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无锡,河湖交错,水网纵横,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满目,吴依细语、江南丝竹绕耳……而这别有韵味的一切,由一条千年运河绕城而过,串缀而成。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作为京杭大运河中保存风貌最完整、历史遗存最多,且是唯一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无锡古运河北接长江,南达太湖,全长40多公里。其中以吴桥经西水墩、南门至清名桥这长约6公里的河段最具江南水乡风情、黄埠墩,米市、丝市、名人故居等承载了运河文化深厚底蕴;而寺,塔,河、街、桥、窑、宅、坊众多空间元素的组合,构成一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这条环城的“江南水弄堂”上共架有二十四座桥、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清名桥是运河上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除此之外,这些桥还可以如何个赏法?行家告诉称、不妨从“起、承、转、合”的衔接角度来看:“起”于江尖二桥环秀桥、永宁桥,向东有莲蓉桥、通汇桥。工运桥、高墩桥,突出“运河文化”,反映的是千年运河与当地百姓生活水乳交融的关系:“承”于河道东段的亭子桥、槐古大桥、妙光桥,主题是“百年工商”,展示无锡近代实业救国的风貌:“转”于“世遗山水”, 环城运河之南,紧靠世遗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与已列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的惠山古镇山水相拥;东线的“起”、“承”与西线的“转”,于体育场桥和淘沙桥处“合”而为一,突出“吴地文化”,在此可对东西两线的文脉寻根溯源。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悠悠运河水,交织着水乡河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江南运河水乡文化。运河两岸民居高低错落,码头石埠错落有致,白天人家临窗面水,夜晚船家榆声灯影,后门洗汰下船,前门逛街上桥,好一幅“人家尽枕河”的风情画。灯影迷离的水乡夜景更能体现江南水乡的魅力,水上夜游尤其令人神往。

游古寺

南禅寺

在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内,有一座始建于南北朝时的南禅寺,迭废迭兴,后经历代修复,殿身辉煌,香火鼎盛。每到新年,众人会在佛塔寺前许愿祈福,伴随着古寺的钟声,祈盼来年平安顺利。南禅寺里的妙光塔尤为殊胜,高达40多米的宝塔可是古代无锡最高的建筑。只见砖塔八角七层,檐角悬挂铜质铎铃,风动时铃响千里,闻之悦耳清心,难怪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的美誉。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灵山·祥符寺

迈过灵山景区山门,静心忌语,走过五明桥,踏上馨提大道,便来到“九龙灌浴”,此为佛祖诞生之盛况:仙乐齐鸣。九龙灌俗。佛祖指天地、天地独尊。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了解了佛祖的诞生,脚随心走,前往参拜世界第一露天钢佛“灵山大佛”,点支清香,摸佛手,抱佛脚,祈求心想事成。继而来到祥符寺。祥符寺创建年代不详,旧传唐僧玄类自天竺(印度)归来,游历东南。右将军杭挥陪同他至马迹山,所见恍若西天灵(鹫)山胜境,赞叹此处堪称东土小灵山,由此寺随山名小灵山寺,并流传有释窥基遵师嘱开法小灵山的故事。大雄宝殿掩映于青松翠竹之中,左侧钟楼内悬挂着一口“祥符禅钟”,钟声一响,可绵延三分钟,久久回响于云林烟水之间。昔日寺僧在此静坐参学、观风听雨、运水担柴、植树造林的生活情景,至今依稀可见。

路过祥符寺,来到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所在地“梵宫”,这里一派净琉璃世界,一幅幅浮雕、壁画都在默默讲述着佛的经典。也可观看真人演出“吉祥颂”,再一次将佛祖成佛的过程,静心,悟佛等过程真实地展现出来。走出梵宫,步入“五印坛城”,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天地。在灵山梵宫还可以享用全素的自助餐。

惠山寺

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惠山寺是无锡著名的古建筑,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伴随着庄严的声声佛号,这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虔诚的香客。

惠山寺的前身是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创立的“历山草堂”,后几经易名,后来乾隆六次到惠山,在秦园和竹炉山房写了不少诗词,还特地为“惠山寺”题额。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由于惠山寺座落在名胜之地,声誉早已随着天下第二泉的美名而满天下。它早在唐宋之时就香火不绝。寺院范围包括整个愚公谷和寄畅园,僧舍就有一千零四十八间之多。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以至帝王将相,在经过京杭大运河时都要在惠山寺逗留。如今,惠山寺还保留着古华山门、唐宋石经幢、金刚殿、香花桥和日月池、金莲桥和金莲池、御碑亭、听松石床、古银杏树、大同殿、竹炉山房和云起楼等古迹和建筑物。

