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的南京啥样?从“秦淮河时代”迈入“扬子江时代”

12月14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的南京2035城市发展国际会议举行。来自联合国人居署的高级官员以及12位国际城市规划领域的顶级专家和著名学者齐聚南京,与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有关部门、区(平台)主要负责人一起,会商南京2035城市发展和规划蓝图,共谋新时代南京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2035年的南京啥样?从“秦淮河时代”迈入“扬子江时代”

城市发展愿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本次总规修编的城市发展愿景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创新名城”即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南京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塑造城市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即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南京生态人文优势,丰富拓展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实践,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范的美丽古都。

城市空间布局: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总规修编中城市空间布局呈现“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形态。南北田园位于市域南部和北部,促进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建设高品质的田园乡村。中部都市区是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区是“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形成“一江两岸”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在这样的布局下,南京将真正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

城市特色风貌:自然山水韵、古都 文化魂、国际现代貌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保护古都整体格局,彰显城市文化特色魅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绿、文、城”三个要素的有机融合。

2035年的南京啥样?从“秦淮河时代”迈入“扬子江时代”

2035年我们的生活将发生哪些改变?宜居环境:严控老城建筑高度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宜居环境也必不可少,要严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保持老城“近墙低、远墙高;周边低、中心高;南部低、北部高”的总体空间形态。

住房保障:2035年规划新增城镇住房约240万套2035年规划新增城镇住房约240万套,供给保障性、改善型、享受型等多样化、可租可售的人才住房。

交通出行:城区内步行10分钟就能到家在城市地区按照步行10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划定居住社区,按照步行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划定基层社区。

郊游绿地:建设“滨江、沿河、环城、绕山”2000公里,市域绿道网络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三级城郊游憩绿地体系,实现建成区4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及公共空间,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95%以上。

文化氛围:建设“和平之城”、“博物馆之城”等

未来还要推进建设“和平之城”“博物馆之城”、“书香之城”以及“世界体育名城”,提升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建设国家文化高地。

养老 健康 阅读 娱乐《社区新报》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