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攻堅」“小事兒”也要下大功夫

——戴隆偉(審委會委員、研究室主任)

「执行攻坚」“小事儿”也要下大功夫

“你們不僅為老百姓主持公道,還處處為我們著想,真是好法官!”當我帶著法官助理小陳和小楊驅車近百公里,翻越三座大山,冒著酷暑將3000元執行款送到申請執行人陳老漢家中時,他豎起了大拇指連連稱讚。

接手這件執行案件之初,我便向原來的承辦法官詳細瞭解了案件基本情況和訴訟經過。陳老漢今年63歲,孤身一人,無兒無女,是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平時靠種地為生,生活十分困難。陪伴他的只有一頭老黃牛,除了幾間土坯房,老黃牛算是家裡最值錢的財產了。

天有不測風雲。去年八月,暴雨如注,陳老漢的老黃牛不幸在夜間被洪水沖走。老黃牛默默無聞為陳老漢耕了六年地,一下子沒了,可著實讓陳老漢越發感到孤苦無助。第二天一大早,他連忙喊上村裡的鄰居沿著河流幫忙尋找,沒想到在河邊的張某家發現了一張懸掛著的牛皮。陳老漢立即報警,民警到達後,張某承認自己在河裡撿到了一頭牛的屍體,便將牛解剖後,把牛肉留在了家裡。因張某不願意對陳老漢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陳老漢一紙訴狀將張某告上了法庭。

“我撿到牛的時候,已經有點兒臭了,我憑什麼給你補償?”法庭上,張某百般狡辯。“那是我的牛,你撿去把肉吃了,憑什麼不給我錢?”陳老漢抑制不住激動的情緒。此案歷經六次調解,雙方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考慮到陳老漢的實際生活狀況,結合調查取證的事實,承辦法官最終根據張某的自認和日常生活經驗,判決張某應向陳老漢支付牛的折款3000元。

「执行攻坚」“小事儿”也要下大功夫

案件雖簡單,錢也不多,可是對陳老漢這樣一位孤苦伶仃的老人來說,3000元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執行過程中,我分別找到陳老漢和張某所在村的村幹部瞭解了具體情況,仔細分析了案件癥結所在。並先後6次電話聯繫被執行人張某,要求其儘快履行義務,可張某態度蠻橫。通過網絡查控,也未發現張某名下有任何存款或其他財產。

群眾利益無小事。我立刻出發前去尋找張某。到了張某所在的村,我先聯繫了駐村幹部馮有均,在他的帶領下,我很順利找到了張某的家。那時正是下午兩點,溫度超過40℃,早已汗流浹背的我敲了敲張某的門,正在午休的張某開門後,看到法院車輛停在門口,突然轉身要跑。

“老張,你也知道我們找你幹啥,這點兒小事兒,你沒必要躲避。老陳確實也不容易!”我連忙做他的思想工作。“想要錢,沒門兒!”張某的妻子也在一邊“搗亂”。我沒有放棄,將老張喊到一邊,向他宣講了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可能採取的一些強制執行措施,馮有均則從鄰里關係、情理道德等方面幫我“添柴助燃”。可能出於畏懼,張某答應出去籌點兒錢。功夫不負有心人,等待了2個多小時,張某如數將錢交給了我。事不宜遲。我們趕緊翻山越嶺,將這來之不易的“黃牛款”送到了陳老漢家中。

想起陳老漢拿到錢的時候那副笑嘻嘻的樣子,我心裡也樂開了花。在全國上下決戰精準脫貧和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的關鍵時刻,我能盡己所能,用法律利劍切實為人民群眾解決一些事關其切身利益的事,我想,這也是在踐行新時代人民法官的使命吧。

「执行攻坚」“小事儿”也要下大功夫

長按二維碼

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