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上學時老師總教育我們,只看課本不做習題,很難取得好成績,對於思維導圖來說,只看理論知識,不動手也是不行的。

大家可能看過很多篇思維導圖的文章,但是,如果問到有沒有自己主動使用過它,大部分答案都是沒有。

經常是看完一篇文章之後,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知識,卻遲遲沒有動手去畫。

原因歸根結底是是一個字。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小編也很懶,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也會用適合懶人的方法,手把手陪你畫出第一張屬於自己的思維導圖。

為什麼pick思維導圖

(1)什麼才算思維導圖

我們平常所說的思維導圖,是長這樣子的,簡單來說,有以下三個特點。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①一個明確的中心

②以中心為基礎向四周發散分支

③分支是由一個關鍵詞/圖形組成

也就是說,思維導圖是聚焦某個中心話題,逐步向外發散思路的一種工具。而其他一些概念圖、路線圖等圖形,不能稱為思維導圖,比如這樣的圖。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那麼,相對於一般的信息整理方式,思維導圖有哪些優勢呢?

首先是「圖形化」。思維導圖的英文名稱叫做Mindmap,也就是“大腦的地圖”,它的功能是將大腦的思維可視化,讓處理圖像的腦區參與到工作中來,有效提高思考力和學習力。

其次是「直觀性」。思維導圖能夠將大量的信息通過關鍵字和層次,濃縮為一張圖,使用者通過看一張圖,就能對邏輯結構和所有內容一目瞭然。

(2)我能怎麼使用

思維導圖的這些優勢,決定了它適合很多使用場景。

①用於「記憶內容」

對於大腦來說,簡潔的信息更利於記憶,思維導圖通過大量文字內容的提煉,閱讀一張圖,就能把握住記憶的要點。

結合豐富的顏色和圖畫,把原來只有文字的內容部分和圖像記憶關聯起來,當你回憶這張思維導圖的時候,就能順著圖像信息聯想到關鍵內容。

同時,心理學認為,人類在閱讀不完整的內容時,天生想要去把它給完整化,大腦會不自覺的補充信息進去。

由於思維導圖是由關鍵字的形式呈現的,我們會有一種想要去把各個知識點給補充完整的衝動,正是這樣的衝動,促進我們建立大腦中的記憶鏈接。

舉個例子,我們小時候每個人都被要求背誦的,朱自清的《春》。文章雖然不長,但是卻很難背。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如果我們把它整理成都是關鍵詞的思維導圖,看起來就沒有那麼複雜了。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②「信息整合」和「筆記記錄」

在製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關鍵詞進行提取,在總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向自己提問,化被動吸收為主動思考,另一方面要進行整合聯想,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繫。

這種思考、分析、理解的過程,可以有效促進主動學習,非常適合進行信息整合和記錄筆記的場景。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我們會發現,聽過很多大咖分享,但內容沒過幾天就忘得一乾二淨,後來我發現,如果聽的時候整理思維導圖,印象就會格外深刻。

因為思維導圖的形式會促進我們邊記錄邊思考,進而與知識框架產生互動。

③促進「創意思考」

大腦是發散性思維聯想機器,而思維導圖是發散性思維的外部表現,也就是說,它能夠聚焦中心問題,從一個思維出發點探求多種不同的答案,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啟動大腦活力,促進新點子的迸發。

舉個例子,現在請你儘可能多地寫出回形針的用法。

可能你最多可以寫出幾十種用法,而如果用思維導圖來進行發散呢,將曲別針分為重量、體積、長度、形狀、彈性等多個要素,然後再與我們的生活要素結合進行分析。

比如對於彈性要素,僅在教學這一方面,我們就可以發散出很多:在數學中,能夠製作1-9的數字和運算符號,進行無數次四則運算;在音樂中,可以創造樂譜;在化學中,可以拼成化學方程式;在物理中,可以用曲別針串聯起來導電.....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也因此,思維導圖是頭腦風暴的利器,先頭腦風暴發散出很多點子,在這個基礎上抽象出來,用思維導圖整理,進行重新排列和組合,尋找這些點子間新的聯繫,再次激發新的方法。

三分鐘畫出第一張思維導圖

到了激動人心的動手時刻,在瞭解了基礎理論之後,很多時候我們會疑惑,要怎麼開始畫思維導圖?

