁和濫用審批權、監管權

與鉅額行業廣告相比,項俊波任內最受爭議的是籍行業大鬆綁而衍生出的行業諸多亂象。

2013年7月,在“保險業深化改革研討班”上,項俊波明確提出市場化定價機制、保險資金運用和准入退出機制三大市場化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開前端、管住後端”。在他看來,保險業存在的種種弊端,根源在於市場化不足。因此,要“把權力交給市場,能放開的都放開。”

隨著項俊波“賦權”於市場,新一輪擴容潮隨之而來,上百家資本排隊申請,其中,房地產業成為其中的主力軍,尤其廣深兩地的房地產商幾乎悉數進場。

據統計,自2014年新“國十條”發佈以來,保監會共批籌財、壽和資管公司分別為24家、17家和16家。其中,2016年共有18家保險公司和2家保險資管公司批籌。

保監會官網顯示,保險牌照批籌的密集程度,有時達到每月數單,甚至出現一日三單的情況,比如,去年7月29日,和泰人壽、愛心人壽和復星聯合健康險同日批准籌建。

而另一個批籌高峰期出現在今年一月,當月共批准海保人壽、國寶人壽、融盛財險和國富人壽4家公司籌建,同時還批准復星聯合健康險開業。而彼時關於項俊波將“出事”的消息已流傳於坊間,2月則有外媒報道稱項俊波正在接受調查的消息。

隨著擴容潮而來的各路資本中,一些金融大鱷隱身保險業,假“金融支持實業,實業支撐金融”之名,行險企作為融資平臺的大夢。

除了通過發起成立新保險公司進入保險業,亦有一批資本則通過股權轉讓而進入。有業內人士指出,項俊波主政期間,保險公司股權轉讓頻繁,其中一個現象是不少接盤者是成立時間不長的投資公司或諮詢公司,其背景不明,相關信息很少見諸公開渠道。

隨著各種資本紛至沓來,原本只是個別現象的“保費變資本”手法,亦被一些保險公司及其股東大力玩轉。此前安邦系、前海人壽等一批平臺系保險公司鉅額增資,屢被業內外質疑其資本從何而來。一些監管層人士亦多次提示保險業資本不實的問題和風險。

曾有媒體報道,有一些熟悉項俊波的人士表示,他熱衷於培植“自己的勢力”。一些保險公司人士則表示,項俊波任內,熱衷於和幾家民企大佬背景的保險公司走得很近,而與國企公司表現疏遠。其任內五年,除了最初上任時赴幾家國企保險公司調研,後來再未上門。

據一位保險機構某負責人回憶,在某次小範圍業內會議上,在項俊波所坐的主桌上,只有兩個非常活躍的民企保險公司大佬左右相伴,其他保險公司高層則被安排在其他桌上。在另一個更小範圍的行業會議上,原本並不屬於該會議參會對象範圍的某險企大佬亦施施然而來,頗令參會的同行們不快,紛紛私下吐槽“他怎麼來了”。

對於一些中小保險公司來說,其公司發展謀求於獲得一些監管“特權”。據多位保險業人士透露,一些民企出身的保險公司股東方或實控人,很能放下身段來監管部門軟磨硬泡。坊間流傳,某位民企大佬常常來保監會點卯,如果他去的部門官員對其不予理睬,就會一直守在門口不走,直至對方磨不開面子讓他進來。一些作風豪放的老闆則叫囂“用錢就能搞定想搞定的人”。而有一些民企老闆只拜訪重要業務部門的官員,對於非核心部門的官員則不予理會。而另一些保險公司老闆則廣佈人脈,甚至連保監會文檔處室的工作人員也會想辦法結識並熟悉。

除了大開審批之閘,項俊波任內出臺的多項政策,亦為業內認為是為某些公司賦予“特權”開道。比如,2013年4月發佈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第四條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保險公司單個股東(包括關聯方),出資或者持股比例可以超過20%,但不得超過51%。此舉被保監會認為股東結構中存在一個管理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在日常經營中可以產生“激勵效應”。

諸業內人士指出,一些保險公司所出現的“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以及大股東操縱等現象,恰恰是導致保險公司治理失效、股權結構複雜不透明、保險業亂象頻生的一大成因。對於“飢渴”的社會資本,現行監管制度對其股東的約束和懲罰太少。

2012年,保監會曾給予富德生命人壽一項“創新試點政策”,允許其把上市權益類資產與未上市權益類資產合併計算,總投資比例不超過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即可。據媒體報道,該政策被富德生命人壽實控人張峻如獲至寶。

2012年保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財產保險公司投資型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收緊該類業務。但安邦保險和天安財險卻未受影響,獲批銷售該類產品,且在2016年1月仍獲延續銷售一年。藉由投資型財險產品,這兩家公司斬獲了巨量保費。直至今年初,該類業務才最終被保監會全面叫停。

2015年7月8日保監會發布《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將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末總資產的5%調提升至10%,投資權益類資產到30%的比例上限的,則可以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後藍籌類資產餘額不超過40%。正是這項原本為股災救市所採取的措施,被寶能系充分運用於舉牌萬科A。

在該政策發佈僅兩天(7月10日),前海人壽便通過二級市場持有萬科A的股份便達到5.00%的舉牌紅線,三天後持股進一步達到10%,寶能系由此成為萬科第二大股東,拉開寶萬之爭大幕。

項俊波重視民企系保險公司的發展,並將其作為增加市場活力的表現,可從《2015年中國保險市場年報》略見一斑。該報告提有的作為創新列舉的案例中,富德生命人壽等一批中小公司佔了相當比例。其中,浙商保險推出的私募債保證保險業務作為創新產品位列其中,而該產品成為後來的僑興債事件的導火索,浙商財險亦為此揹負了鉅額虧損,並因償付能力不達標於日前收到保監會下發的監管函。

