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 對於先生的依賴一直以來都太重了,甚至在一些自己修身的事情上都完全沒有主觀能動性,鍛鍊要人催,懈怠靠人罵。”

先生昨天在群裡和我們說了一件事,七八個十七八歲的小孩因為不守規矩,給自己甚至父母長輩都惹上了大麻煩: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我們看到這樣的事情,第一反應是匪夷所思,一邊也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出這樣的事。但是果真如此嗎?先生後面的話可以說令我們悚然一驚: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至此我們才更深刻的理解到,恣意妄為的行為不但使自己深受其苦,還會連累他人,更可怕的是,這不是能以自身意願為轉移的。我們跟著先生還有大家共同營造出的論壇小環境一起進步做事,但是對於先生的依賴一直以來都太重了,甚至在一些自己修身的事情上都完全沒有主觀能動性,鍛鍊要人催,懈怠靠人罵。撇開程度不說,這何嘗不是一種連坐呢?我們確確實實拖累了先生的速度。至此,最後一點藉口託辭——我自己懶嘛,也沒有妨礙到別人,也已經被擊得粉碎了。先生是總要往前走的,與其甩開我們大步向前,先生選擇了建立論壇/論語組/孟荀小組/收學生等等方式負重前行,反觀自身,希望我們都能起碼守住底線吧。

“好奇心也是欲,也是情,而我的好奇心往往跟自大相關聯的,所以自己才一直不知道什麼是敬,什麼是禮。”

晚飯時候,先生突然發過來了一段消息,大意是幾名號稱“無神論”的法醫和警校學生,利用家裡的一些關係,跑到了火葬場裡面玩,正巧裡面還有一名排隊等待第二天焚化的亡人,而這幾名學生,不僅動了不該動的東西,還把人家的供品水果都吃了。當然,這幾名學生也都自食其果,正在承擔著自己不敬行為帶來的後果。可能我們大部分人看到這裡,就覺得完了,那幾個學生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就是了,但事實上,並非那麼簡單。今人的不敬,不光光代表著他們個人的行為,也和他們的教育者有著直接的關係。先生經常講,師生之間的關係是過氣的,所以師長不算外人,而且有時候師生之間的關係會超過血緣關係。還記得《三字經》開篇就有一句話嗎?“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不懂規矩,規矩沒教好,那都是家長老師的責任,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大耍混說什麼“一人做事一人當”,因為根本就沒有一人獨立的情況,我們一直是跟他人,跟環境發生著關係的。特別是對於登山者來說,先生以前也提到過,弟子犯錯,老師最少擔一半的責任,所以收學生收徒都是極其嚴格的,因為學生徒弟的行為都是直接影響自身修行的。喜歡華夏仙道的同學一定沒少看過呂祖的故事吧,其中有一個就是寫呂祖與他的師父鍾離祖師討論關於所謂度人收徒的。鍾離祖師說等了一千年才等到呂祖一個徒弟,從側面也反映了收徒的嚴格與不易,而南宗祖師三傳非人遭禍患的故事也想必不用贅述了。