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曉 他們傳承著工匠精神

7月17日,重慶市新聞傳媒中心,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頒獎儀式現場。

“去年,我站在這裡,領取了‘巴渝工匠’榮譽證書。今年,我站在同一位置,給你頒發證書,希望你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精益求精,讓工匠精神薪火相傳。”

“感謝你遞過來的接力棒。我不僅會繼續發揚工匠精神做出更好作品,還將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讓越來越多的人崇尚工匠精神。”

這一幕,發生在7月17日舉行的第二屆十大“巴渝工匠”榮譽稱號授予儀式上。授予證書的是,首屆十大“巴渝工匠”稱號獲得者、長安汽車高級技師張永忠;獲得證書的,是新晉十大“巴渝工匠”、木石緣堂根雕廠創始人彭勇。

採用這種頒證形式,主辦方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工匠精神代代傳承。

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電梯是否有問題,通常需要對機身的各個部位逐一檢查,費時費力。但對於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工程師張東平而言,似乎沒這麼“麻煩”。

他只需要“聽一聽”和“摸一摸”,就能找到問題所在——通過聽,張東平能判斷出電梯蝸輪蝸桿是否缺油,是否缺齒,甚至制動器為啥“剎不住”等;通過摸,他能將電梯搖晃的幅度劃分成若干個檔次,以此判斷哪些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哪些會導致乘客不適,再據此提出整改建議。在今年的十大“巴渝工匠”活動中,他獲得“巴渝工匠”稱號。

和張東平一樣,今年“巴渝工匠”稱號獲得者,無不是憑藉精湛的“手上功夫”,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被同行譽為“機電神醫”的長安汽車渝北工廠維修電工劉源,經過多年努力,掌握了電子電路、自動化、機械、液壓氣路控制等多個領域的維修知識和技術,對機電設備原理和各類故障有著敏銳的洞察能力和高效的解決能力,在多個技術領域打破國外壟斷,為公司節約維修費用70餘萬元,減少停機、停線損失200餘萬元。

重慶四聯測控技術有限公司PDS變送器裝調組長粟道梅,憑藉執著態度和創新進取的務實作風,自主研製出PDS變送器,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重慶廚界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廚劉波平,堅持用心烹飪,精心打磨美食,實現186個菜品的創新,為社會培養餐飲人才3000餘名,其中大師級廚師20餘名……

全市上下營造濃厚工匠文化

本次活動採取“網絡投票+專家點評”的方式評選出最終入圍者。在網絡投票環節,近50萬人通過渝工孃家人微信公眾號、渝工孃家人APP和重慶日報、重慶智造微信公眾號對他們心中的“巴渝工匠”進行投票,參與人數是去年的近5倍。

不少熱心讀者致電本報,對“巴渝工匠”活動表示支持。讀者徐小君認為,重慶日報的報道提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話題——提升“重慶製造”競爭力,在產能整體過剩的大背景下,需要把品質做得更精更細。這有賴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倡導和培育。而營造工匠文化,主流媒體尤其是黨報義不容辭。

市質監局局長張宗清認為,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重慶需要進一步提升經濟質量、增進經濟效益,這都需要鍥而不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事實上,通過榜樣和標杆的樹立,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工匠精神,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工匠文化,正是“巴渝工匠”評選活動的初衷。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去年全國兩會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中央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提出,“營造崇尚專業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新時期工匠精神”。

就我市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可進一步擴大開放,在更大的範圍參與分工,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

在重慶社科院研究員李勇看來,如果沒有好的產品,外部市場再開放也是枉然。而要做出好的產品,必須讓工匠精神內化為一種全社會的自覺和行為。

在這種背景下,去年,本報聯合相關部門共同舉辦“巴渝工匠”評選活動。今年的活動,規格更高,規模也更大。例如,活動的主辦方增加了市人力社保局,市委宣傳部、市委人才辦也提供了全程指導,重慶電視臺和重慶晨報也提供了媒體支持。

工匠精神該如何“落地”

如何把對工匠精神的倡導,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市質監局質管處相關負責人認為,在企業界培育質量文化必不可少。重慶企業要對標國際國內先進企業,不斷提高“重慶造”標準,以此倒逼產業工人不斷提升技藝水平。

培育質量文化還需要配置“硬件”,如檢驗檢測能力、認證能力。“產品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後期服務,每一個環節是否執行了標準,是否都有檢測和認證,工人是否都照章操作?只有這樣,才能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上述人士表示。

事實上,以標準化、檢驗檢測、認證為主要手段的質量強市戰略實施以來,我市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已經連續11年位居西部首位。

除了在企業培育質量文化,在全社會提高技工的職業尊崇度,也是讓工匠精神“落地”的重要條件。

據瞭解,目前我市中等職業學校、技校和專科學校每年的畢業生總數為28萬人。但我市現有的技工年需求量為35萬人,每年缺口7萬人。

技工緊缺,折射的是工匠精神的缺失。人們不願當工匠,主要原因是技工勞動收入的“性價比”不高,職業尊崇感不強、社會認可度不高。五一技校黨委書記李純忠透露,該校九成以上學生都在讀大專或本科,夢想著把藍領“換”成白領。

