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维州首府,为了契合“澳村”, 大家喜欢唤它“猫本”

墨尔本国立美术馆里的梵高,引擎轰鸣的墨尔本阿尔伯特公园赛道,人声鼎沸的墨尔本体育公园;果园林立酒香四溢的雅拉河谷;辉煌绚丽饱经风霜的大洋路;这里就是被称为“花园之州”的维多利亚,澳洲最小的一个州。

墨尔本,维州首府,为了契合“澳村”, 大家喜欢唤它“猫本”

在墨尔本,跳上免费的电车,让它带你穿行在九宫格般的市区,你会发现这座城市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伦风情与现代感完美融合,没有一丝丝的格格不入。像当地人一样买上一杯咖啡,坐在 Yarra River边的联邦广场台阶上静静看着来往的人流和盘旋天空的海鸥,是生活;去到Yara的酒庄,挑一支喜欢的,入杯入口入心,也是生活;驾驶在大洋路上,或晴或雨,看彩虹划破天际,看十二门徒历经风雨,亦是生活。

飞机降落墨尔本,阴,雨后的猫本空气格外的清新。5月的猫本,略感寒意,需要有件外套。我在出发前曾请教一位迷恋猫本的妹子,反复确认她不是因为喜欢猫而喜欢猫本,妹子告诉我一定要去 Flindersstreet Station看一眼。火车站会有什么特别?带着期待前往,站在 Flinders Street Station门口,才发现妹子的审美角度确实独特,一侧是 Federation Square侧是 Young& Jackson Hotel(名画 Chloe的收藏地),斜对面是 St Paul's Cathedral,一个完美的四角,这里显然就是墨尔本的缩影,四周建筑遇异的风格,来往人群中各色的脸度,但一切看起来又那么协调,这就是墨尔本,一座融合之城。

墨尔本,维州首府,为了契合“澳村”, 大家喜欢唤它“猫本”

前往Ya网谷那天,晴,做风,Yaa河谷是墨尔本周边有名的气泡酒,萄酒,球酒产区,有超过80间葡萄酒庄,从小型家庭酒庄到著名的大型酒庄应有尽有。Yara河谷距离市区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而且路况相对于Dandenong, Mornington或者大洋路都轻松宽敞,个人觉得非常适合自驾初体验由于Yara河谷气候特别适宜种植葡萄,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墨尔本,维州首府,为了契合“澳村”, 大家喜欢唤它“猫本”

推荐布特酒庄( Portet),它在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行业里是第家也是唯一一家以家族名字命名酒款的酒庄。 Dominique是家族第九代酿酒师,他认为雅拉河谷的环境与他的家乡波尔多最为相似,他的父亲安德鲁·布特先生( Andre portet)曾在拉菲酒庄(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担任酿酒技术监督长达二十一年之久因此, Dominique在进入蒙派拿大学攻读葡萄酒酿制学和葡萄栽培学之前早已接受家传的酿造培训亦曾在拉菲酒庄当过学徒。现在他把这份波尔多血统带到了澳大利亚。布特酒庄的全部酒品都颇具匠心,其中一支还得到了“澳洲拉菲”的美誉。在 Yarra,一把躺椅,一杯香槟,面朝葡萄架,观春天的绿,赏秋天的黄,品盛夏的果实,“恋上这座城”大概就是说的就是墨尔本。

墨尔本,维州首府,为了契合“澳村”, 大家喜欢唤它“猫本”

第三天清晨,有雾,寒意袭来,挣扎着起床,惊现流星划过天际, Lucky Day。今天我们准备搭乘环球热气球公司( Globalooning)的热气球,俯瞰Yara河谷全景Yara河谷中的晨曦如一位戴着面纱的恬静少女,在晨雾中渐渐苏醒。坐在缓慢爬升的热气球中,清晨的雅拉谷透过丝丝晨雾,逐渐变得清晰。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晨雾散去,铺满山坡的葡萄田尽收眼底,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看到袋鼠在葡萄田间欢快的跳跃、嬉戏,令人心旷神怡。

墨尔本,维州首府,为了契合“澳村”, 大家喜欢唤它“猫本”

我们的考察团继续驱车驶向莫宁顿半岛。此时的维州已入秋,道路两边的牧场草已金黄,微风吹过,草丛中星星点点的牛羊,一种非洲草原的即视感。翻过一片丘陵,路边牧场主的宅院入眼,顶戴烟囱,红砖为墙,门前的花园种着常青的灌木,又让我放佛置身在英国的乡村。惊叹!一个小小的维州便把世界复刻的如此浑然天成。这让初识澳洲的我,同样对澳洲的其他地方充满期待。途经一个海边小镇,这里的生活就像一幅人与自然的画卷,主人与爱犬在海边嬉戏,考拉在树上躲懒,鹦鹉在屋顶上停留,一切都为谋杀你的菲林。

我们的目的地是索伦托小镇,登上渡轮,横渡菲利普海峡,时晴时雨,大风。风已经把我的心吹到了对岸的昆斯克利夫,这里便是大洋路一端的起点。《山河故人》是贾樟柯的第一部海外故事长片,也是他的第一部英语对白电影,对于一个带着电影全球旅行的导演,为什么会选择让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贾樟柯回答说或许远在南半球,在炎热的印度洋边回望故乡的时候,才能获得那种因空间疏远而涌动起来的内心炙热。片中用长镜头刻画的大洋路,壮丽。而片尾镜头划过的十二门徒,萧瑟。

墨尔本,维州首府,为了契合“澳村”, 大家喜欢唤它“猫本”

再次感慨车轮滚滚地行驶在大洋路上,才体会到为什么这里被誉为全球最美的沿海公路之一,凭什么担当维多利亚州镇州之宝,而它的代号是“B100”。整条公路沿海岸线蜿蜒伸展,沿途经过饱受海风侵蚀的原始海滩;风景如画的小镇、国家公园;史上著名的金矿区以及瑰丽的山脉和雨林同一条路却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风景里却有一道正在消失的风景“十二门徒”。如果形容大洋路是一位退伍的老兵,那十二门徒就是老兵勋章。十二门徒就这样在大洋路边,在南太平洋上矗立了千百个世纪,任怒涛拍打,任狂浪吞噬。如今“十二门徒”只剩下了“七位”,站在观景台上望着他们,一种苍茫感袭来,一种敬畏心萌生,想象这些巍峨的巨岩可能在几秒钟内就灰飞湮灭,沉入海底,却仍顽强的站立在风浪中。为了不让自己扼腕叹息,请尽快来到大洋路,来到十二门徒,用双眼见证传奇,让传奇成为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