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深度好文 你為什麼感覺不到幸福?

記得去年年底,經過一年的備考,終於考完了試,在之前許多個夜晚,都想過考完的瞬間,我應該感到無比的幸福,幸福感應該爆棚,畢竟付出了很多心血。然而考好的瞬間,我非常平靜,也沒有幸福的感覺,即使有也就那麼短暫的一瞬,至今我還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當我看完了這本《幸福的方法》後,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書中最核心的觀點是:幸福和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感知力

幸福的方法-深度好文 你為什麼感覺不到幸福?


國外對很多殘疾病人進行統計,當他們不幸致殘以後,需要花費平均1年才能恢復到原先幸福的狀態。與此同時,對於中大獎人群的統計,只要一個月就會回到之前的狀態。可見幸福和狀態無關。

我們心目中的幸福狀態是如何呢?讓你有許多錢,長的好看點,還需要有點地位,對了,還要健康,有自己的事業,哦對,還要有愛你的人。大家想想,我在說誰---張國榮,但是他卻從樓上跳了下來。為什麼?因為他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即使他擁有那麼多我們認為幸福的要素。

我是80後,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很開心,一桌好吃的,春晚前去放鞭炮,看著電視吃著晚飯收著大紅包,感覺那是一輩子最幸福的時候。看看現在過年呢,吃著更豐盛的晚飯,已經懶的去放鞭炮了,春晚比之前好看多了,紅包更是1秒到賬,但是你問問自己,大年夜你幸福嗎?大多數人都是走走形式,如果沒有微信搶紅包,都不知道那天晚上應該做啥。這是為什麼呢?

幸福的方法-深度好文 你為什麼感覺不到幸福?


因為我們看的太多,吃的太好,生活太便利,我們漸漸喪失了幸福的感知力

那麼既然是能力,就應該像肌肉,可以鍛鍊吧。如何才能提升我們幸福的能力呢。

現在幸福/不幸福VS未來幸福/不幸福有四種組合

1、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福

及時行樂型:

典型的就是沉迷網絡遊戲,雖然知道這樣不好,但是為了當下幸福,即使知道未來會不幸福,浪費時間也不管了(吸毒可能更加典型,只是太極端了)。還有些人賺著很少的錢,你和他說要學習,為了將來賺大錢,他卻和你說,沒事,現在開心最重要,以後再說。

這種類型的人註定不會幸福。

2、現在不幸福->未來不幸福

習得性無助型:

這種無助感是生活教會你的,可能之前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其實你可以通過學習等方式擺脫,但你卻主動放棄。很多女生閨蜜聊天到最後總會聊到男生,只有一個結論: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為什麼,可能之前遇到過,所以理所當然認為未來也不會改變。

這種類型的人註定不會幸福。而要幸福的方法就是放棄這種固定思維,改變自己。

3、現在不幸福->未來幸福

忍辱負重型:

絕大多數人是這個類型。典型的就是等我考上哈佛大學就好了。等我創業成功就幸福了。等我熬過這個坎就沒問題了。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幸福,讀後感.永遠體會不到快樂。因為其幸福感全部來自外在,在達到目標之前完全是忍受痛苦。而當達到目標的瞬間,支撐你的理由消失了,你不但感覺不到幸福,反而有點茫然不知所措(就像文章開頭的我)。如果幸福感都來自外部,在過程中沒有樂趣,那麼也是註定不會幸福的。

幸福的方法-深度好文 你為什麼感覺不到幸福?

4、現在幸福->未來幸福

失去讓人珍惜,你現在擁有的足以讓你幸福。有些人抱怨擁有的太少,你想想,你能走路,能吃飯,能呼吸是不是比很多人強了,能看到自己所擁有且不等到失去才去珍惜的人,才擁有真正的幸福感知力。不在乎事情大小,即使坐著讀一兩本書,只要你能去感知,活著當下(佛教叫做正念)你就足以能體會到幸福的感覺。

當然,人可以有慾望,也需要有慾望,但關鍵是不要被慾望所折磨。

比如一個朋友買了寶馬,卻說一點都不幸福。問他買了寶馬怎麼不幸福,他說我的目標是瑪莎拉蒂。看到沒有,你可以有更高的慾望併為之努力,但關鍵是當你擁有寶馬的時候,你應該為你擁有的而感到幸福。

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最後用兩種心態來做個總結

逆水型心態

等我考好了就會開心,等我創業成功我就幸福了。目標實現前好比在水裡憋氣,充滿了不開心。

郊遊型心態

小時候去春遊,老師剛剛說了一句要去西郊公園,你就開心死了,這不還沒去嗎,對,那是你擁有郊遊心態。然後呢,你開心的準備零食,準備玩具,想象當天的情形。到了那天和小朋友一起爬山,雖然很累,但是你整個郊遊的過程都很開心。這就是我們推崇的感知幸福的心態。

我們應該擁有哪一種心態,不用我說了吧,記住,幸福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狀態,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取決你自己。人生苦短,好好鍛鍊自己,享受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