开原寺

无锡梅园浒山脚下的开原寺相传始建于唐朝,按我国汉族地区的常规建造。开原寺与国际友人十分结缘,寺中可见泰国友人赠送的铜弥勒佛、日本资助建的钟楼及铜钟、英国信众募赠的缅甸玉质卧佛、美国寿冶和尚手书的《华严经三品》两部,以及荣智健先生赠送的清乾隆版《大藏经》一部,展示了开原寺的独特风貌。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去年起,开原寺开办了首个禅修班,主要课程包括参禅打坐、书法抄经、佛门仪规、禅茶茶艺、经典选读等。

广福寺

广福寺位于太湖磁头渚风景区内,是无锡最早对外开放的寺庙。其建筑格局为传统模式,钟鼓楼、天王殿、大雄殿等,配以陶朱阁、体缘堂、华雨轩、华严精舍、退庐等辅助建筑。虽只二十余间,但布局得体,错落有致,可以放眼太湖,独占湖山佳处。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广福寺的东面为竹林掩映的“小南海”,僧普善募建,是观音大士的道场。其内的素面素馈名闻遐迩。

悟空寺

悟空寺原名“招隐院”,始建于梁,南唐建钟楼,北宋初扩建,规模甚宏。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赵灵赐额,改名悟空寺。自此,悟空寺香火极盛,相传有庙舍5048间之多。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寓居悟空寺多年,曾在悟空寺登台讲经,一时成为江南名刹。

寺中的华藏塔与江阴城内的兴国塔,因形制雷同,誉为澄江双塔。元末明初,除华藏塔外均毁于战火。1923年,历经918的华藏塔倒塌,悟空寺成了一片废墟。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2003年,在对华藏塔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时,在塔基地宫出土了装有痤藏舍利银瓶的石函。石函上铭文写着,景德三年(1006年),悟空寺僧人应云和信徒沈惟素,为供奉唐代泗州大圣僧伽的真身舍利,募缘四方,建成“泗州大圣塔”,由收得舍利的常州太平兴国寺善聪,亲自贮存舍利于银瓶中。僧伽舍利的出土,揭开了宝塔不称泗州大圣塔而称华藏塔的秘密。

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传统文化,顺应民意,受江阴四众弟子重托,拟定重建悟空古寺。重建的悟空寺现占地209亩,仿宋风格,建有山门殿、兜率内院、东西配殿、钟鼓楼、圆通宝殿、心经阁、国师楼、僧伽殿、观音塔、方丈楼、首座案、僧家、观音文化展览馆、素斋馆等,整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宜兴大觉寺

宜兴西渚镇的大觉寺是禅宗临济宗道场。南宋时由志宁禅师创建,至今约有700多年历史;1938年,悟彻今觉(即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在此出家,后跨海赴台,创立佛光山,后重返宜兴,复兴祖庭,重修大觉寺。

大觉寺因星云法师而声名远播,近年来,不少佛家信徒在此齐聚,聆听星云法师悟禅;社会各界人士于此禅修身心,祈福许愿。去年秋季,大觉寺内举办的青年生命禅学营吸引了国内外205名学生报名参加,“供灯祈福”、“过堂用斋”、“轻松读经趣”等禅修体验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佛门的清净。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逛古镇

荡口古镇

到了荡口古镇,被那儿的习俗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们讲究寓意,特有生活情趣。

每当过年,大扫除、撑灰尘等准备工作早就开始。“灰”与“嗨”谐音,掸灰除尘,既是干干净净过年,又寄望除掉旧年的晦气,迎来新年好兆头。

荡口人蒸年糕也很讲究,上蒸笼蒸,“蒸”取其蒸蒸日上之意,“糕”与“高”谐音,寓生活节节高。年糕多为金银之色,形成四方形、长条形、元宝形等,象征金银砖、金银条和金银元宝,期盼新年吉祥如意,财源广进。

无锡民俗祈福禅修静心之旅

除夕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更有讲究,饭里放黄豆蓉荠。黄豆粒粒如金,象征大富大贵;李荠色红形圆,且“荠”与“齐”谐音,象征齐整团圆、红红火火,还寓意财运

亨通。菜肴中必有鱼,“鱼”与“余”谐音,寓“年年有余”之意。守岁要等到子时过后,迎来岁首放开门爆竹、寓意新年大吉大利。

年初一,连切菜刀都不能用,以此寄求全年平安祥和。

荡口古镇的风俗内涵丰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游

了荡口,更增添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