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近日,演員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持續發酵,激起千層浪,也引發網友對博士、博士後的關注。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翟天臨畢業照。微博截圖


讀博有多難?

做博士後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

博士和博士後究竟有什麼區別?


博士、博士後們攢了一堆話

想一吐為快——


從“小白”到博士:

“世人都說讀博好,唯有脫髮忘不了”

雲南大學在讀博士生小李,讀博兩年,髮量漸少。

“每天有做不完的事,頭髮就開始一根一根掉了。”小李苦笑,“很希望知道如何在讀博後仍能保持烏黑濃密的頭髮?”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某日凌晨,他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熬夜,咖啡已經不夠用,補大蒜”。

要靠生吞大蒜來提神醒腦,這就是像他這樣的在讀博士生,最日常的畫像。

說起博士、博士後,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一個個無敵“學霸”的形象。但事實上,這群博士和博士後們從來都不是“無敵”的,從入學到畢業,要想啃下這個學位,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多位在讀博士及已畢業的博士都達成了共識:考上博士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資料圖:圖書館裡學習的學生。來源:東方IC 朱永茂 攝


一旦進入專業學習環節,大家往往需要閱讀海量文獻,做大量實驗,每天除了正常吃喝拉撒睡之外,要麼就在文獻裡埋頭苦讀,要麼就在實驗室裡兢兢業業;修不夠學分也不能畢業;發表SCI論文是博士畢業的關鍵,常常面臨各種被拒;到了學位論文環節,“論文必須要寫出厚若一本書的篇幅”這件事更是熬得不少博士生失眠又脫髮。

在昆明某科研院所博士後劉樂的回憶中,2015年至2018年在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他花了三年的時間才成功發表SCI論文還要算是件幸運的事情。“有的同學論文或因沒有創新性,或研究不夠,各種被拒,焦慮到一晚上一晚上地失眠。”他說。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雲南大學一博士生導師介紹稱,要想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往往需要“過五關斬六將”,通過“入學考試”、“專業學習”、“科研實踐”、“論文寫作”、“論文答辯”等諸多環節。博士生在學位論文答辯前,還需要在國內核心刊物上公開發表由本人入學後獨立撰寫的學術論文一至若干篇。

一般而言,攻讀博士學位,需要三年的時間,多則八年也有。而數據顯示,中國博士延期畢業率高於56%,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畢業。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資料圖:高校學生正在參加畢業典禮


讀書苦,科研累,畢業難上加難,難怪有博士調侃:

“讀博的真相其實是——又苦、又窮、又枯燥。”

從博士到博後:

“滿心為科研,一把辛酸淚”

讀完博士去幹什麼?有人畢業即獲得正式工作,直接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或去了企業及其他,但也有人選擇繼續留在科研院所,成為一名博士後。

博士後,常常被人誤解為比博士更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事實上,它只是指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學科研究的工作職務。

一般博士後的任期不長,被認為是一種從事科研的過渡性安排。中國國家博士後基金對博士後在站資助時間為兩年。

對於在昆明一科研院所工作的博士後小周而言,他之所以選擇當博士後,是因為博士畢業後未能出國,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所剩的最好出路,只能是當博士後。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資料圖:實驗室中科研人員正在工作。中新社發 劉冉陽 攝


小周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專業畢業後,先是爭取了出國做博士後的機會,但取得資格後卻意外被頂替。後來他得到山東某高校的工作機會,卻因待遇問題得不到兌現而離職。輾轉多地後,他選擇來昆明一科研院所當博士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學歷高,就業面反而不大。”談及博士畢業後的求職經歷,小周用“一把辛酸淚”來形容。

小周介紹,相比讀博期間的又苦又窮,博士後享有約15萬元/年的政府津貼,但因工作需要跨領域,追求更高水平的論文,所以所獲得的這些津貼背後,往往也註定意味著更多付出。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博士後的生活是怎樣的?

“科研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研。”小周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的生活。

每天八點到實驗室,中午不休,直到晚上十點才回去休息,再加上必須起早貪黑、全年無休,極少有時間娛樂,甚至是談戀愛、照顧家人。

小周說:“這是博士後生活的真實寫照。”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資料圖:實驗室中科研人員正在工作。中新社發 劉冉陽 攝


在小周看來,讀博搞科研好似一場賭博:贏家少、輸家多。讀博讀了六、七年遲遲不能畢業,或是因為就業面窄無奈將博士後當成一份工作來養家餬口的,大有人在。

“如果對科研不是真愛,如果沒有極強的自制力和強大的內心,真的不合適讀博或者做博士後。”小周說。

對此,劉樂也深表認同。他稱,如今回過頭來看,選擇成為博士甚至博士後,可能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但天也不一定降大任於斯人。

要想成為博士後,總共分幾步?

在中國,要想成為一名博士後,首先得取得博士學位。而要取得博士學位,一般有三種情況:先本科再碩士再博士;本碩博連讀;以及先本科再碩博連讀。

以常見的先本科再碩士再博士為例,需要這幾步:

1、本科畢業後報考所選學校,通過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和複試後入學。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2、攻讀碩士學位,修完特定課程,並完成畢業論文,取得碩士學位。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3、考博,參加入學考試,通過筆試和複試後入學。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4、攻讀博士學位,完成理論課學習,取得要求學分;海量積累,尋找研究方向;申請開題報告;發學校指定要求的小論文;發大論文;博士論文答辯通過。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5、取得博士學位,申請博士後。

事實上,博士後堪稱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博士後研究人員累計已經超過16萬人。其中100餘人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中國科研創新隊伍中重要的骨幹力量。

然而這一支骨幹力量以及更多普通博士生、博士後,他們的心酸和艱難又有多少人看到呢?高智商、高學歷的他們是萬人羨慕的對象,而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往往也會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巨大。

誠如劉樂所說,“如果不能享受科研的樂趣,或是自律的快樂,這條路將很難走下去。”

致敬愛科研的你們

你們辛苦了

他們,才是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那個他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