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給奮鬥至死者的一份自救指南

莊子:給奮鬥至死者的一份自救指南


前不久,一個名為“中國人到底有多拼”的視頻風靡朋友圈。許多人感慨:從中看到了那個拼搏的自己。

凌晨四點,加班的程序員關了燈,渴望成名的遊戲主播剛剛下播,終於卸下了一天的疲憊。

與此同時,早餐店的老闆開了燈,菜市場的攤主已經放好菜,開啟了一天的叫賣與勞作。

我們信奉著“天道酬勤”的理念,習慣了無休止的工作,把努力同幸福劃上等號。

我們在業績上光鮮亮麗,口袋裡的錢包也更加充實,前途似乎充滿了無限光亮。

但我們同樣要看到,因過度拼搏帶來的隱患,正像一顆定時炸彈,靜靜地算著秒數,在特定的時刻毀掉你辛辛苦苦建立起的成就大廈。

據有關數據顯示:

·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

·僅2017年,我國過勞死已高達60萬人;

·慢性病患病率高達23%,死亡數佔總死亡數的86%。

在微信團隊的一份報告中,失眠、脫髮、加班成了職場人的年度熱詞。

中國社科院最新發布的《2018年休閒綠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人均休閒時間2.3小時,不到歐美國家的一半。

而對比前幾年的時長,該數值在2.5小時左右浮動,這說明,中國人每天人均休閒時間正越來越少。

我們透支著身體奮鬥,對身體發出的警告不以為然,總以為自己還年輕,挺一挺就過去了。

然而真的能挺過去嗎?

奮鬥的人生固然值得讚賞,但拼命不值得提倡。選擇正確的奮鬥方式,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關注養生之道,這樣的人,才能享受時代賦予的獎勵。

莊子是最早關注心靈與身體關係的思想家之一,他的養生之道,至今對我們仍大有裨益。


莊子:給奮鬥至死者的一份自救指南


控制慾望,以慢為快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但慾望卻是無限的,用肉胎凡體追逐無窮的人慾,這種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生活中,做不完的工作,賺不完的錢,有太多填不滿的無底洞,讓我們疲於奔命,最後張開血盆大口將我們吞噬。

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太過急功近利,別人十年耐心耕耘得到的回報,硬要逞能五年就拿到手。有時候,放慢滿足慾望的腳步,把生活當成一場馬拉松,雖說慢一些,但至少能活著享受奮鬥的成果。

《莊子》中講了一個關於“混沌之死”的故事:

倏、忽和渾沌是三個好朋友,有一天倏和忽到渾沌家做客,渾沌拿出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們。倏和忽想報答渾沌,看著渾沌一張光滑的臉,便想給鑿出七竅,讓其也能享受世俗之樂。

他們日鑿一竅,結果渾沌在擁有七竅的那一天,流血至死。

渾沌象徵著一塵不染的我們,沒有功過是非,沒有善惡美醜。每當我們多了一竅,就多了一份慾望。

我們渴望每天都吃到美味的食物,住上更大的房子,聽到他人對自己的恭維和羨慕,一覽世界所有的繁華,慾望一旦過度,結果會適得其反,造成“渾沌之死”的局面。

鼓足幹勁,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而奮鬥,這是值得我們追逐的。但健康是那根永遠不能觸及的紅線。當感到自己的實力匹配不上野心時,不妨緩一緩,停一停,只要身體硬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莊子:給奮鬥至死者的一份自救指南



莊子:給奮鬥至死者的一份自救指南


順其自然,切忌急於求成

《莊子》中有個很生動的故事叫“庖丁解牛”,講的是一個技藝高超的廚師,技術高超到連續十九年只用了一把刀,解牛的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牛刀所到之處骨肉分離。