記者在採訪時也發現,不管是技工還是職業教育的從業者,都表示希望在企事業單位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準、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等方面,將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視為同等條件:即中級工等同於中專學歷,高級工等同於大專學歷,預備技師(技師)等同於本科學歷,高級技師等同於研究生學歷。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事蹟簡介

1、鄧建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九研究院重慶航天火箭電子技術有限公司(289廠)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鄧建華

他承擔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從“天宮一號”到“天宮二號”地面遙測設備的研製工作,並長期承擔某國防重點型號關鍵設備PCM解調終端工作,其研製的產品不僅可用在載人航天工程,還可廣泛應用於其他型號產品上,在獲得用戶廣泛好評的同時,給單位帶來了上千萬元的經濟效益。2004年,他榮獲“重慶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12年被評為“重慶市勞動模範”,201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17年獲航天科技集團“感動航天十大人物”。

2、劉源

長安汽車渝北工廠維修電工,高級技師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劉源

他掌握電子電路、自動化、機械、液壓氣路控制等多個領域的維修知識和技術,對機電設備原理和各類故障有著敏銳的洞察能力和高效的解決能力,被同行譽為“機電神醫”。他在多個技術領域不同程度打破了國外壟斷,完成各類技術攻關、改造上百項,為公司節約維修費用70餘萬元,減少停機、停線損失200餘萬元。他先後榮獲“全國技術能手”、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技能大師”、“中央企業勞動模範”、“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

3、劉波平

重慶廚界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廚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劉波平

他堅持用心烹飪,精心打磨美食,提出烹飪要“匠心、匠藝、匠德”。他著有《麵塑與菜餚》等作品,實現186個菜品的創新,為社會培養餐飲人才3000餘名。他先後榮獲全國技術能手、重慶市第五屆勞動模範、中國烹飪大師、高級中式烹調師、重慶名廚常務副會長、世界廚師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4、楊波

重慶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焊接技師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楊波

他長期從事焊接工作,歷任焊工、焊接試驗員和一線焊接技術管理人員。其出色的焊接技藝和較強的組織能力,成為了重慶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幾百名從事鍋爐、壓力容器焊工中的典型代表。2010年3月,“楊波勞模工作室”成立;他先後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重慶市傑出技能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

5、張天友

重慶市地勘局607地質隊正高級工程師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張天友

他在2014年奉節“8·31”特大暴雨抗洪搶險救災中擔任總指揮,及時、準確的預判和果斷的處置,確保了兩個村共161戶637人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他組織完成江津白沙鎮、巴南區東泉鎮等17個鎮的地質災害風險集鎮調(勘)查工作,查明瞭地質災害隱患點102處,確保10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解決奉節縣安坪鎮因藕塘滑坡搬遷新址問題,規劃安置15萬人。他成立了全國能源化學工會勞模創新工作室——張天友工作室。

6、張東平

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張東平

近年來,全市改造了913臺老舊電梯,其中超過400臺由他和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從業19年,他在全國專業性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共計80餘篇,先後獲得重慶市首屆安全生產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先進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7、張德勇

中國嘉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鉗工高級技師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張德勇

他牽頭完成X11雪橇車和全地域兩棲偵察車X05的各種工裝和整車的試製任務。特別是“礪劍2013”全軍軍事演習中,全程參與X05武器上裝和演習技術保障任務,確保演習取得成功。他帶領技術攻關小組,用時3個月,順利完成公司的第一臺摩托車連桿大孔精鏜專用機的製造,填補了我國在摩托車連桿大孔精鏜加工專用機方面的技術空白。他先後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成立“張德勇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8、曹光富

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曹光富

他在公司承擔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包括航母“遼寧”號、航母“001A”號)增壓器產品的製造任務中,圓滿完成了航母重要部件增壓器的壓氣葉輪、壓氣機殼、燃進燃排殼、空進空排殼等關鍵零件關鍵工序的加工。他熟練掌握多種數控車床的操作技能和數控程序編制工作。先後獲得“重慶市優秀技能人才”、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9、粟道梅

重慶四聯測控技術有限公司PDS變送器裝調組長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粟道梅

她憑藉精益求精的執著態度和創新進取的務實作風,自主研製出PDS變送器,讓打破國外壟斷的“中國造”智能壓力變送器,不僅技術指標出色,而且製造工藝與質量穩定性也同樣達到國際一流標準。她在“川儀杯”全國首屆儀器儀表製造工職業技能競賽中,勇奪桂冠,先後4次被評為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先進生產者、生產標兵和“四聯集團十佳女職工”。

10、彭勇

木石緣堂根雕廠創始人

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揭晓 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

彭勇

他創作根雕藝術作品1200多件,作品參展80餘次,獲國家級表彰20餘次,省、市、區表彰30餘次。他的作品《春風》獲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中國文聯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精品展金獎,他的《荷塘情趣》《欲與天公試比高》分獲中國“劉開渠根藝獎”(中國根藝美術界最高獎項)金獎、銀獎,《圖騰》獲首屆中國根雕藝術博覽會銀獎,《巴渝神鷹》獲重慶市首屆花卉博覽藝術節特等獎。他是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重慶民間藝術大師。

本版圖片均由記者萬難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