在今年3月18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新型政商關係與反腐敗”的分論壇上,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楊曉渡表示,中國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有其自身努力的內在因素,同時得益於政府的支持和良好的環境。但中國企業決不允許將此作為腐蝕官員、腐蝕社會的工具和手段,被用來圍獵官員、謀取企業私利、汙染政企關係。企業當然有自己的利益可以考慮,但這種利益必須被約束在合法的範圍內,企業的財富絕不允許用於突破法的約束。

楊曉渡進而指出,有些企業家特別願意同政府官員打交道,有兩種情況是不正常的。一種是資本希望求得一種照顧,但這有違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另一種是資本希望在掌握經濟權力之後,謀取政治上的權力,這是十分危險的。

項俊波“落馬”之後,保監會發布的公告中亦指出,保監會的一些制度違背了金融規律,給不良資本控制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機;有些制度存在漏洞,對業務結構失衡、個別產品粗放發展、少數公司無序舉牌衝擊實體經濟等風險問題管控不嚴;有些制度執行不力,對一些違法違規行為還存在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現象。

4月27日,保監會在召開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集中通報和專項整治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會議中指出,保監會要始終堅持乾淨純粹,不被金融大鱷和被監管對象“圍獵”,不被違法違規者拖下水,不做內外勾結之事。高度警惕廉政問題背後的權力尋租和人情執法現象,認真排查梳理權力運行的廉政風險,堅決杜絕權力和利益的交換,堅決維護監管的權威性、威懾力和公信力。

2016年12月《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再次修訂,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低至1/3。今年1月,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一項將保險機構投資單一股票的比例調回5%,將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調回30%。而非壽險投資型產品亦被叫停。項俊波任內發佈的數條重要鬆綁政策,已逐漸叫停。

項俊波本人亦為其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中紀委公告稱,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並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決定給予項俊波開除黨籍處分,由監察部報請國務院批准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終止其黨的十八大代表資格;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給予其開除黨籍的處分,待召開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時予以追認。

後項俊波時期:重拳治亂象

從4月9日下午中紀委發佈關於項俊波接受審查的公告,到5月5日國務院免去其保監會主席職務以來,保監會主席的職位空置至今。

項俊波“落馬”後,保監會開啟了“強監管、補短板、治亂象、防風險”為主旨的重拳治亂象之幕,相繼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監管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強化保險監管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整治市場亂象的通知》、《關於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彌補監管短板構建嚴密有效保險監管體系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即“‘1+4’系列文件”),對監管部門和行業進行全面風險梳理和排查。

在保監會發布的諸文件中,強調“對監管行為再監督”成為不同於以往監管政策之處。多位保監會高層數次在公開發言中強調全面強化保險監管,要釐清監管和發展關係,徹底摒棄本位主義和“父愛主義”。堅持監管從嚴,確保監管“長上牙齒”,重拳整治保險資金運用領域亂象,對於違規行為嚴罰重處。

8月22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要重塑保險業形象,首先就要重塑監管。重塑監管,要從重塑監管理念和定位、重塑從嚴監管氛圍、重塑監管能力、重塑監管紀律、重塑監管文化等五方面入手,並克服把保險監管機構當成“保險總公司”的傾向。

此外,保監會還組織了數場行業大檢查,主要聚焦於虛假出資、大股東或實控人關聯交易、違規和激進投資、產品不當創新、銷售誤導、理賠難、違規套取費用和數據造假等亂象。

9月18日,中國保監會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 保監會稽查局副局長楊玉山介紹,5月-6月,保監會組織保險公司從資產、準備金、資本、風險綜合評級和信息披露五個方面,開展了償付能力數據真實性自查工作。經初步統計,公司自查發現問題1131個,涉及金額982億元。監管部門專項檢查發現問題2300餘個,涉及金額近10億元,市場亂象問題和風險得到了較充分的揭示。

在保險資金運用領域的風險排查,重點是排查重大的股票和股權投資、另類投資、金融產品投資、不動產投資和境外投資等方面的市場亂象。

保監會財會部(償付能力監管部)副主任郭菁則在發佈會上透露,上半年保監會採取措施嚴控保險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嚴禁保險資金直接和間接投資於商業住宅,對保險機構的內保外貸業務進行了規範,取消了通道業務等,保險資金激進投資得到有效遏制,“保險業的非理性舉牌等亂象得到遏制”。

保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上半年保監會系統共對306家保險機構和447人實施行政處罰,其中罰款6369萬元,處罰機構家數、人數及罰款金額分別同比增長31%、18%和21%。4人被禁止進入保險業,13家保險機構被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

除了治亂象、補漏洞,保險業諸多亂象亦需深化改革加以解決。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2017年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當前保險業存在的不少突出問題是由於改革沒有到位所致。比如:資本不實的問題,導致償付能力失真,與市場準入退出和資本穿透監管還不到位有關;違法違規資金運用的問題,與“管住後端”的改革沒有跟上有關;保險產品的問題,與發展理念的改革沒有跟上有關,才會導致有一些奇葩產品。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只有靠進一步深化改革。

隨著項俊波的問題被官方定性並立案審查,諸保險業人士預測,下一步保險業可能將迎來一場與其案件相關的行業大整頓風暴。

項俊波簡歷:

1957年1月生,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1999年至2002年任國家審計署人事教育司司長,2002年2月任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2004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主任),2007年6月任中國農業銀行行長,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任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2011年10月—2017年4月9日起任中國保監會主席、黨委書記。4月9日,因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審查。5月5日,國務院免去其保監會主席職務。9月23日,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終止其黨的十八大代表資格,並被立案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