庖丁解牛的秘訣就是通過反覆的訓練,摸清了牛的內部構造,順著牛的筋骨脈絡使刀,便能水到渠成。

養生也如同庖丁解牛一般,瞭解自身的身體狀況是第一步,進而制定合理的作息安排,接著去執行計劃即可。

在健康面前,沒有“鋼鐵俠”,即便仗著自己年輕,覺得自己身體素質過硬,若不注意節制,考慮身體的承受能力,也會給健康帶來損害。

當年叱吒風雲的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在短短數年裡連續拍出《猛龍過江》、《死亡遊戲》、《精武門》等大片,卻在33歲那年因疲勞過度離開人世。

與此相反,李小龍的師傅葉問安於平淡,不急不躁,活了79歲。

相傳在李小龍去世前還曾到香港看望過葉問。當葉問了解到李小龍整日熬夜寫劇本,白天還要授課的情況後,勸誡他:“你的人生還長,一時半會急什麼?”李小龍只是一笑,說:“功成名就還是要趁早啊!”

這樣一位武打巨星,對自己的身體素質過於自信,不注意身體健康,在搏取一手好牌的情況下,英年早逝,不可不謂令人痛惜。

反觀當下,“快”字依舊是人們奉為圭臬的“成功之道”。在學習上,“30天掌握一項技能”的人被認為是聰明、成功的,而對技能的熟練程度、實際運用能力在所不問。

在工作上,為了在最短時間內產出更高的業績,一日三餐往往匆匆帶過,沒有午休,夜間睡眠更是少的可憐。

有些事情,急不得。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妄想通過自己加班加點的努力實現“大躍進”,只能是痴人說夢。

以上種種,都是缺乏正確的生活態度,缺乏一顆像葉問那樣的平常心。努力過頭反而有害,在平淡中追求生活的樂趣,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循序漸進,才是人生的真諦。


莊子:給奮鬥至死者的一份自救指南




莊子:給奮鬥至死者的一份自救指南


十六字箴言,越奮鬥越幸福

倫敦商學院教授安德魯·斯科特在《百歲人生》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能活到100歲,那麼你將如何看待和規劃自己的一生呢?”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公共設施也越來越完備,只要不出現大規模戰爭,我們活到100歲問題不大。

但問題是我們有沒有這個意識,從更長遠的視角,來正確處理短期的功名利祿和長遠的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

如果不趁早養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極大可能縮短我們本應享有的壽命,在本該安逸的年紀選擇了住院。

關於養生的方法,徐特立的經驗可作為參考。

徐特立是毛澤東的老師,中國老一輩革命家和教育家。解放前參加過長征,解放後長期擔負繁重政務,但他卻在那個物質和醫療條件都不是很發達的年代,活到了91歲高齡。

徐特立究竟有什麼養生秘笈呢?

毛主席把他老師的養生經驗,概括為十六個字:“基本吃素,飯後散步,遇事不怒,勞逸適度。”

飲食上,徐特立從不暴飲暴食,三餐規律,不抽菸不喝酒,每天堅持攝入五穀雜料;

起居上,他一日生活,井然有序,養成規律,並注意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

心態上,雖然出身貧寒,一生中遇到了數不清的麻煩事,但他非常擅於調節個人情緒,樂觀向上;

健身上,他5點準時起床,從位於西單的家,經北海、南池子、正陽門走一圈再回來。

徐特立的方法看似平淡無奇,但實得養生奧妙,濃縮為兩個詞就是“規律”和“堅持”。

看再多健身的書,制定再多的鍛鍊計劃,都不如養成固定的作息,日復一日地執行下去。

徐特立同莊子一樣,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在莊子“適度”、“平淡”的基礎上巧妙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有學者曾提出:“莊子看似消極避世,反對儒家,實則積極入世,暗助儒家。”

的確,莊子強調養生,強調無為,正是看到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弊端,正是給“奮鬥至死”者的一句善意的提醒。

誠然,這是一個獎勵奮鬥者的時代。

但只有那些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踐行養生之道的人,才能坐享奮鬥帶來的碩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