“敗子如刀,寧缺毋濫”,記得先生說過有些老前輩,如果遇不到真正有德行的傳人,那麼寧願把傳承斷掉也不能隨意找人傳下去,就是因為學生徒弟的行為如果敗壞了傳承,特別是珍貴的傳承,那麼受牽連的可能就不僅僅是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了。先生經常問我們,憑什麼學現在的東西,每次細想的時候,總是覺得非常慚愧,何德何能啊!若不能努力去修身,爭取能夠受得住所學的學問,還要去因為自己的自大陰私去敗壞學問的話,可真就是“非人”了。而為公積德,也是登山之路上必須積累的東西,這點上我們都有不足,還要多學習才是。正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活著,所以也從來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在活著。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今人的心有不敬是個普遍存在的大問題,一方面是我們私心加重導致的自大,一方面也是從小就缺乏了敬意的教育。當先生談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一開始會覺得我自己肯定不會去做這樣誇張的事情,但是後來細想,還是稍微有一些後怕的,其實自己是很有可能做這種事情的人。為什麼呢?因為我一直以來都缺乏敬意,而這一點,也是最近先生給我強調的要著重改正的問題。我這種“瘋狂科學家”般的好奇,已經在影響我對於事物的判斷和行動了。因為對啥都好奇,所以啥都想試一試,那麼如果說我沒有去做像故事中那麼誇張的事情,那肯定不是因為我心中有對亡者和規矩的敬意,而只是因為我膽小害怕而已,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差別,也就是義與利之間的差別。回想自己小的時候,其實淘氣的事情沒少幹,有很多說出來也不怕丟人,專門喜歡去不讓人去的地方,女廁所之類的那肯定是早就研究過了,還有什麼配電站的機房,即使牆上有玻璃碴鐵絲網,也是一定要翻牆去看一看的。一年級的時候,還因為跑到沒有建好的工地上去玩,摔斷過腿,還好自己從小在電視劇電影中對於鬼怪之類的有陰影,所以類似太平間的地方,雖然有小夥伴躥騰著去,我還是不敢去的,現在想來也是萬幸吧。雖然現在收斂了很多,但是從小形成的習慣還是讓我不自覺地去關注周圍發生的很多事情,而這種情況也是會極度影響專注和主體性的。先生一直說的我喜歡搖擺不夠堅定的原因其實也是來源於這點,好奇心也是欲,也是情,而我的好奇心往往跟自大相關聯的,所以自己才一直不知道什麼是敬,什麼是禮。我也需要慢慢通過具體的行為上去培養自己的敬意,總是喜歡耍嘴皮,同學之間也總是調侃,其實也是不敬人的表現,那就先從這個方面慢慢開始改起吧。其實從小開始也就是習慣了各種讚頌之下,會覺得好像自己各方面還不錯了,細看一下,千瘡百孔,這也是精粗的差距吧。只有精才能密,密才能實,所以不管是哪方面的問題,都是要不斷精益求精地持續做下去才行啊,與大家共勉!まだまだだね(還差得遠呢)!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自滿誌異,就會生出側枝,什麼時候開始自滿了,什麼時候我們真正的前路也就盡了,於人於事皆是如此。”

