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鹈鹕登场15778分钟,贡献10810分4779篮板943助攻621抢断1091盖帽以后,安东尼·戴维斯向球队提出了交易申请。
以及,他在新奥尔良呆了六个半赛季,还差41天,他就26岁了。
而26岁这个人生节点,对于天纵奇才的独角兽们来说很奇妙:
——勒布朗·詹姆斯去热火时,26岁。
——凯文·杜兰特去勇士时,27岁。
——保罗·乔治去雷霆时,27岁。
——凯里·欧文去凯尔特人时,25岁。
且不论他们后来得到或失去了什么,共通的一点在于,天才们会于这个时段,开始在忠诚、梦想和金钱之间掂量抉择。
即,他们会渴望,渴望迫切的达成,特别是此前他们还一无所有的时刻。
典型的案例可能是凯文·加内特,31岁去了凯尔特人,帮助球队短暂的站在高处,两进总决赛,一次夺冠。而当下,一次夺冠已经不能满足希望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独角兽们了。
当然,加内特还有一句箴言,大概会在无数个午夜梦回的时刻提醒戴维斯:
别让你的忠诚伤害了你。
道格·里弗斯说:“我们曾经历过三年类似的情况,但那是不一样的。在我执教的头十五年里,我没有经历过那些。那时候不是这样的,球员们不会这么频繁地离开。我想也就是魔术时期的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你大概多少能看出里弗斯对当年之事还有点意犹未尽的嫌隙,但翠西在魔术时期的境遇可能比戴维斯还要糟糕。除了拿着大合同作壁上观的格兰特·希尔之外,球队管理层并没有给麦迪更多的支持,所以,连续三年把球队扛进季后赛,连续三年止步首轮以后,麦迪在25岁的那个档口转投火箭,更早离开的是里弗斯,他在03-04赛季1胜10负的开局后黯然下课。
而鹈鹕,至少用消耗自我的方式来不断安抚戴维斯,引来了一票五号位,只为了戴维斯能称心出现在大前锋的位置上,重组了后场、侧翼,希望围绕戴维斯搭建出更爽快的体系。尽管,他们的那些引援只有在上赛季季后赛横扫开拓者的时候给人带来过些许信心,但很快,鹈鹕就又玩起了鱼腩和强队之间的夹缝生存游戏。
说起来,鹈鹕的管理层大概也很委屈:
——为了让你痛快,我明明都这样努力了。
但道格·里弗斯还有后半句话:“似乎每个球队都会失去他们的球员,所以没人做得很好。我认为,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夺冠。”
夺冠,恰恰是鹈鹕做不到的。以前做不到,现在做不到,以后?还有以后吗?
诚然,鹈鹕的感化式留人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他们一度让戴维斯很犹豫,在美国媒体能编出《浓眉大侠离队的一万个理由》的时刻,戴维斯还是含糊其辞的表征着自己会着眼于当下。
如今,业已既定。在戴维斯亲口向球队提出交易申请之后,再也不用左支右拙的说服自己。不论鹈鹕的管理层抱着什么样的情绪。不论新奥尔良的狂欢小号会演变成何样的嘘声与谩骂。我想,戴维斯都做好了准备:
——咳咳,横眉冷对千夫指,他是真的有天赋。
然后,就是事件所激发的最大效应——好奇心。准确的说,是好奇戴维斯去哪。
要是有可能的话,我会在“戴维斯去哪”的选项中,压注湖人五块钱。剩下的球队,一毛都不压!毕竟,洛杉矶球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简直是一道送分题。不过,戴维斯去哪的后续,很大程度会决定联盟后续的势力分割。
——湖人可以凭借勒布朗+超巨=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个赛季就成为一支季后赛二轮以上级别的球队。但朗佐·鲍尔在给这笔交易增加难度,湖人要去拉拢一支第三方球队,还得是没有主力控卫的那一种。一众可能加盟湖人的隐形对象会有点苦恼,比如科怀·伦纳德、克莱·汤普森。当然,最苦恼的或许是勇士,他们内忧外患的未来,逼着球队不得不赢在当下。
——凯尔特人会争取戴维斯,即使情况再复杂,丹尼·安吉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过,冷血鸡贼如他,也要在鹈鹕开始聆听报价时,想想如何解决凯里·欧文的情绪问题,如果,安吉需要欧文+戴维斯这个组合的话。
——尼克斯?我真不知道这里面有尼克斯什么事。难道鹈鹕会像公牛对待罗宾·洛佩斯一样任性?
所以,这件事发展到最后,大概率会影响到多支球队的引援和心态。那些休赛期有所企图的球星们,也不得不慎重的考虑未来的方向。至于说来年的新赛季,大概率得是近些年来的新气象了。
没办法,这就是超巨的影响力,牵一发而动全身。相对应的是:
——在戴维斯去哪这件事中,并没有多少人关心鹈鹕的未来。
这是小球市球队的另一种悲哀了,从事件的主角,迅速变成边角。还是尼科拉·米罗蒂奇对自己的心理马杀鸡比较到位:“Life is beautiful。”
11年总决赛,勒布朗从骑士离开的第一个赛季,第一次总决赛打到第五场,第一次低迷不堪。面对小牛第五场,他在推特上发表了“Now or Never”。最后,勒布朗没有赢,没有赢在那个当下。只是我相信,他在那个节点是决然的要挽回些什么,来显示自己的决心。
而戴维斯的那个节点,提前到来了。
这不是我们主观意识里普遍推崇的,就像凯文·杜兰特去金州时,贬大于褒。人们或许更乐意看到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诸如保罗·皮尔斯和凯尔特人,德克·诺维斯基和小牛,只是,这不是那个时代了。
Now or Never,戴维斯知道。
閱讀更多 關耳不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