多數情況是,想今天回去下個導圖軟件卻遲遲拖延,想開始手繪導圖紙和筆卻一直在準備的路上。

今天,我們什麼都不用多想,就是動手。下面從手繪、電腦和手機三個方面介紹,不管你是站著躺著還是坐著,都能開始畫圖。

(1)四步畫出手繪導圖

提到手繪,有很多人第一個要問到的問題就是:「我畫不好怎麼辦?」,現在,可以明確的回答你,畫畫不好沒關係,手繪導圖其實不需要什麼繪畫技巧。

它非常自由,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整理思路,有其獨特的優勢。相比較屏幕上固定的格式,繪製線條的過程有助於人提高注意力和參與感,同時,每張圖的都有所不同,更能激發我們的記憶。

第一步,準備好所需工具:白紙/筆記本、筆(儘量是多色的,沒有的話一支黑筆也可以)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第二步,將白紙或筆記本橫放,在正中央,寫下今天的中心主題,如果開心,還可以將文字聯想,畫上一個相關的圖形。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第三步,以中心主題為基礎,向外發散幾條主幹分支,注意對分支的條數有一定的預期,方便安排排版。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第四步,將每個主幹分支向外擴展,注意線條的流暢性,大膽去下筆。如果手頭有彩筆,儘量將一個分支採用一種顏色,增進對內容的記憶。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但是,手繪思維導圖也有一定的缺點。就是畫成之後難以修改,而且由於紙張限制,對於內容空間排版的要求較高。

(2)電腦上用Xmind Zen也很簡單

相比較手繪導圖來說,用電腦畫導圖的優勢在於,能夠隨時修改內容,同時對於內容的承載量很大。對於畏懼畫圖的人來說,在電腦上排版也會更加美觀。

在電腦上推薦的比較好用的思維導圖軟件有Xmind,XmindZen,Mindnode,百度腦圖等。如果你是高階玩家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軟件。

新手入門的話推薦Xmind Zen,操作簡單,相對其他軟件他的顏值更高,同時更加輕量化,模板很豐富。

第一步,安裝並打開Xmind Zen軟件,在界面中選擇合適的模板。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第二步,寫上導圖的中心主題,並在圖標庫中選擇能反映主題的圖標。在這個示例中,我想列出是2019年的計劃書單,配上一本書本的圖標。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第三步,從中心主題發散思維,寫出導圖的一級分支。我把我的計劃書單分為時間管理類、成長類、經管類、文案類和筆記類,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分類。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第四步,由一級節點出發,仔細回顧手頭沒看的書,書單中想看的書,配合通過搜索的方式發現新書,將各個類別的書籍進行發散,也能進行隨時增減。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3)懶人手機畫圖

什麼,你說手頭沒有紙筆也沒有電腦?我猜你現在正攤在床上。善良如我,還是給你們留了手機做思維導圖的方法。

方法一,在手機上下載「Xmind思維導圖」APP,這是Xmind團隊開發的應用,對應PC端的Xmind。打開後會發現,裡面會有模板供我們選擇,選中合適的模板新建導圖。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操作方法與電腦端類似,可以隨便加同級分支和下級分支,聯繫、外框、概要、圖標等功能也都有。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方法二更加快捷,在微信中搜索叫做「思維導圖Nodes」的小程序,這是一個操作快捷,導出和分享方便的小工具。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適合進行簡單整理思路或作圖。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用一根手指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為什麼我們要使用思維導圖

看到這裡,是不是發現自己已經沒有理由不做圖了!現在就開始試一下吧,分享出你的思維導圖,可能還會驚豔全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