這是昨天先生在群裡跟我們講的一件事情,這些沒有教養的孩子對死者的不敬最後出事的事情。我明顯的覺出來先生很生氣,生氣的可能不僅僅是對這件事情,還有對我們的不滿意吧。先生說,這種事情是會連坐的,要是門下弟子敢有這種苗頭,立即開革,沒有任何商量。這種事情連累的恐怕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親人師友吧。我們這些學生不但自己不夠爭氣,有時候還總拖先生的後腿。我們受先生的教導是整個身心和生命質量的變化,說是恩同再造並不過分。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我們,尤其是我,不說給先生爭光了,有時候淨是給先生丟人了,這算不上孝。所以,昨天先生說的時候,我的心一直砰砰的跳,很惶恐。


我的德行淺薄,沒有資格去說別人的事情,這篇文章就說說這件事對我的警示吧。跟著先生學了這麼久,大概也能明白點血氣相連的道理了。孩子是親人血氣的延續,與親人和家族是連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犯錯,犯了嚴重的過錯,那麼這個事情的延續後果是會漸漸擴展到親人身上的,也就是連坐。我們常常覺得古代的禮法過於嚴峻不夠人性化,但可能那真的是自然的禮法在人類社會的體現。所以每個人活著其實不單單是為了他自己,這不是想法決定的,而是有自然實質在內的。基於這種認識,對於古代家族對於家法的重視也就漸漸理解了。一棵大樹要想枝繁葉茂,必然要剪除腐敗的枝葉和根鬚,以及側枝太過的枝丫。而回到這件事上來,這些孩子的所作所為就是在敗壞這些東西,招惹的是他們自己所無法承擔的事情,那既然他們無法承擔,就要由親人來承擔了吧,畢竟這是自然語境下最近的存在。回到我們本身,我們這些學生跟先生的關係其實也類似孩子跟親人,到了這個程度,也差不多了吧。所以我們自己做不好,就會連累先生,那先生辛辛苦苦不圖名利的教導我們是為啥呢?所以,最起碼的原則是不能拖先生的後腿。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這一點我做的不好。先生其實點名過我好幾次了。我秉性頑劣,自大狂妄,誠敬公三項裡尤其以敬字最差,對人對事都缺乏敬意,那麼也就稱不上什麼公,誠也坡腳。所有學生裡面,我是最讓先生費心的一個,費心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缺乏敬意不知謙虛,所以不夠盡職,事情總是做的不夠好。而先生讓我做的事情,其實是師命,有些時候是要代先生完成的事情,那麼我做不好,先生還要再做,甚至花更多的力氣去做,豈不是就是一種拖累?先生花費心力教導我,而我總是不改,也是同樣的。所以,昨天先生說的時候,我是真的惶恐。我與先生不能說是不親近,先生信任我,我久在先生身邊,很多時候多少有些習以為常了,這是不對的。

先生昨天說,我又快成貧道了,你們懂嗎?我心中一震,我當然懂。貧道者,德行不足之謂也。求道必以德為根基,先生說過修道是要消耗大量的德氣的,所以道士的德行經常是不夠用的,才稱為貧道。先生這麼說,必然是先生又有進境了。很久以前我就總是莫名的害怕,害怕先生突然就離開我們了,後來先生總說還有好些日子,就會稍稍安心一些。現在聽到這個消息,又高興,又有些說不出來的感覺。高興的是先生的進展,別的恐怕是對先生可能會遠離的不捨吧。不管怎麼樣,我們要加油了,不然可能永遠都跟不上先生的腳步了。


很久以前,先生給我起了個網名,叫做學謙,希望我真的能學會謙虛,不自大自滿,敬己敬人。我過了很久很久才稍微明白一點為什麼。自滿誌異,就會生出側枝,什麼時候開始自滿了,什麼時候我們真正的前路也就盡了,於人於事皆是如此。所以要有敬意,要謙虛,要不斷的做事,不斷的自新才有真正的前路可行。先生為了我們的前行給我們鋪好了無數的前路,為了給我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了論壇,建立了宿舍,有同學師友相伴互相鞭策,一起前行,不可謂不用心良苦。我們要好好營造維護這個環境。那麼從我做起,以身作則,真的做到了才可以真的有用,真的能夠帶著大家一起走吧。這些學問,這些先生留下來的氣息,要想真的不散掉,只能靠我們自己。


不管怎麼樣,加油吧。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 我的很多短視的習慣,都來自於這種對於自我安逸的追求。只在意自己,在意自己的得失,在意自己的情緒感受,乃至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昨晚先生講了一群孩子因恣意無敬,做了敗德的事情,並且會連坐傷及到教導的長輩,乃至傳播這樣信息的作品。我由此首先想到的是德行的重要性。這一點先生已經強調無數次了,我們要修身,修德,最後才有修真之事。德行之所以重要,這恐怕是人之所以立身的根本吧,對他人,對這個自然有點用處,否則幹嘛天地要養活我。並且先生之前也說過,修道登山,要接觸這個自然底層的知識學問,是要由德行作為基礎依託的,每走一步接觸更深的學問,都需要厚重的德行作為標準。道士總自稱貧道,相比世人而言,要去更遠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德行為支撐,所以往往德行不夠用。從感覺上,生活日用種種都是德行的不同衍生。所以先生,總是提醒我們不取己之所不需,我們要用合適的正確的東西來幫助形成自己的志氣,所以不能浪費。而每每先生也都是這樣做的,每次帶著我們出行,不論是衣食住行都是選擇最合適,性價比最高的物用,也是這個原因吧。然而,我在自己的各個方面都做的遠遠不夠,總是在或隱或現的“浪費”著。

