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另一半時,“好看的”和“有錢的”該怎麼選?

1、極少數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人,真的不多,李安算一個。1985年,30歲的李安剛從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畢業,畢業作《分界線》在學校影展中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他一定想不到,自己的下一個高光時刻,在整整十年之後。之後的10年裡,除了在家裡看書、寫劇本、煮飯、做家務、接送小孩,他什麼也沒有幹成。直到1995年,憑藉英文電影《理智與情感》獲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李安才終於進入好萊塢A級導演行列,從此開啟了國際導演之路。這樣的成功,你覺得,就僅僅因為他對電影的「喜歡」和堅持?不是的。你別忘了在他身後,有一個自始至終欣賞他、支持他的學霸太太,伊利諾伊大學博士畢業的林惠嘉。是林惠嘉賺錢養家,李安才不需要放棄自己「喜歡」而無薪水的電影事業。我特別欣賞經營之聖稻盛和夫,關於工作的一句回答:因為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愛上了工作。你要知道,沒有一項有價值的工作,不是充滿了千難萬險,沿途還要遇到嘲笑和不解。包括上面提到的李安,都曾經打算放棄電影,改學計算機謀生,是被林惠嘉發現後呵斥:你的長處就是拍電影。學電腦的人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我們才沒有失去一位傑出的華人導演。

選擇另一半時,“好看的”和“有錢的”該怎麼選?

2、喜歡和擅長之間還有十萬公里要走

孫楊因為每天巨量的游泳練習,在水的長時間浸泡、沖刷、拍打後,十指的指紋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導致他出國比賽時,沒法靠刷指紋過境。作為美職籃當今最強大的球員,詹姆斯曾經在球館裡留下過兩道堪稱「恐怖」的鞋印。這是他龐大的身軀,在運球高速行進中突然急停變向所造成的。力量、爆發、靈活,每一項都達到極限的背後,是他強度殘酷的訓練,帶來的腳趾的永久變形。孫楊們、詹姆斯們對自己職業的喜歡,不是一般的游泳愛好者、籃球愛好者可以理解的。喜歡和擅長之間有十萬公里,他們一步步用汗水、淚水、血水丈量出來。

選擇另一半時,“好看的”和“有錢的”該怎麼選?

3、從因為擅長所以喜歡到因為喜歡所以擅長

如果能因為擅長,慢慢喜歡、熱愛上自己的工作,對於一個普通人,已經是非常幸運了。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總有那麼一些人,好像做什麼都可以做得很好。只要他們願意,喜歡的、有興趣的事,可以迅速擅長起來。比如,雷軍在創立小米之前,在互聯網界已經做到了金山軟件的CEO,並主導了金山的成功IPO,早早實現了財富自由。更早一些,年輕的雷軍在兩年內修完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的所有學分,甚至提前完成了大學的畢業設計。比如,有個叫張小龍的中國人,在歐巡賽-登喜路林克斯錦標賽中,和職業高爾夫球手配對,贏得了職業-業餘配對賽冠軍。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微信之父」。為什麼有些人,無論做什麼都能成功?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邁克爾.斯彭斯等三位美國經濟學家,他們30多年前首次提出了「信息不對稱理論」。邁克爾.斯彭斯在他的論文裡,提到「信息不對稱理論」在僱傭市場的應用,並描述了一個人在學校的表現,和職業發展之間的關係。是的你猜得沒錯,是正相關:通常而言,學校表現越好的學生,職業發展更加順利,也更加成功。

選擇另一半時,“好看的”和“有錢的”該怎麼選?

回到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你困惑於高薪不喜歡,還是低薪喜歡的選擇上,還是因為兩份工作無法直接對比,你只好從有限的兩個維度「薪水」和「喜好」去判斷。就像你選擇另一半時,參考「好不好看」和「有沒有錢」一樣。只有當你的思維變得多元,對人的認知更加豐滿,才能看到對方身上那些別人看不到的點,你才會知道面前的這個人,是不是你的真命天子(仙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