先生教了,重複了很多次的東西,自己做不到,先生命的這口氣,自己接不到,因為自己的行止不達標導致了信息接受率太低。我在想,先生之前要給我們講明白一個東西,是要花費多少力氣來做這件事。是自己的杯水中沒形成能良好接收先生學問信息的結構吧,這導致了往裡灌輸的時候,很多都白白的撒了。很多時候難得先生之意,因為在行止上做不到先生講的東西,那麼在杯水中就沒有形成穩定的結構,這種狀態是時好時壞的,因為自己現在還沒有做到始終如一的踐行我們的學問,先生教的東西。甚至連若存若無的狀態都算不上,要不是先生一直在敲打著我們,恐怕比現在還要差勁,資質可見一斑。本來就德薄,再加上各種浪費,也難怪我最近退步的明顯。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回想一下導致“浪費”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懶散放縱和任性恣意。自己日常生活的很多習慣,比如看小視頻,睡懶覺,心懷姑娘,懶的打掃整理,無非都是自己怎麼舒意怎麼來。但登山本就是逆流而上的事情,這樣舒逸的生活只能是越墜越下。在這些行為的背後總有或多或少的情緒作為推手,也就是追求這種安逸的感受。但在這個過程中,精氣也都是以這種方式流散了,這種精氣的流散在一定程度上也伴隨著德行的浪費吧。可悲的是這個問題先生已經說過很多遍了,逃避重點,懶散任性,最後侷促高壓下突擊。無數次的循環,重複這一的模式,前前後後伴隨的情緒起伏也不知已經白白浪費了多少精氣。另一個問題是不盡本職。本職是德行的基礎,但不論科研學業上,還是論壇日常管理上,我做的都遠遠不夠。兩邊的事情,我都沒有形成相應的志氣,都沒有成形的習慣,他們都是鬆散的。尤其是博士的學業,先生已經強調了無數遍,現在做的還是遠遠不夠。大抵之前落下的窟窿太多了,現在回頭補,要在短時間內付出更多的精氣吧,也是和自己的懶縱,到突擊的模式一脈相承。更可恨的是我自己即使在要補窟窿的時候,也還是拿出“閒餘”時間繼續懶散,放縱,所以我鬥閒做的很差。就是一些類似這樣的行為,讓精氣變成了白白的浪費。先生之前好像提到說每取用一樣東西,都在消耗自己的德行,不是白來的,大約是這樣的意思。那麼我想,自己日常的行為,就像我的種種懶散放縱的習慣恐怕也是在浪費著自己的德行吧。

最近這段時間,學校這邊的事情多起來,我越發覺得平衡修行和工作的困難。還是自己的德行差太多,不足以撐起兩邊的事情正常推進。我也是最近才體會到之前雲根的一些難處,兩者平衡,還要做好,太難了。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只能撐著,堅持做下去吧,因為現在沒得選,只能這麼走。那麼一些浪費德行,浪費精氣的事情,還是努力避免,因為不夠用。但是我生性固執,總是繞不過來,杯水結構一旦成形就是比較難散,恐怕這個“懶散任性,逃避難做的事情”的結構在杯水中紮根太深,可能板結了吧。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而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固執的結構呢,恐怕就是我的自私自利了,這一點先生昨天特別提出來。我的很多短視的習慣,都來自於這種對於自我安逸的追求。只在意自己,在意自己的得失,在意自己的情緒感受,乃至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種種事情的出發點,都是從自己出發,私而少公。就像我去年冬天不論家裡有多亂,只要雲根不說不發脾氣,我從來不會主動打掃衛生;我不會主動去關心在乎我的人,因為我基本只會考慮自己,那天在三號宿舍飯後討論的時候我提到了自己的這毛病,大家一時愣住,看來大家也是這樣感受的吧;甚至平時吃東西,洗水果,在做的時候我都會比較一番,習慣自己挑個不算小的,這種極端的自利行為已經無孔不入了,生怕自己吃一點虧。那麼以這種心態來做事,來為別人做事,事還沒做呢,首先竟想的是自己的得失,以這樣的心態來做事也總是難算純粹,先生常說我德薄福少。有時候先生布置事情我都會習慣的往後縮,更別提其他事情了,想來這種深入骨子裡的自私是根本原因了。同樣也因為自私,我難見其他同學的長處,因為從來都是侷促在自己的上,見不到別人。因為自己的自私,我和同學,和同事少有交流互動,所以我的信息經常是閉塞的,外界的風吹草動都是遲鈍後才捕捉的到,其實更多的時候反而會因為自己的自私的影響自己的前行。現在想想,這種過度自私的習慣獲得東西,其實多數情況下是不能長久保存的,不關注甚至脫離環境形成的東西,乃至有礙於環境的行為,即使能夠成形,也是短暫的,我多少能感受到一點點無私而成其私的意思了,這種周而不比的公,是真正的能和環境長久互動存在下去的保證吧。

比“浪費”德行更嚴重的是“敗壞”。餘食贅行,浪費多少有些“餘”的感覺。“敗壞”是傷壞太深,直接壞了存在的根基。自私難保不做傷德之事,這種自私的行為在有的時候,可能是不以為意的。就像是那幾個小孩,這些無敬意放肆的行為,無非滿足的是自己的這點心情,而不管不顧其他存在。但是不管怎樣,這樣的行為傷德,甚至會累積教導他們的人,甚至傳播這些信息的作品。由此我想到了我們自己,先生在論壇的環境中,如此辛苦的教育我們,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做不到先生教的東西,這固然是一種“浪費”。可是長此以往,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難免不會因為這種自私,這種浪費的習氣,這種恣意無敬的積累,產生“敗壞”的行為。那這不管是對我們自己,還是對先生,乃至我們的學問都是一種巨大的傷害。與這無數世代傳承下來的學問相比,隻身不足惜,若真是因為自己的行動敗及學問,糟蹋了傳承的東西,後人因為我們的敗壞,而難見學問的純淨真是莫大的罪過。每每想到先生拉扯我們這一大幫人往前走,還不能耽誤自己的修行,不知要付出多少艱辛的努力才可以做到。而作為學生本應是先生可以放心託付事情的存在,可是我成長太慢,不爭氣,甚至還要經常耽誤先生的精力來糾正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低級錯誤,總之還是自己能力太次了吧。

這件事對我也算是一個警醒,如果不從小事注意防起,真到臨事的時候可能自己也沒有這個能力來回避已經形成的慣性,防危慮險其是乎。對我來說要時常儉省自己的自私行為了,各種層面各種方式的自私。克之以公也是改進必然要做的事,做好工作,做好論壇的事情,也是分內的事情。“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希望自己以先生教的學問克己約束自己,能更多的抱有敬意,抱有公心。希望自己能長本事長能力,能真的幫到先生,真的為這個學問做點什麼吧。

敗子如刀,寧缺毋濫

先生語:

這種事對當事人來說是馬上有反應,但對把他們教育成這樣的父母,乃至老師,甚至傳播鼓動他們這樣行為的媒體,都是傷陰德的。陳平宰相當年就哀嘆過自己的計謀傷陰德,不能復起。陰德不能多講,但很多事不成,周折風波,都是陰德有損。所以大家以後教學育子一定要注意這點。嬌縱就是害他們,也坑自己。德行不夠,啥也別想。

這次和友人走了一段路,他還是宅心仁厚,雖然以前不懂事時候也有過犯,但本性善良,一聽正確的東西就知對錯,慢慢就會好起來,重積德則無不克。

貼這個就是和大家說,學禮的重要,不然各種地方都會自找麻煩。下篇我還想懟人咋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